閭丘露薇
我一直對“加勒比海盜”這樣的電影不感興趣,因為過於的古靈精怪,特別是裏麵的人物,對我這種不太善於運用想象力的人實在是難以接受。不過原來像我這樣難以接受的人還有,而且不像我,最多不去看,他們可以決定不讓別人看。“加勒比海盜”第三集,原來裏麵有周潤發,原本我不知道,後來因為這部電影這些天在中國大賣變成了國際新聞,不過不是因為票房大收,而是周潤發在電影裏麵的鏡頭被刪剪了十分鍾,從原本的二十分鍾變成了十分鍾,理由是有關部門認為,周潤發電影裏麵的想象損害了華人形象。
雖然我還是沒有動力去看,但是看電影介紹,他扮演的是一個新加坡海盜,據說在新加坡上映,有不少新加坡觀眾打電話投訴,認為他的一句歡迎來到新加坡,會讓人覺得新加坡是海盜中心,不過盡管如此,新加坡上映,並沒有把這句話刪減。不過到了中國,不少觀眾看完,就是覺得劇情莫名其妙,發哥扮演的這個人物也莫名其妙。其實看到這樣的新聞,我也覺得莫名其妙。
首先,如果因為造型問題就認為是辱華的話,那麽這部電影要辱歐,辱美,辱非,因為裏麵的人物造型個個都奇奇怪怪的。
其次,如果刪減之後大家減少了辱華的效果,倒是有點點自欺欺人的,因為刪減版是給中國觀眾看的,華人是怎樣的形象,我們這些華人心裏麵自然清楚。如果我們看了覺得被侮辱了,大家自然會義憤填膺地去譴責這部電影的製片人,那個時候自發的聲討美帝國主義汙蔑我們中國人,那不是更有正麵效果的事情?何必要有關部門代我們這些觀眾去做呢?幾個審片的人的感覺,能夠代表大多數嗎?票房證明,像我這樣缺乏想象力的人畢竟還是少數。
中國人的形象因為一部電影就被破壞了,相信這個論點的人一定不會太多,畢竟中國人的形象,還是靠中國本身,還有中國人本身,以及在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華人來塑造起來的。有關部門真的過慮了,中國人現在不是這樣脆弱,看到電影裏麵一個華人海盜,就會馬上覺得中國人被欺負了,被外國人看扁了。一個真正自信的民族,是不會去計較這些個體的作品,如何描寫自己的。
說到電影裏麵中國人的形象,剛剛看完“Ocean thirteen"(十三羅漢),裏麵展現的中國豪賭客的形象倒是相當的傳神,特別是當假扮助手的MATT DAMON誇口說“天津南邊的空氣都是王先生的,北京西邊的房子都是王先生的“的時候,我的腦子裏麵馬上浮現出來那些新生中國富豪們。不要小看好萊塢,他們對於這個世界的變化還是相當清楚地。看完這部電影沒有幾天,就看到“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談到拉斯維加斯現在最豪爽的客人來自亞洲,其中大部分來自中國,而這就是為何澳門的賭場收益已經遠遠超過了拉斯維加斯。
不過,看完電影,擔心這部電影會和美國版的“無間道”一樣,不會在中國正式上映,因為後者裏麵有一場戲,就是中國的官員透過美國的黑幫走私電腦芯片。這樣的中國大亨的形象,不知道在有關部門的官員眼中,算不算損害中國人的形象?當然,也可以刪減,這就要看電影公司是否讓步了。不過,其實刪不刪減並不重要,大家可以看足版的盜版碟。所以有關部門這樣做,真的是吃力不討好。至於我對於盜版碟的態度,原本不支持,但是現在覺得,如果大家連完整的電影都不能看到的話,盜版碟還是起到了正麵的作用。所以說,任何事情都是要從兩方麵辯證的來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