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逼夫成龍 他成功了卻跟另外一個女人走了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望夫成龍,我把婚姻逼入絕境   【傾訴者】 文瑞 女 35歲 職員   【時間】 4月29日   【方式】 電話   打來電話的時候,也許是剛哭過,文瑞的聲音聽起來有些沙啞。她望夫成龍,可沒想到,當丈夫真的成“龍”了,婚姻卻不再屬於她。 她說,她現在後悔了,卻不知該如何挽回。   電話裏,文瑞一遍遍地回憶著戀愛的甜蜜、婚姻的幸福,可聲音卻顯得那樣的無奈與失落。   在丈夫的愛中享受婚姻的幸福   幸福曾經離我很近,但我卻不懂得珍惜,當我為了另一種所謂的幸福失去它時,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愛情的開始很甜蜜。我和龍飛是大學同學,相愛的日子,快樂就像影子寸步不離。上課我們坐在一起,下課我們走在一起,校園裏處處都留有我們甜蜜的笑聲。因而,大學畢業時,我不顧父母的反對,心甘情願地跟他來到了鄭州。我的決定讓龍飛非常感動,他深情地對我說:“我一定會給你幸福,不會讓你後悔今天的決定!”   婚姻生活依舊溫馨甜蜜。龍飛對我就像園丁喜愛鮮花,總是不由自主地嗬護。他包攬了所有的家務活,我幾乎什麽都不用操心。早上他會用一個吻輕輕喚醒還在夢鄉中的我,而那時早餐已經擺上餐桌;晚上聽見我回家的腳步聲他就會站在門口迎接我,而他係著圍裙的樣子也讓我心裏感覺暖暖的。後來,我懷孕了,他對我更是疼愛有加,隻要是我想吃的東西,哪怕是半夜三更,哪怕要跑上很遠,他都會給我做、給我買。那個時候,我常常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沒有錯。   一次聚會改變了我對幸福的定義   就這樣,日子如複印機般一頁頁地掠過,雖然平淡,但我們一家三口卻過得快樂而滿足。   也許是把生活的重心都放在了照顧我和孩子身上,龍飛的事業一直沒有什麽起色,工作快10年了,依然隻是一個普通職員。日子過得還真有些緊巴巴的,一連幾年我都沒有添置什麽新衣裳。可也許是沒有其他的“幸福”參照物,被龍飛無處不在的愛包圍著,我依然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女人。可一次同學聚會後,我所有的幸福感蕩然無存。   那是大學畢業10年後的春節,一些老同學搞了一次聚會。那天,在眾多的女同學中,我的打扮無疑是最寒酸的,與她們的光鮮亮麗相比,灰頭土臉的我就像個家庭主婦。穿著無法與人相比,連聊天的話題我都無從插嘴。剛開始大家還在一起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談談現在的工作和生活,後來不知什麽時候話題就變了味。“我老公今年年終獎發了1萬元,聽說明年還會更多。”“我老公今年又升職了,單位還給他配了一輛車。”聽著她們一臉自豪地誇著自己的丈夫,表麵上我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可心裏卻別扭極了。   逼夫成龍把婚姻也逼入了死胡同   從那之後,我的心裏有了一個解不開的結。我不再滿足於龍飛對我的嗬護,而是開始一遍遍地數落他:不求上進、沒有品位的穿著、難看的吃相……我想方設法用尖刻的語言來刺激龍飛,希望他能發憤圖強,可惜他根本不理解,氣極了也隻是漲紅了臉說句“不可理喻”,而後摔門而出。我也知道自己不該這樣逼龍飛,可無法控製自己。   就這樣,折磨龍飛,也自我折磨了一年後,龍飛終於爆發了。在和我大吵一架後,他離家出走,去了南方的一個城市發展。在給我留下的一張字條上他說,他累了,這一年裏他感覺自己就像個陀螺,而我就是那抽打陀螺的鞭子,可這種“鞭策”的方式讓他難以接受。他還說,他依然愛我,為了我想要的“幸福”,他會努力,等他事業有成的時候就會回來。看著手中的字條,我哭了,淚水模糊了字跡。   整整三年,我在對龍飛的思念中苦熬著日子。終於有一天,我在家門口看到了他熟悉的身影。他黑了、瘦了,但一身名牌卻讓他顯得魅力十足。他成功了,他信守承諾回家了。那一刻,我喜極而泣,緊緊地抱著他不肯放手,生怕他會再一次離我而去。   可現實是那樣的殘酷,一周後,龍飛便向我提出了離婚。我這才知道,他在外拚搏的三年裏,另一個女人給了他許多支持和照顧,也取代了我在他心中的位置。那一刻,痛苦哽在喉嚨裏簡直要讓我窒息。這樣的結局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龍飛就像一個風箏,我本想讓他飛得更高,沒想到他卻飄出了我的天空。   專家點評   婚姻從來不是封閉的,從它建立的那一天起就與社會這個大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不僅需要美好的情感滿足,也需要與社會有一個良好的互動,以確保家庭及家庭功能健康發展。故事中的女主人從一開始就不太清楚她需要的是什麽樣的伴侶,以至於當麵對現實的刺激時,才突然發現自己與現實是那麽的格格不入。   話又說回來,誰也不是先知先覺,重要的是後天的共同努力與創造。不是有一種很流行的說法“好女人是一好所學校”嗎?那麽丈夫這個學生發展的好壞會直接跟這個學校有關的。妻子應當學會當一個好老師,要能因材施教、正確激勵,而不是求全責備、施壓與斥責。而成功後的丈夫選擇離開,也說明他缺乏足夠的包容與接納,更不用說對妻子的理解了。然而無論結局如何,雙方的相互理解、支持、接納與包容則更顯珍貴。s   點 評 人:胡湘明 (鄭州市馮特職業培訓學校副校長 心理學副教授國家心理谘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