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美人加權勢,構成了奧斯卡百玩不厭的兩大元素。在此,需要向以下諸位致敬,如若少了他們,奧斯卡最多也隻是個精致的花瓶。
1,沃爾特·迪斯尼(Walt Disney,1901—1966)
沃爾特·迪斯尼是個傳奇,他創造了米老鼠的這個經典卡通形象,被稱為“米老鼠之父”。他製作了電影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動畫片,創建了迪斯尼主題公園,其創意改變了世界的麵貌,為全世界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兒童帶來了無窮的快樂。
迪斯尼一生參與製作了600部電影和動畫短片,獲得過26次奧斯卡個人獎項,是奧斯卡曆史上獲獎最多的人。他還保持著在同一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中獲獎最多的個人紀錄:1953年的第26屆奧斯卡,他的4部動畫片分別捧回了兩個最佳短片、最佳長紀錄片、最佳短紀錄片
4項大獎。
對於迪斯尼來說,去奧斯卡捧個小金人就如同探囊取物般輕鬆,而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獎項並不在奧斯卡上。1965年美國總統約翰遜曾授予他“總統自由勳章”,以表彰他對世界藝術的特殊貢獻。
2,大衛·格裏菲斯(David Griffiths,1875—1948)
大衛·格裏菲斯是美國電影開創時期最重要的導演之一,由於他的那個年代奧斯卡還沒有誕生,所以格裏菲斯沒有機會獲得最佳導演獎,但在1935年,奧斯卡在第8屆頒獎禮上授予格裏菲斯特別獎,以表彰他對電影藝術的發展的開創性貢獻。
格裏菲斯一生導演過450部電影,其中最重要的兩部《一個國家的誕生》(1915)和《黨同伐異》(1916)被認為是世界電影史上標誌性的影片。在拍攝時,他嚐試了交叉剪輯、鏡頭移動角度法、閃回敘事等各種各樣的電影技巧。這些嚐試直接把電影從戲劇的附庸變成了獨立的藝術形式,對後世電影發展的影響簡直無法估量。
3,威廉·惠勒(William Wyler,1902—1981)
是他撮合了銀幕上最經典的金童玉女,是他讓格裏高利·派克和奧黛麗·赫本共同演繹了一段永恒的浪漫情懷,他就是電影史上獲奧斯卡提名最多的導演威廉·惠勒。他曾12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提名,3次獲獎,3部影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並將12位演員送上了奧斯卡影帝、影後的寶座。
惠勒是締造好萊塢電影王朝的最大功臣,從1933年執導的《律師》到1968年的《滑稽女郎》,35年裏他從未拍過一部平庸的影片,從《呼嘯山莊》、《黃金時代》一直到《羅馬假日》、《賓虛》,回顧他的作品,就是一次對好萊塢“黃金時代”的最經典、最美好的“全麵回憶”。
4,約翰·福特(John Ford,1897—1973)
有“西部片之王”稱號的約翰·福特一共獲得4次導演獎,獲獎的影片分別為:1935年的《告密者》、1940年的《怒火之花》、1941年的《青山翠穀》和1952年的《默默無語的人》。
約翰·福特一生執導超過130部長片,為影壇創立了西部片這一類型電影,是美國電影少數原創的藝術類型之一。但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作為一個以西部片聞名的大導演,他的4次獲獎中沒有一次是西部片。而被推崇為福特西部片藝術成就最高的《搜索者》,甚至連一項提名也沒有得到。
5,伍迪·艾倫(Woody Allen,1935—)
伍迪·艾倫被稱作“卓別林之後最傑出的喜劇天才”,他集編、導、演於一身,且奇跡般地樣樣都取得了成功。
一向反對“藝術競爭”的伍迪·艾倫認為,奧斯卡之類的評獎是“對藝術的打擊”。但是奧斯卡還是不敢忽視這位特立獨行的大導演,1977年的《安妮·霍爾》獲得奧斯卡4項金像獎,1985年的《漢娜姐妹》也獲得了3個大獎,影評人和觀眾把他稱為“描摹人間喜劇的大師”。
6,斯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1946—)
稱斯皮爾伯格為“電影奇才”一點也不為過,這位以史詩片《辛德勒名單》和《拯救大兵瑞恩》而兩度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電影藝術家,他的知名度卻以大製作的商業娛樂片和充滿幻想的導演風格為更多的電影迷們所知。
斯皮爾伯格是20世紀90年代最偉大的商業導演,他為20世紀末的好萊塢電影樹立了新的典範。《大白鯊》第一次將他送上世界票房排行榜首位,隨之而來的是一係列票房驚人的電影:《奇寶奇兵》、《ET外星人》、《印第安納瓊斯》係列、《侏羅紀公園》係列等。
7,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1939—)
科波拉是20世紀70年代名震世界影壇的大導演,1970年他就因《巴頓將軍》一片獲得奧斯卡最佳編劇獎。
1972年的《教父》實現了這位曾是電影場上的勤雜工的夢想,也造就了科波拉難以撼動的“電影教父”的地位,36歲的科波拉憑借此片在第47奧斯卡中捧得
5項大獎,但是最佳導演獎的意外旁落是科波拉的惟一遺憾。
隨後1974年他導演的《教父續集》獲得了更大的成功,在第49屆奧斯卡頒獎禮中獨攬7項大獎,其中更是包括了科波拉夢寐以求的最佳導演獎。好萊塢電影的續集多是狗尾續貂,而隻有《教父續集》是贏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惟一一部續拍的影片。
8,奧利弗·斯通(Oliver Stone,1946-)
奧利弗·斯通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活躍於好萊塢影壇的傑出人物,他曾作過各種嚐試:製片人、編劇、攝影、導演甚至是演員。l978年,他就是以影片《午夜快車》的編劇身份登上了奧斯卡的領獎台,從此斯通聲名鵲起。
斯通最輝煌的傑作當屬“越戰三部曲”,其中前兩部《野戰排》和《生於七月四日》分別為他贏得了奧斯卡第59屆和第62屆兩次最佳導演獎。此外他執導的《刺殺肯尼迪》、《尼克鬆》等政治題材的影片也大受好評,斯通被認為是好萊塢曆史上最成功的戰爭片和政治片大師。
9,塞德裏克·吉本斯(Cedrtc Gibbons,1893—1960)
塞德裏克·吉本斯是美國一位十分卓越的美工師。早年他曾當過愛迪生的助手,1924年以後他一直在米高梅公司工作。1927年5月,在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成立的宴會上,當時參加會議的吉本斯在桌布上畫了個草圖,後由著名藝術家喬治·斯坦利雕刻成銅像,這就是奧斯卡小金人的來曆。
吉本斯一生在數百部影片中擔任過美工師,其中包括《傲慢與偏見》等傳世名片。作為奧斯卡小金人的設計者,吉本斯共獲11次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獎,是曆史上獲得一個獎項次數最多的個人。
10,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1932—)
約翰·威廉斯是電影配樂家中的佼佼者,曾經24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配樂提名,並5次獲獎。同時,他的配樂還l5次獲得格萊美獎。其著名代表作有:《侏羅紀公園》、《拯救大兵瑞恩》、《星球大戰》三部曲、《辛德勒名單》、《大白鯊》等。
自約翰·威廉斯成為斯皮爾伯格的禦用配樂大師後,兩人合作長達20餘年,是當代公認最成功的好萊塢“導演/配樂”組合。主題式變化是威廉斯配樂的慣用手法,盡管有人抱怨他的音樂聽起來都像一回事,但其氣勢磅礴的配樂,確實無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