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23年後的一次偶然體檢揭開驚人事實 左腎“失蹤”之謎 記者 胡成 核心提示 今年8月份的一次偶然體檢是,醫生發現65歲的張代亮左腎“失蹤”了。 23年前,老張做過一次左腎取結石手術,他找到該院檢查,結論是“初步考慮為腎萎縮”,而武漢多家大醫院的檢查結論是“左腎缺如”。 老張認為23年前做手術時,醫生將他的左腎切除了卻沒告訴他。醫院對此否認。 9月25日,老張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醫院賠償67萬元,並為他尋找腎源進行移植。 手術23年後體檢:找不到左腎 張代亮今年65歲,轉業軍人,清江卷煙廠退休幹部。9月16日,在來鳳縣翔鳳鎮的一棟民宅裏,他向記者講述他的“左腎失蹤之謎”。 1983年5月13日,老張在原恩施地區人民醫院(即現在的恩施自治州中心醫院)確診為“雙腎多發性結石”。當年6月15日,他到該醫院進行“原位低溫阻斷腎血流、腎竇內腎盂切開取石”手術。 老張還記得,手術是由當時號稱“恩施一把刀”的原恩施地區人民醫院院長邱友愛親自操刀,一大群醫生、護士為他服務。 手術共耗時5小時15分鍾,手術費15 元,相當於當時7.5公斤豬肉的價格。 手術取出兩粒腎結石,老張把結石帶回家中,用白酒浸泡著以示“紀念”,前兩年才扔了。 老張說,手術過後,他專程拖了一車生薑,送給為他辛苦治療的醫生們。此後雖然再沒有發生過左腎疼痛現象,但他感到體質在下降。 3年之內,42歲的他頭發全部變白,他不好意思頂著滿頭白發去上班,隻得染發;牙齒全部脫落,隻得換上滿口假牙,為此,他還沒少責怪老婆給他吃冷東西,導致脫牙;腳也在發生變化,尤其是左腳浮腫、疼痛,大拇指腫脹變形,成了“蛇腦殼”,走路一拐一拐的;臉常發腫,經常感冒,渾身乏力。 老張說,他知道身體上的這些變化和他的腎有直接關係,於是吃了大量“補腎”的藥”。 然而,這些“補腎”的藥並不能重振這個男人的雄風。手術之後,他便和妻子分房而居。他對記者說:“確實是無能為力,愧對妻子。” 他說,手術之後,他這個車間主任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隻得離開生產一線,並提前退休。 今年8月10日的一次體檢讓老張恍然大悟。 清江卷煙廠組織退休職工體檢,來鳳縣人民醫院在對老張的CT檢查中發現:“左腎缺如”。 老張不曉得什麽是“左腎缺如”,醫生說:“就是沒有左腎了”。 病曆記載:沒有切除左腎 8月16日,老張來到恩施州中心醫院放射科作超聲檢查。 醫生問老張在哪裏開過刀沒有,老張如實相告:“23年前,就在你們醫院做過左腎取石手術”。隨後,他拿到一份檢查報告,結論是“左腎顯示不清”。 老張又來到該院醫務科要求查看當年的病曆,工作人員說,每年的檔案堆積如山,很難查找,更別說是23年前的檔案了。 無奈之下,老張跑到縣勞動局開出證明,說是工廠改製,涉及他的工傷認定和評殘問題,要求調取原始檔案。 老張如願拿到自己的病曆,甚至還有手術記錄。病曆顯示,23年前的那次手術並沒有切除左腎,而且手術是成功的。 不過,老張從病曆和手術紀錄中發現疑點:病曆的封麵上,患者姓名並不是張代亮,而是“張代明”,年齡不是42歲而是“48歲”;主刀的邱友愛並沒有簽字,而是有人代他簽了“邱院長”;“術中腎缺血時間為”這句話沒寫完,而這是該手術的一個關鍵指標。 8月30日,老張在該院做了“增強CT”檢查,當年曾作為該手術“大夫助理”的郭祥恒醫生在診斷證明單上寫道:“1、左腎缺如?2、左腎萎縮?3、左腎異位?4、其它?”。郭醫生建議老張到武漢的華科大附屬同濟醫院進一步檢查。 武漢兩家醫院結論:“左腎缺如” 8月31日,老張與家人一行5人乘飛機到武漢。 9月1日,同濟醫院的CT檢查得出結論:左腎缺如。 隨後,他們又來到武漢大學附屬中南醫院做“增強CT”檢查,結論仍是“左腎缺如”。 他們本來想到武漢的協和醫院、人民醫院各進行一次CT檢查,但中南醫院的醫生說,不要花冤枉錢了,不要讓老人再遭罪了,診斷很明確。 9月4日,老張來到州中心醫院,醫務科的人又建議他到武漢作輸尿管造影檢查。 9月10日,老張一行人租車趕到武漢。在中南醫院作膀胱鏡檢查時,膀胱鏡插入輸尿管受阻,老張尿血3天,十分痛苦。 醫院又給老張作了彩超檢查,結論仍是“左腎缺如”。 9月13日,疲憊不堪的老張一行人拿著武漢兩大醫院的3次檢查結果,來到州中心醫院。醫務科的工作人員強調,根據原始病曆記載,並沒有切除老張的左腎。老張的女婿劉福生急得拍桌子:“你們當年的病曆就是偽造的。” 老張的代理人劉福平說:老張的身體譬如一個保險櫃,就你們醫生打開過一次,但裏麵的東西不見了,從邏輯上推斷,隻能是你們拿了。 醫院建議通過鑒定或訴訟解決 9月17日,記者采訪了與老張共事多年的清江卷煙廠副廠長熊祠孝、車間主任楊中平、老職工廖康梅等人,他們一致證實老張23年前做的取石手術和術後體質急劇下降、不能勝任工作的情況,同時證明老張隻做過這一次手術。 9月18日,記者來到恩施州中心醫院醫務科。科長吳波告訴記者,患者張代亮23年前的手術中,並未切除左腎,其依據是:病曆記載 、當事醫生回憶、患者自述病史。 醫院認為:“左腎初步考慮為腎萎縮。” 如何解決,醫院在給老張的書麵答複中說:“根據你在多家醫院輔助檢查,提示左腎缺如,且自述隻有一次手術史,這與1983年手術史存在巨大矛盾”。“你所投訴的事由目前看來非常疑難,影響重大,故建議通過鑒定或訴訟途徑解決問題。” 記者見到了參與當年手術的醫生郭祥恒,並電話采訪了當年主刀的醫生邱友愛,他們均回答,當年沒有切除老張的左腎。 對於患者提出的,是因為當年手術失敗而切除左腎並偽造病曆、掩蓋事實的說法,他們均認為不是事實。 9月25日,老張向恩施州中級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依法判令州中心醫院支付老張殘疾生活補助費、精神撫慰金等,共67萬元;同時要求醫院立即為老張尋求腎源,並進行移植手術。 老張在訴狀中說:“原告遵照被告單位的意思去上級醫院檢查確認所得結論,被告單位拒不接受,不承認醫療事故客觀事實。“ 記者采訪了此前曾給老張診病的同濟醫院、中南醫院的兩位專家,他們說,“腎缺如”、“腎萎縮”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哪怕腎萎縮到隻剩一截手指頭那麽大,也可以檢查出來。而他們在對老張的檢查中,並沒有發現“萎縮”的腎,所以診斷為“左腎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