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學生的60後家長:把夢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了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被“舔痰案”觸動的不僅有老師和學生,還有家長。90後學生們的家長大多出生在60年代前後,采訪中記者發現,他們對下一代“取得成功”的期望異常強烈,但他們在生下唯一的後代之後,不得不與孩子一起麵對巨大的時代變遷,因此在家庭教育方麵或多或少地顯示出了力不從心。

  “我沒成功,孩子得成功!”

  高先生是一家國企的普通行政人員,夫妻倆收入都不高。但兒子小學一畢業,就被他送進一所學費昂貴的私立寄宿製學校。夫妻倆收入的一大半都花在了兒子身上,自己也因此幾年沒添新衣服了。

  “我這輩子就這樣了,該讀書的時候趕上‘文化大革命’,沒文憑啥好事都輪不上,現在還整天擔心下崗。”一心想把兒子培養成“成功人士”的高先生說,“我不能讓我兒子也這樣。現在競爭這麽激烈,不成功就失敗。”

  上次開家長會時,兒子的老師私下提醒高先生,兒子有“盲目好勝、不吃一點兒虧、好占小便宜”的毛病。對此高先生很不理解:“孩子好勝,說明他有進取心;還有,不吃虧怎麽也成毛病了?誰希望自己孩子吃虧啊?”

  高先生這樣從小教育兒子不能被人欺負:“別人搶你玩具,你把他的也搶過來!”“老師給你的蘋果比別人小?哪個老師?我找她去!”高先生告訴記者,隻有這樣,他覺得才能讓兒子在未來的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

  類似高先生這樣的“成功焦慮症”也存在於不少同齡家長身上。在高先生兒子的班裏,一個女生曾因為害怕辜負父母的期望而試圖自殺,該女生的母親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反省說:“我們這一代人,沒有父輩的理想,也沒有年輕一代的好機遇,蹉跎半生之後把夢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了,孩子壓力能不大嗎?”

  “老師為什麽給家長留作業?”

  今年新學年一開學,馬先生就被兒子的班主任請去了。班主任沒批評自己的學生,而是含蓄地批評了馬先生,原因是他不僅沒有配合學校監督兒子完成寒假社會實踐,還幫兒子弄虛作假,偽造了兒子的《寒假社會實踐調查表》。馬先生向記者訴苦說:“一個初中生,做社會實踐有啥用?把寒假作業寫好不就完了嗎?我整天工作那麽忙,哪有時間盯著他去實踐。”

  記者從學校得知,與馬先生一樣幫孩子偽造《社會實踐調查表》的家長還有不少。

  馬先生對兒子的學校、老師的怨氣早就有了。“一學期開好幾次家長會,每周家長要寫一份孩子的‘上周品行表現’……”馬先生不明白,為什麽老師還要給家長留作業,“把孩子送到學校是讓你教育好孩子,不是教育我。”這樣的想法很多與馬先生同齡的家長都有,因為在他們上中學的時候,家長把孩子交給老師就可以不管了,“家庭是主角,學校隻是配角”的現代教育觀念還沒有進入他們的頭腦。

  兒子這一代不能用傳統的方式教育了

  41歲的朱先生去年曾經跟兒子的班主任吵過一架。“當時孩子在網吧裏待了七天七夜沒回家,我們全家人都快急死了。可是等孩子好不容易回學校了,班主任卻給孩子一頓猛訓。”朱先生回憶說,“當時把我嚇得呀都不敢吱聲,生怕我再添一句孩子就受不了了。孩子一離開(班主任的)辦公室,我就跟班主任大吵了一架,要不是其他老師勸,我都要動手了。”

  朱先生告訴記者,他的兒子在這次“網吧事件”之前已經離家出走過一次。“萬一這次他再出走了,我上哪兒找孩子去?他要是沒有了,我們一家人還活什麽勁?”過後冷靜下來後,朱先生也承認老師是為了孩子好,“但她得講究方式方法啊。”

  “我們小時候被老師罵幾句根本不在乎,家長也不在乎。換了現在的孩子行嗎?”有兄弟姐妹4個的朱先生告訴記者,他兒子在6歲時就會說:“你是大人,我是小孩,你不能打我,大人打小孩是不對的。”從那時開始,朱先生就意識到,兒子這一代不能用傳統的方式教育,至於新方式應該是什麽,他自己也沒太想明白,但他認定,老師不能再用傳統的、“動不動就訓一頓”的方式教育孩子;老師不僅要把孩子教育好,還得在教育的過程中讓孩子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