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流行“貴族俱樂部” 加入者要憑家庭背景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目前,在一些學校出現了一種新現象,就是如果某個同學的父母擔任局長、主任等領導,那麽他們的子女也被同學稱為“局長”、“主任”等。 圍繞這一話題,不但許多老師、同學暢所欲言,而且幾名“小局長”也給我們寫來信件傾訴自己對於此事的煩惱。看來,這種現象對於大家都會產生不好的影響。成人社會的不正之風頻頻刮進校園,如何給孩子營造一個健康、良好的成長環境,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學生論壇   讓人頭疼的“小圈子”   這種現象在我們班就有。有幾個同學的父母不是當官就是經商,家庭條件都很好,吃、穿、用沒有一樣不是名牌。這個小團體走到哪都特別“引人注目”。他們之間的稱呼也非常特殊,就是稱呼父母的官職,什麽張局、李總、王老板,第一次聽絕對會把你搞蒙。然而他們自己卻不以為然,儼然把自己的小圈子當成了社團,如果想要加入,得先經過他們的“考察”———也就是看你家裏的“政治、經濟”情況如何,再看你的消費觀,如果你是全身名牌,花錢也很大方,那麽ok,你通過了;如果家裏條件不錯,但你本人比較儉樸,那你還是與圈子無緣。這怎麽聽都像現在很流行的會員製“貴族俱樂部”。   幸好,大多數人並沒有把他們當成偶像,也沒有多少“圈外人”對他們“阿諛逢迎”,同學們的心態還都蠻好的。不過我認為,這對他們自己也沒有好處,過分追求物質,不是一個中學生應該做的事。(網友一心)   我不想當“局長”   我就是被叫做“局長”的學生。因為我的爸爸是某局的局長,所以班上有好多人就叫我“局長”。我非常反感這種叫法!原因是我能感覺到他們這樣叫我時那種特殊的意味:他們的意思是我的班長是靠我爸當上的,我的成績是靠老師高抬貴手得來的,老師喜歡我是為了有事求我爸的時候好說話,我自身的所有價值都被全盤否定了!無論我做到了什麽,原因都隻有一個———我爸是局長!但最要命的是,一些老師確實喜歡把我當作“局長”對待,為的是讓爸爸的單位多讚助學校一些錢,或者自己辦事的時候更方便。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每次學校的大型活動,爸爸都會收到請柬……這一聲聲不陰不陽的“局長”真是讓我煩透了!   我一直在努力著,我不願意總是生活在爸爸的蔭庇之下,我有我自己的價值。更何況,爸爸也不希望發生這樣的事,他不願意因為自己而讓我被區別對待,從小到大,爸爸沒有用公車接送過我一次。我知道他隻想讓我健康地成長。我想借今天的機會向那些老師和同學說句心裏話:請不要再叫我“局長”了,我隻是一個普通的學生! (河北省王晴)   校園是一塊淨土   我對這種現象持反對態度,學校是一塊淨土,這種不良的社會風氣不應進入校園。   記得讀高中時,每當放假,標有“人民法院”、“檢察院”、“工商局”字樣的車子總是停得滿校園都是。不知道的還以為我們學校出事了,其實都是公車私用接孩子的。   校園裏出現這樣的現象,值得我們去思考。   作為被稱為“小局長”、“小主任”的人,我認為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父母在單位當官,並不是高人一頭的資本。說話時,不能學父母一樣打官腔,花錢時不應大手大腳。要提高自我認識,在學校大家都是學生,人人平等。人不能一輩子靠父母,父母優秀並不代表自己優秀。   作為稱呼他人的人,我認為,應該用平等的目光看待父母當官的同學,調整自己的心態:他是學生,自己也是學生。學生之間比的不是父母的優秀,而是自己的能力和素質。   作為老師就更應該平等對待自己的每一個學生,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於校園出現“小局長”、“小縣長”這樣的現象應給予高度重視,及時去糾正。(江西省井岡山學院歐陽國)   此事早已不新鮮   校園冒出“小局長”、“小主任”,這並不是新鮮事物。以前我讀小學的時候,學校裏就存在這種現象。盡管我們當時不過八九歲,但很多人都知道有“官爸爸、官媽媽”的好處,這樣的學生在同學麵前也特有麵子,因為很多人會稱呼他們為“xx長”。   同學中有誰家爸媽是局長、鎮長、主任什麽的,他們在班級所享受的待遇和平民百姓家的孩子絕對不一樣。不敢說所有班級都如此,但我所在的班級就是這樣。當官的家長來學校,班主任會滿臉笑容非常熱情,迎來送往端茶倒水,而一般家長就沒有這種待遇;班幹部、少先隊幹部很多是父母有一官半職的學生;班裏安排座位,前排、中間等“黃金”位置必定有一些是他們的專屬地———盡管有一些近視眼同學很需要坐那樣的座位;同學間發生矛盾,班主任老師多半偏向那些官宦子弟,這一點我更有親身體會而且至今難忘:有一次班上一女生因小事踢了我一腳(我絕對沒有對她做出任何肢體動作和言語傷害),我分辯了幾句,沒想到班主任知道後過來不問因果就踢了我一腳……我到現在都不明白為什麽班主任會“賞”我那一腳,莫非因為那女生是教育局某科長的千金?   校園出現這種現象固然有社會風氣的影響,這點我能理解,但回想起當年那位班主任老師的所作所為,我仍久久難以平靜……(浙江省慈溪市周巷職業高中餘愛華)  觀點集萃   現在一些中小學老師特別“關心”學生的家庭情況登記表,用意在於查明學生的父母是幹什麽的,有哪些“吃得開”的親戚……他們往往把心思花在這上麵,從而對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給予區別對待。 這樣下去,怎麽會不培養出一批“小官迷”呢?!   ———江西省鄱陽縣政協 徐俊鬆   據說當年毛主席的女兒李敏、李訥去上學,在填家長姓名的時候,填的都是李德勝(毛主席當年在延安的化名),而不是毛澤東,她們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不讓別人對自己另眼相看。   ———江西省湖口縣政府 裴平   孩子良好品德的養成與父母的影響、社會環境的熏染密切相關,而長期處在“官長意識”籠罩下的孩子,很難想到將來要自食其力、自立自強,更不去想平等待人、樂於助人,他們想到的是惟我獨尊。   ———江蘇省鹽城市時楊中學 林正嶽   老師點評   平等,從老師開始   誰都知道這樣稱呼不好。因為不管父母是局長還是主任,孩子就是孩子,在學校就是一個學生,與其他學生沒有任何不同。按家長的職務將學生分成三六九等,對學生的負麵影響是十分嚴重的。孩子的思想還沒成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差,對不同的待遇,他們比大人更敏感。局長、主任們的孩子發現,因為自己的父母是領導,在學校能享受特殊照顧,內心就會產生一種優越感;平民的孩子則從不同的待遇中早早地體驗到世態炎涼,心理會受到打擊。學校是教育孩子的地方,學生如果在學校得不到公民權利平等的教育,日後怎能指望他們有社會主義民主的概念呢?所以,以父母的職務稱呼學生是一種非常有害的風氣。   要抵製這種歪風,老師的作用很大。老師在教育中首先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比如排座位時,不要對領導子女特殊照顧;分配任務時,不要對領導子女另眼相待;改試卷時,不要對領導子女采取特別標準。總之,我們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讓每個學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級裏平等的一員。另外,老師還應以身作則,接人待物注意平等對待每一個人,不管他是官員還是平民。這樣的話,才能為學生做出榜樣。在校園建立人人平等的環境,抑製官本位思潮對校園的侵襲,是每個老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我們要呼籲:平等,從老師開始!(江西省新幹中學周佳農)   旁觀者言   從“小局長”看領導幹部子女家庭教育   筆者認為,雖然孩子模仿是天性使然,但是有些問題如不加以教育引導,可能會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教育是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責任,此種現象表明,我們的學校教育還有待加強,但領導幹部對於子女的家庭教育更不容忽視!我認為,領導幹部在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當既注重“言傳”,又注重“身教”。   記得有一年暑假,中央一套播過一部電視劇《市委書記》,片中有一個細節:市委書記的兒子隨其調任多次轉學,但每次轉學在填寫家庭情況調查表時,其子均按市委書記的要求在“父親工作”一欄填寫“工人”,目的就是不讓其他人知道孩子是領導的子女。當然,我們沒有必要讓每個領導幹部都這樣做,但是,一旦發現有學生稱自己的子女為“局長”、“主任”時,就應該及時對小孩予以正確的教育引導,注重“言傳”教育。   然而,光有“言傳”也是不夠的,還要有“身教”。“身教”就是要求領導幹部潔身自好、廉潔自律,為官做到兩袖清風;“身教”就是要求領導幹部在工作中不擺領導架子、不耍威風,為人做到和藹可親;“身教”就是要求領導幹部正確麵對自身的責任和權力,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當孩子認為當局長、主任和其他工作人員都一樣的時候,我想他們也就不會特意模仿了。(浙江省嘉善縣天凝鎮彭洪)   家長談心   父輩的成就絕不能成為孩子的“資本”   父親是局長或主任,其孩子也被同學稱作局長或主任,這種現象其實一點也不奇怪。   孩子剛剛升入一所中學時,班上有同學在某部門任職的父親竟專程開著高檔轎車,到星級酒店宴請校長及孩子的班主任、任課老師,還請他們到影劇院去欣賞著名的俄羅斯歌舞表演。如此這般之後,這名同學的家長與老師建立了較深的關係。順理成章,這個孩子在學習上、在學校政策上均得到格外關照。許多同學也都十分羨慕,竭力巴結、討好他———因為,他父親是個官!   這就是權力的“魅力”。也許,那位官員的做法實屬無奈。假如孩子學習成績過硬,那還用求誰呀!這也反映了時下老師重視尖子生忽略差生的不良風氣。但是無論如何,用父母的權力維護子女利益的做法對孩子的成長絕非好事。假如同學們一次次“局長”、“主任”的恭維對孩子是一種鼓勵和鞭策,激起孩子努力向父親學習的決心的話,這當然是一件好事,然而,畢竟是孩子,對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認識有限,這種過分的“寵愛”難免使事物走向反麵———躺在父輩的功勞簿上不思進取。(湖北省武漢市鄭緒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