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紅地毯上的文化賣國賊 吃裏扒外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9月3日,第63屆威尼斯電影節盛裝開幕,中國人帶去了新片《夜宴》。入場的紅地毯上,星光璀璨。人五人六的導演和演員們,談笑風聲、花枝招展地在一通亂閃的鎂光燈中走過。中國的女演員章子怡極為醒目,她似乎比在國內更有人氣——酒紅色的裸肩拖地長裙,蠶豆大小的鑽石項鏈三串……珠光寶氣,風度翩翩。中國演員在國外有影響、有粉絲,當然是件值得慶賀的事;然而,並未因此改變中國電影的可悲走向。如果說,十多年前張藝謀的《紅高粱》是個劃時代的分水嶺,那麽,以他為代表的中國導演,以章子怡為代表的中國演員(鞏俐的風頭已明顯減弱,且不提她),都可以概括為“文化賣國賊”。理由大致如下:

  (一),喝西方的奶,剝中國的皮。

  如果說,百年電影是純粹的“舶來品”,中國在戲劇學院、電影學院裏培養出來的所謂“第五代”、“第六代”導演,都具備“崇洋媚外”、頑冥不化的品性。他們認為,電影是藝術,就像書法、繪畫一樣玄之又玄,不可琢磨,隻有拜倒在它腳下,為它奮鬥終生,才能拍出全世界人民熱愛的大片。另外,欣賞電影也不屬於戴草帽的泥腿子,應該穿燕尾服、抹香水,正襟危坐在銀幕前麵。這種扯淡邏輯毒害了青年人幾十年。其實,電影首先是消遣(甚至可以說,隻有消遣),還不是那種牛烘烘的所謂“藝術欣賞”——就是玩,和電子遊戲沒什麽區別。可惜,中國的著名導演無一不自詡為藝術家,甚至藝術大師,妄圖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足跡。結果,一架上攝影機,他們就不自覺地充當觀眾的爸爸,一心想就要陶冶你、教育你、引導你——最後,大把的鈔票飛出去,票房則是一翻兩瞪眼:賠!

  錢尚在其次,以張藝謀為代表的導演居然吃中國、臭中國。比如《紅高粱》,整個片子充斥著醜陋、暴力、愚昧,鬱達夫所謂“生物之群”、“奴隸之邦”也不過如此。即使最後炸了幾輛日本軍車,也扭轉不了以上惡劣的印象。再比如他的《英雄》,除了巨資粉飾電影畫麵之外,在藝術上幾乎一無所長。片子裏的語言屬於莎士比亞風格——中國古人絕不那麽講話;片子裏的英雄觀屬於好萊塢風格——如果蓋上演職員表,完全可以說是斯皮爾伯格的作品。那麽,還要你張藝謀做什麽?難道,就是為了跟西方導演鸚鵡學舌,進而醜化中國人嗎?其實,中國文化的智慧、玄妙、瑰麗、典雅,甚至中庸、神秘,這些博大精深的素材都可以走上銀幕,可惜,以張藝謀等人對中國文化的膚淺認識,絕不可能拍出什麽像樣的貨色,即使身邊豢養一群“智囊”也無濟於事。由不了解中國文化的人來主導中國電影,簡直是一場巨大的人文災難。類似的例子還有陳凱歌。十多年前的《霸王別姬》算是他的藝術高峰,熟悉背景的人都清楚,那不是他一個人的作品,其中至少有他父親和其他梨園名家一半以上的心血,他無非是一個前台的“小跑兒”。《無極》爛得登峰造極,酷似癡人說夢的狀態——這才是陳凱歌的真實水平,起碼也能窺探整個中國導演群體的愚蠢無知和自以為是。

  (二),中國人買單,西方人做東。

  
有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電影究竟要拍給什麽人看?老一代導演謝晉早就表示:我寧願拍給一億中國老百姓看,也不拍給一百個電影學院的研究生看。好!一語中的。藝術家的才情就是應該服務“大眾”,而不是“小眾”,更不是金發碧眼的“洋師傅”、“洋師兄”。遺憾得很,以張藝謀為代表的中國導演,早已退化為徹頭徹尾的“名利侏儒”,片子還未上馬,他們就盤算好了“一式兩吃”:哄抬票房不成,便可“西天取經”。不想獲國際大獎,就不是好導演;外國人一點頭,就是中國電影走向了世界、就算中國文化與國際接軌了……顯然,這是一種幼兒園中班的思維邏輯。中國導演,花本國的錢,請外國人看戲,也不管國內觀眾懂不懂、愛不愛,就一意孤行地鬧將起來。請問:你們是哪頭兒的?你們把誰當衣食父母?你們在什麽牌位下頂禮膜拜?

  忽然想起了小說《圍城》,錢鍾書先生速寫了一個時代的大騙子,他言必稱“兄弟留學的時候”、“母校克萊登大學”……似乎沾上一點巴黎的香水味兒就是半拉外國人,就可以在中國的藝術圈子裏冒充“大尾巴鷹”呼風喚雨了。世界各地每年都有形形色色的電影評獎,名氣大些的,如“奧斯卡”、“金棕櫚”、“金熊”、 “金獅”等等。當然,中國也有自己的大獎,比如已經衰微的老字號“金雞”、“百花”(現已更名了吧)、上海電影節、長春電影節……可惜,人氣相當小,類似的獎項若要聘請張藝謀、章子怡這樣的“同胞大腕”出席,比請施瓦辛格還艱難。這些中國紅星絕非淡泊名利,而是熱衷於“為國爭光”,捧著自己的新作,屁顛兒屁顛兒地趕到紐約、嘎納、威尼斯……恭請“洋評委們”審閱去了。中國電影,中國人說了不算,還要乞靈於洋人,從來沒聽說過“某某二胡演奏家在埃塞俄比亞榮獲金獎,載譽歸來”,藝術標準是什麽?可以說不是俗透了的市場和觀眾,也可以說,不是雅得泛酸的白胡子評委——但是,首先絕不是“奧斯卡”或“金棕櫚”評委戲上的老外。中國文化,他們再活兩輩子也弄不懂。盡管中國導演拍的都不是一流貨色,最起碼,你“吃裏扒外”,拎著豬頭,找錯了廟門。換句話說,像威尼斯電影節上,章子怡風光無限地走過紅地毯,並沒有使我這樣的普通群眾看到中國電影,乃至中國文化的榮耀,無非是幾個中國的文化掮客、零售商販,到西方的批發市場裏兜售私貨、找便宜去了。或許,章子怡是冤枉的,她不是導演,隻是一件華麗的道具;可是,她背後的導演集團,從骨子裏都是文化上的“賣國賊”。不管列位自覺不自覺、樂意不樂意,還是清醒清醒,回頭吧;否則,隻能得意一時,蒙羞百世。撥拉撥拉算盤,劃不來呀。




  2006年9月3日,意大利,第63屆威尼斯電影節,電影《夜宴》(The Banquet)首映禮。主演章子怡、周迅、吳彥祖均有出席。章子怡身穿豔麗禮服光彩照人驚豔四座,惹得前來捧場的威尼斯電影節主席馬克-穆勒(Marco Muller)當場傾倒,跪倒在美人石榴裙下。周迅黑色禮服嬌小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