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男孩天生沒眼睛 想考大學當老師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天生沒長眼睛,幾乎連一點眉毛都沒有,光光的一整塊頭皮從額頭一直連到了臉上,每次國振華都會把突然見到他的人嚇一大跳。 今年15歲的國振華是一個天生的“無眼人”,像他這樣完全無眼的病例目前在國內沒有發現第二個,在全世界也極其罕見。 從小到大,外麵的世界一直是國振華手上摸到、耳朵裏聽到的東西,感受世界的不是眼睛,而是心靈。作為一個盲人,國振華的內心世界對於我們來說是個謎。在5月20日全國第17個“助殘日”來臨之際,我們走進了廣州市盲人學校,記錄下這位“無眼人”一天的生活和他的內心世界。 對於自己的未來,國振華笑嘻嘻地說,他不想當按摩師,他想考大學,還想當一名老師。目前,廣州市有近5萬盲人。在成功就業的盲人當中,大部分是當按摩師。能否提供更多的就業渠道幫助國振華這樣的盲人實現自己的願望,這是我們需要麵對的課題。 不用扶自己走路去教室 5月11日早上6點半,廣州市盲人學校裏響起了起床的音樂,在宿舍的床上磨蹭了一陣子後,國振華起了床。“最多睡到7點,隻能賴半個小時。超過7點老師要來檢查的。” 7時40分吃早餐前,國振華還趕著做了數學作習,和普通學校裏孩子們做作業不一樣的是,他用手摸著答完了數學題。 從這個有點忙碌的早晨開始,國振華進入了新一天的學習生活。早上8時20分,完全看不見路的國振華自己走路去教室上課,走的時候他沒有讓任何人扶,也沒有伸手扶牆,而是沿著校園裏的盲道自己往前走。 對於學校裏的生活,國振華早已習慣了。至今,他已經在廣州市盲校生活了7年,廣州成為了他的第二故鄉。 無眼病例此前尚無記錄 1991年8月底,在出生一個多月後,國振華就被父母遺棄在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民政局大門內的走廊上。德慶縣福利院收養了這名先天的無眼孤兒。像這樣被父母遺棄的孩子,福利院都會給他們取姓為“國”,意思是由國家來撫養他們。2000年,德慶縣福利院把國振華送到廣州市盲校讀書。 國振華完全沒有眼睛,上麵的半張臉都是一塊光光的臉皮。廣州市盲人學校的校長羅觀懷至今還記得7年前他第一次見到國振華的情景,“當時嚇了我一跳,他是我遇到的第一個沒有開眼的人。” 國振華得的這個病在世界醫學史上都極為罕見。1995年,中山醫科大學附屬眼科醫院的專家曾對國振華進行過會診,專家的結論是,國振華患的是“完全性隱眼畸形”,此前尚無記錄,而且醫學史上尚無手術成功的先例,如果強行割開會很危險。因此,專家建議暫緩手術,一直到現在他的病都是世界難題。 上音樂課時會想起“媽媽” 但在同學們眼裏,國振華和其他同學一樣,沒什麽區別,因為他們都看不清國振華長什麽樣子。“沒有誰看不起誰,因為在這裏大家都是一樣的。”國振華說。 國振華是學校6年級的學生。6年級隻有一個班,總共有15個孩子。國振華的課桌特意被班主任蘇慧明安排到了第一排教室正當中的位置。“國振華上課的時候有個小毛病就是愛睡覺,盡管我看不到他的眼睛,但我從他臉上的表情知道他在打瞌睡。所以特意把他安排在離老師最近的位置,時刻提醒他。”蘇慧明說。 早上8時30分開始早讀,8時50分正式上第一節課,是國振華最喜歡的音樂課。國振華摸著音樂書跟著老師大聲唱《我愛沙灘,我愛大海》。每當上音樂課的時候,國振華都會想起小時候他在德慶縣福利院裏生活時教他唱歌的“媽媽”——石秀蓮。石秀蓮不是國振華的生母,她從小把國振華帶大,直到送他到廣州讀書。至今國振華一直喊石秀蓮“媽媽”。 一邊衝涼 一邊高歌 在學習之餘,國振華特別喜歡唱歌,同學們經常聽到他在宿舍裏一邊衝涼,一邊高歌。“我喜歡聽七八十年代的老歌,陳百強的《念親恩》我很喜歡。現在流行的歌,我反而不喜歡。我還喜歡聽《梁祝》和莫紮特的音樂。” 其實,學校裏許多盲人孩子都和國振華一樣,喜歡聽古典音樂、民族音樂和老歌。正因為他們看不見,所以他們的聽覺特別敏感,也能更容易感受到音樂最本質的東西。但目前,盲人的音樂教育仍比較落後,並不能培養他們充分發揮出這方麵的能力。 上午的第二節課是數學課,也是國振華最喜歡上的課之一。“全班的同學都喜歡上數學課,因為老師講得很生動,每次都會講很多課外的東西,還會講數學的曆史。” 上午的三四節課是手工課,根據每個盲人學生的特點,上課的內容分成了折紙、穿珠和陶瓷泥工。國振華一般都是選擇穿珠。“每個珠上都有孔,我是摸著來穿的。” 穿珠課是對盲人的訓練課程之一,主要是鍛煉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協調能力。除了手工課外,學校還開設了一係列的盲人訓練課程,首先是要從小改變孩子們的盲態。在剛入學的時候,國振華的盲態很嚴重,“他當時走路很困難,總是彎腰、曲腿、低著頭,沒有摸到東西,他是不敢走的,必須用手牽著他才行。而且他的語言能力很差,不敢說話。”校長羅觀懷說。 吃飯住宿全部免費 上課的時候,為了故意引導不愛說話的國振華說話,老師還采取了逗他的方法。“老師故意拿來一個蘋果,讓國振華聞一下,然後大聲說發給每個同學,但故意不發給國振華,就是為了刺激讓他說話,開口要蘋果。” 經過長期的訓練,國振華的進步非常大,盲態消失了很多,他還經常主動找同學們說話。“由被動的回答轉變為主動的問話,這是一個飛躍性的轉變。”羅觀懷說。 中午,國振華自己到學校的食堂吃飯。中餐一共有3個菜,分別是:豆角炒肉、鹵水雞翅和一個青菜。這頓飯,國振華吃得很開心,“學校裏的飯菜一直都不錯。”國振華在學校裏吃飯不用交一分錢,而且學費、住宿費、餐費全免。“除了每學期50元的活動費外,其他都是免的。” 像廣東省的許多盲人孩子一樣,國振華享受到了國家的救助政策。從2005年開始,廣東省對於通過實施“扶殘助學工程”,落實對貧困殘疾兒童少年的“兩免一補”(即免雜費、免書本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政策,保障貧困殘疾兒童少年的受教育權利。 “我要問他們為什麽不要我” 吃完中飯後,國振華還和同學一起來到了學校的電腦室上網。國振華慢慢地觸摸著鍵盤輸入了網址。為了方便孩子們上網,學校給每部電腦都裝上了一個語音轉換的軟件,網站上的每一個字的內容都可以讀出聲音,讓國振華聽到。通過這個軟件,國振華還能在網上聊天。“同學們自己建了一個QQ群,我們很少與校外的人聊天。” 下午,國振華還上了3節課,分別是語文課、英語課和班會。課餘的時候,他還會約同學打籃球,不過他不是拍籃球,而是滾籃球。 在同學心目中,國振華是一位樂於助人的同學,而且是全校的助人之星。但國振華也有一個解不開的心結,就是無法不想遺棄他的親生父母。“我有點恨他們,我一出生他們就把我丟了。如果以後有機會碰到,我要問他們為什麽要丟掉我。” “我們知道國振華小時候受過苦,但是他很樂觀、積極,也很包容。”蘇慧明說。 心願:想讀完大學當老師 今年7月份,國振華就要小學畢業,但他還想在廣州市盲人學校讀初中。讀完初中後,他就要麵對一個較為殘酷的現實,那就是選擇報考職業高中,還是選擇就業。 廣州市目前有近5萬名盲人,在成功就業的盲人當中,大部分選擇了做按摩師。“我不想做按摩,我對這個沒興趣。我想讀大學,這樣能有多一些選擇。我想以後當老師。” 目前在我國隻有較少的學校開設有專門的盲人大學教育。國振華能否考上大學還是一個未知數,而他能否當上老師更是無法預知,但提供更多的讀書和就業渠道給盲人是引起我們思考的問題。 羅觀懷說,目前盲校學生的就業分三個層次,初中畢業回家的學生能夠生活自理,可以從事簡單的手工勞動;能考上職業高中的學生,100%可以做按摩師,收入每個月從1000多元到2000多元不等。還有少數盲人能讀完大學再就業。目前,在北京聯合大學有一個特殊教育學院,廣東一所大學也開設了盲人按摩班,但總體上來說,盲人孩子的就業方向還是非常單一,需要全社會來共同關心這個問題。 2010年殘疾人生活總體小康 廣東省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郭德勤說,目前,廣東省殘疾人總數539.9萬人,其中,視力殘疾75.3萬。近幾年廣東省殘疾人救助事業發展很快。到2005年底,全省特殊教育學校67所,在校殘疾學生2.7萬人,殘疾少年兒童入學率達90%。截至2005年底,全省共有5所學校開辦了殘疾人職業高中班,在校學生418人,凡符合條件的高考殘疾考生絕大多數能進入普通高等院校學習。 但粵北、粵東和粵西等貧困地區的康複問題還比較嚴重,很多殘疾人小孩都得不到幫助;殘疾人就業現狀還不是很樂觀,就業率隻在80%左右。其實,最關鍵的還是解決殘疾人的貧困問題。 根據《廣東省殘疾人事業“十一五”發展綱要》的安排,在“十一五”期間,全省殘疾人基本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60萬名殘疾人將獲得不同程度的康複服務。我省還將推行0~6歲學齡前殘疾兒童義務康複工作;構建殘疾人康複保障體係;珠江三角洲地區建成白內障無障礙區。至2010年,義務教育階段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9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