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一老兩口賣房給孩子買房結婚 自己租房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新結婚時代男房女車?

青島新聞網5月20日報道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這個生育高峰出生的一代人,近幾年相繼進入適婚年齡。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青島新人的婚嫁“含金量”也逐年提高,如今一些家庭條件和收入較好的年輕人結婚,已經進入了“男買房、女買車”的時代。

風尚

結婚興起“男房女車”

市民周女士和劉先生上周剛剛結婚,婚房是由劉先生家人出首付,在去年年初以80多萬元的價格,在寧夏路購置的一套一百多平方米的新房。


周女士告訴記者,丈夫的家庭條件不錯,他的父母出了50多萬元的房屋首付,剩下的貸款由小兩口慢慢償還。不過,周女士的家人也沒少出力,先是拿出10萬元的裝修費用,在結婚前又買了一輛近20萬元的家庭轎車作為陪嫁。剛剛組建的兩口之家,“築巢”成本超過了100萬!

“如果雙方家庭條件比較好,夫妻兩人又有穩定的收入,那麽結婚的時候就有房有車並不是件困難的事。”在某平麵媒體工作的劉女士告訴記者,她所在單位最近三年結婚的年輕人中,近一半的人是以“男買房、女買車”的方式組建家庭的。“男房女車”儼然成了新婚一族組建家庭的主流形式。


物質化的“獨一代”婚姻

“以前家裏孩子多,房子都是靠單位分,家庭買車對我們來說隻是一個概念。”婚齡隻有10年的李先生說,短短幾年間,青島人結婚的“成本”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那個年代,父母為兒女的事忙活,主要是幫他們辦一場體麵的婚禮。那時候,女方家裏也會在意房子的問題,但對於那時候的人來說,所謂的有房子,就是指單位能分套房子、宿舍,又或者是男方的父母家的房子足夠兩代人一起生活。”

王女士認為,如今的“小青年”之所以“婚”得風光體麵,堅強的後盾是雙方的家長,以致於“男買房、女買車”在這個年代,成了結婚的必須。她告訴記者,親家兩口子是工薪階層,但他們也出錢買了一部經濟型轎車和全套家電。

無奈

賣了“老房”買新房

“我結婚的時候,丈夫騎著自行車帶著我和我的衣服,回到了他的家,那就算結婚了。我們和公婆、小叔、小姑子住在一個套二的房子裏。”52歲的王女士剛剛籌辦完兒子的婚禮,她不禁回憶起自己結婚時的情況。為了“一步到位”給兒子在市南區買套新房子,王女士去年年底把家中的繼續積蓄全拿了出來,連股票也“斬倉”處理,結果賠了不少錢。

“我隻不過是把股票賣了,比我困難的有的是。”知足的王女士說,她的一位老同事,因為丈夫身體不好,家裏經濟狀況不好。但是兒子快30歲了,著急結婚,老兩口無奈將自己的房子賣了,再添上錢給孩子貸款買了套兩室一廳的房子,自己和愛人隻能租房,因為“沒有房子,實在是很難找上媳婦”。

透支

老人晚年福利有隱憂

“現在的年輕人對結婚的物質條件要求這麽高,而且年輕人又沒有經濟實力,將所有的經濟壓力全轉嫁在我們身上,我們為了孩子,在透支自己的晚年福利啊!”駐青某高校的黃老師歎息不已。

在兒子談婚論嫁之前,黃老師一直認為自己的近百萬身家算是殷實。他設想著退休之後和老伴拿著這些錢,遊覽大好河山,流連青山綠水。不想兒子一結婚買房,將他的儲蓄花到隻剩5位數。遊山玩水的想法沒了,黃老師隻等著退休之後幫兒子照看孩子了。黃老師說,他的家庭經濟水平算是中上等,連他都感覺為孩子籌辦婚事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對於那些家境普通的人來說,孩子的婚事對於老人來說,意味著什麽呢?

困惑

車房價格不均又起紛爭

“男房女車”,看起來平等的“湊份”婚姻,實際上還是有暗痕。

“以後你們最好生個女孩,懂事貼心,你們的生活壓力也小點,不用給孩子買房子。”市民李先生聽父母說這話時,心裏有些不是滋味。為了結婚成立家庭,父母將大半輩子的積蓄拿了出來,給李先生買了一套50多萬元的住房。“難道買房子就是男人的事嗎?怎麽現在的女人好像沒有房子都堅決不嫁一樣!買部車才幾個錢,差點的三五萬,好點的十幾二十萬。不是說男女平等嗎?結婚那買房買車的時候,女人怎麽就不喊‘平等’了!”李先生的質問,代表了為數不少為房所累男性的心聲。

記者了解到,為了自己將來的生活保障,一些待嫁女“威逼”自己的準丈夫在婚前購置的婚房上,冠上自己的名字。“你現在花十萬買部車,十年之後就成廢銅爛鐵了,他的房子可是升值的,別吃這個啞巴虧。”

聽了閨中好友的這番話後,準備明年結婚的彤彤就開始和男朋友談判了,但是房款是男方的父母出的,準丈夫又覺得背著父母將房子“分”給準妻子一半不太合適,如何給房子“冠名”這個問題,讓一對戀人以冷戰的方式對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