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佩岑的11種“美味關係”:愛情是巧克力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初次接演電視劇,侯佩岑擔綱改編自日本暢銷漫畫《美味關係》的女主角,飾演一位擁有超人味覺與料理知識,立誌成為廚師的大小姐。在現實生活中,侯佩岑和哪些人事物有重要關係?夠美味嗎?且看侯佩岑的11種美味關係。 ★演戲像吃麻辣鍋   對我來說,演戲就像吃麻辣鍋,我本來不敢吃辣,連吃鴛鴦鍋也選不辣那邊,直到媽媽說:“你吃吃看嘛!”嚐試了之後,才愈吃愈覺得好吃。演戲也是,原本不敢,因為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成為藝人,加上媽媽從小灌輸“將來不要進電視圈,媽媽是為了養家賺錢不得已。”所以當初聽到要演戲,非常抗拒,但是我的老板葛姐說:“你試試看嘛!”經過討論、了解劇本、跟製作單位、導演對談,好像看到喜歡的“火鍋料”,我終於鼓起勇氣去試了。   演戲步調很慢,常常在等待,剛開始我很不習慣,加上初次演戲壓力大,擔心自己是否放得開、做得到。後來,我開始漸漸懂得享受拍戲過程的美味,就像吃麻辣鍋會有點苦、有點辣,可是結果卻令人回味,會想一試再試。   演戲,就是把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當了演員以後,我也經曆了不可思議的改變。過去當主播,不允許有太多情緒,所以我也變成一個不習慣把情緒釋放出來的人。   我記得剛進“台視”實習時,常跟同事有說有笑,長官就會走過來警告:“請妳不要在辦公室嘻嘻哈哈好嗎?”從此我不再大笑,以免讓人家覺得我像小孩子,也不能哭,會讓人家覺得我吃不了苦。   但是,演戲讓我合理的展現自己的喜、怒、哀、樂,就像我在《美味關係》演一個天真的女生,有一份傻勁,她不是笨、而是沒有社會經驗,所以一直活在一個很快樂的環境中,直到有天遭遇社會真實麵,感到不解,並且憤怒、不滿,她的情緒是非常外放的,這個經驗也幫助我工作更自在,是一個很大的收獲。     ★娛樂圈像聖代   娛樂圈就像是聖代,什麽都可以加,五彩繽紛讓人很想咬一口。   由於媽媽曾是演員,一向反對我走到螢光幕前,所以從小有人找我拍廣告、演戲,媽媽都會阻止,她總是說:“女孩子把書讀好,不可以當一個草包。”畢業後,我說要去當英語新聞主播,她也反對,希望我再繼續念書,後來是因為有機會去CNN實習,她才同意我把握這個了解外國人新聞工作的難得機會。   小時候媽媽會說:“少吃聖代,會蛀牙!”長大了,媽媽改口:“妳長大了,我無法阻止你了。”當我開始知道自己什麽可以做、什麽不可以做,娛樂圈對我來說,就不再是令人擔心發胖的危險聖代,反而是美食。   我很慶幸從小長大的朋友都覺得我沒太多改變,沒有因為這個漂亮的東西變得浮華不實,我還是活得很踏實。 ★自由像白飯   人家會說我是射手座的,是不是很愛自由,我總說還好,因為我視“自由”為理所當然擁有的東西,可是一旦沒有,我還是會很痛苦。   對我來說,自由像白米飯。米飯對我們來說理所當然,偶而吃膩了會想換,但是,我認為想吃麵或換吃別的,都是因為知道永遠還是有米飯可以吃;如果有一天沒米飯了,吃麵也會不舒服吧!所以當我被管束或短暫失去自由,不會覺得不舒服,因為我很清楚,是自己甘願失去自由。     ★音樂像泡麵   音樂就像泡麵,遇到台風天,或很累、想吃點熱的,泡麵總是非常有用。音樂也是這樣,不管開心或疲累,都會一直陪著我。我家永遠都會有泡麵,尤其當我很餓,就會覺得泡麵超好吃!很像音樂會因為氣氛、當時的需求與心情,發揮不同的功能那樣。   聲音對我很重要,如果不聽音樂,我也會把電視開著,感覺好像有人陪我。我聽的音樂範疇很廣,我記得念大學有次順路送同學回家,車子一發動,他忽然被高分貝的音樂嚇到,“My god!你聽Rap、Hitpop?!”他覺得我不是會聽這種音樂的女生,甚至還檢查我設定的廣播頻道,才發現我還聽老歌、抒情歌、爵士。     ★愛情是巧克力   我是一個很自製的人,除了巧克力。我超愛吃巧克力,明知吃了會發胖、蛀牙,或者巧克力太貴,找不到可以支持我去吃或買它的理由,我還是沒辦法抗拒,很難控製自己不吃。   巧克力不是必要食物,它可能對身體沒有幫助,熱量搞不好高過一餐飯,還不能當飯吃,但是我就是無法控製不去吃,巧克力實在給人太幸福、滿足的感覺了。而且我可以承受很甜的食物,就像遇到真正喜歡的人,我也不怕膩,所以通常我都不管後果,先享受幸福快樂再說,就像吃了太多的巧克力,後果得自己承擔一樣。     ★鞋子包包像大餐 鞋子跟包包就像美味大餐,有時會突然很想吃,但是就算沒有吃到,或是想吃的欲望過了,還是一樣可以活得很開心,並不會覺得一定需要。   工作之後,我其實就很少買東西了,就算購物,也通常都是為了工作需要,私底下不太有欲望,其實隻要不逛街就不會有欲望,偶而買個包包、鞋子,像偶爾吃一頓大餐犒賞自己,真的會很開心,但是天天都吃大餐,就沒意思了。     ★時尚像漂亮壽司   壽司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不管多精致,隻要夾了一條不敢吃的魚、或不喜歡的配菜,就真的不會想吃,隻會欣賞;但是如果它很美,成分又喜歡,就恨不得端詳它、享受它。就像時尚,如果美麗的元素不合我的口味,我也不會跟隨。   我很愛漂亮,從小就對美有一種渴望,小時候媽媽帶我去買衣服,我就很有主見,為了一條迷你裙,跟媽媽起爭執,後來她還是買給我了,但一回家我就後悔,所以到現在我的審美觀還是受媽媽影響很大。   ★媽媽像白開水   我不可以沒有媽媽,她就像水,平常就很重要,天天都要有,沒有會死掉。   我們的關係很複雜,是母女也是很好的朋友、玩伴,她像我的老師、心理醫生,永遠會在我受傷時,放下手邊一切來陪我,也像我的小孩,因為我會管她。她的角色變化多端,像水可以調合任何東西,泡茶、衝咖啡、煮飯都需要它,像我做什麽事情都有她。  我記得在美國念書時,就經常透過越洋電話,跟她討論參加party要穿什麽、配什麽包包,有時還要形容包包的外觀讓她知道,或者請她分析我應該去哪一個party,一直到現在,我好像還是喜歡問媽媽意見。  ★家人是牛奶   家是我覺得最安全的地方。有我最喜歡的人,讓我很安心,我覺得家人就像我最喜歡的飲料—低脂牛奶和健怡可樂。我吃飯一定要配牛奶或可樂,否則就會覺得像沒在吃飯。   它們可能不是主角,可是沒有了,又會覺得飯沒這麽好吃,像缺了一個化學元素,隻有家人的存在,才會讓我覺得“這就對了!”的感受,有了它因此而完整。   ★老板葛福鴻像藥   她像急救藥,像我隨身攜帶的氣喘藥,我不會每天找她,但是當我有很嚴重的問題找她時,病雖未必能痊愈,卻總能在關鍵剎那,立即抒解我當時的問題。   葛姊帶我走進另一個世界,去一個很遠、我沒想過會去的地方,做很多我沒想過會做的事,但是她感覺又是那麽的近,像精神指標,不可或缺。我想如果沒有認識她,我的生命會很不一樣。   我記得還在當主播的時候,每天都很有成就感跟動力,不管被罵多少次,我一直覺得我講的新聞非常重要。但是後來,當我發現愈來愈排不出新聞,就開始對做新聞工作有障礙。所以當時我隻告訴葛姐:“我無法再播新聞了,也不希望自己出現在電視上。”   我記得葛姊說:“無論如何,你已經是公眾人物,如果怕被注目、想要隱形,那也是不可能的了,因為就算消失在電視上,你也不再是原來的你。何不好好地把事情做好?把握更多的機會,去做你認為可以做的事情?”就因為這一句話,我決定給自己一個機會試試看。   葛姐的一番話,開啟了我人生的另一頁,否則我根本沒有要刻意轉型,隻是不想讓這些機會,因為我的恐懼而辜負了。所以,她對我來說,就像是生病時的藥丸,急救我的生命。   ★朋友像維他命   我是家裏唯一的孩子,朋友對我來說非常重要。我的好朋友都是認識10年以上,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   我對好友就像對家人,直接、不拐彎抹角,不開心、鬧別扭、看到對方的優缺點,都會直接說,喜歡互相幫助、提醒,讓彼此愈來愈好。所以朋友們對我來說就像維他命,需要長期補充。因為彼此身體中都有,所以要付出、補充對方的不足,互相給予養分。就像維他命B會讓我很開心、很興奮,維他命C可能在生病的時候照顧我,功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