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蕾
有好事者緊跟形勢還編了“靜蕾體”的軟件,大概不光娛樂界,在書法界也隻有已過身的啟功先生有此待遇吧。最近搬家到常有假啟功書法出沒的潘家園,聽到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後,我試圖從書法ABC練起,學老徐的字體,糅合啟老字體,加上個體創造,巴望有天能弄一“飛體”出來,結果折磨三日後我把筆一擲,自認失敗了。
“靜蕾體”看著好寫,卻不是能輕易學來的;徐靜蕾看似紅得容易,其實她的線路也不是常人能走的。自從徐靜蕾徐博客大名響徹中外之後,有許多女演員都幹起了“邯鄲學步”的勾當,在博客裏把自己打扮得“知性無比”,結果大部分最終成了A貨。有人用調侃的語氣說徐靜蕾是演員中的文藝女青年,又是文藝女青年中的演員,這話乍聽起來有點象嘲諷,其實骨子裏是激賞。“四不象”這種動物很難歸到哪一類,但卻因為它的罕見而成為奇珍異寶。
仔細分析徐靜蕾這個北京大妞,她不漂亮,但有點神秘;她皮膚不好,但氣質知性;她演技一般,但寫技不俗;她不傍大款,但一直傳說跟老一代及新一代領跑作家有染。這些拉拉雜雜的東西綜合起來就構成了一個帶“差異性”的娛樂圈鮮明符號,徐靜蕾是典型的“人有我有,人沒有我也有”的全能選手,因此,她能在社會愈來愈流行範冰冰(blog)、黃聖依們的大氛圍下突圍而出,飄忽不定於演員、導演、主編、時尚人士等身份間,吸引大眾眼球和媒體視線。
徐靜蕾的紅,多半並不是作為一個演員。她很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拿到關於演技的專家獎項,但老百姓不用也不願意理這些,他們爭先恐後把“人氣”加在她身上,拇指按了9000多萬次。盡管老徐以為免費的數千萬次點擊能給她帶來無數電影觀眾以及電子雜誌的收費讀者——這有點文藝女青年的“幼稚病”傾向,但不可否認,她主要憑“文藝”兩字就能在與章子怡、趙薇、周迅等其他“名旦”的競爭中不落下風,絕對稱得上一個奇跡了。
一言以蔽之,老徐的成功秘訣是“功夫在詩外”,她之外的一些漂亮但膚淺的女藝人,可能連王朔、韓寒(blog)寫過什麽勞什子都不了然,當然就更不可能想著去認識一些大文人了。“眼高手低”的事,在哪個行業都常有,象老徐這樣“眼高手也高”,寫漂亮毛筆字,親自采訪別人,時不時來點文娛跨界花邊,諷刺大臉中年女主持,還能整出真知灼見,可謂“高難度動作頻仍”的女人,的確彌足珍貴,也活該她紅。
期待她繼續紅下去,從“靜蕾體”受部分人追捧一事看出,影視圈的人能留下的代表作不一定非得是影視作品或話劇,字體能成一派,也算正麵貢獻,這貢獻應該遠比隻留下些走光或劈腿“代表作”的藝人大。(載2007年6月號《先鋒中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