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剛剛辭世的著名音樂人肯定會獲得即將到來的某個頒獎典禮中專門頒給死人的獎項,印象最深的就是前兩年有一屆格萊美把終身成就獎給了雷·查爾斯。這次的台灣金曲獎也不例外,把特別貢獻獎頒給了張弘毅先生,另外還把文化傳播專業獎給了馬兆駿馬爺。對比二人,無疑馬兆駿的知名度更廣,自從80年代開始,他就開始用不斷的創作證明著自己的才華,這些年不僅給其他歌手寫了狠很多膾炙人口的歌(年紀大點兒的歌迷知道孟庭葦的《木棉道》,年紀小一點兒的歌迷知道張信哲的《寬容》),《我要的不多》也作為他的招牌曲目,在每一次介紹他生平的節目當中都會播放。
這次的第18屆金曲獎也可以套用馬老師那首招牌歌的歌名來形容,就是“我要的不多,一點點婉拒就好”。原因就是這次的頒獎典禮沒有出什麽亂子,演出也是井然有序,雖然伍佰和China Blue被稱為“the leader of rock 'n' roll”(搖滾之王),但他們在台上的風範和號召力似乎和這個名字沒什麽關係,譚詠麟和鍾鎮濤為主導的“溫拿五虎”在現場掀起的熱浪也隻能用“老歌回顧”這四個字作為歸納,倒是張韶涵、MC Hotdog和蘇打綠的臨時搭配玩出了一些花樣,尤其是MC Hotdog的為了應付現場而臨時改編的歌詞讓所人感受到嘻哈音樂在現場烘托氣氛時的能力。隻有這些都不如沒多少人聽說過的林生祥兩拒獎杯引得的歡呼。
其實無論是哪個國家的哪個頒獎典禮,事後最受關注的往往不是埋藏在諸多主流大牌當中的那個黑馬獲獎,而是某些人獲獎之後的拒絕和得知自己沒獲獎時的大動肝火。這次的金曲獎也是一樣,雖然“蘇打綠”的吳青峰從陶喆、吳克群手裏奪走了最佳作曲人獎,黃建為從知名度更高的安又琪、蔡旻佑那裏拿走了最佳新人獎,但這在現場造成的轟動還是不如受關注程度不高的最佳客語專輯獎和最佳客語歌手獎。原因是金曲獎隻設立了五個獎項給台語歌曲,其中兩個都給了創作演唱《種樹》的林生祥,但他卻以“不應該按照族群分配音樂獎項”作為理由拒絕了獎杯,並把獎金捐給了與台灣種樹運動相連最為緊密的四個團體一個個人。
然而一個在華語地區規模和影響最大的頒獎禮卻隻用兩次沒有在預料之中的拒絕煽動了全場的真正激昂,恐怕真是有些說不過去。對於台灣這塊華語流行音樂最主要的根據地,他們的評獎完全可以讓我們信服,但若能讓這種明星雲集的聚會超越明星雲集帶來的崇偶效應,也許顯得更加像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