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黃柳霜到章子怡:征戰好萊塢,華人無坦途(組圖)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最早叩開好萊塢大門得到華裔女影星名叫黃柳霜(英文名Anna May Wong),她是默片時代的好萊塢豔星。這個名字不為現代的華人所熟悉,可她卻是最早在好萊塢走紅的華裔女星。曾被布什總統稱譽為“最早在美國電影界贏得盛名的亞裔美國人之一”。

黃柳霜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好萊塢最著名的華裔影星,原籍廣東台山,1905年出生於洛杉磯,家中靠經營洗衣店為生。1919年一次偶然的機會,14歲的黃柳霜毛遂自薦地出演了影片《紅燈籠》中的臨時演員,從此踏入星光之路。

她的膾炙人口的作品,有《怒海狂濤》、《小飛俠》、《巴格達之盜》、《皮卡迪禮大街》等,都是當時賣座的電影,也曾在《人生》(1921)、《海逝》(1922)、《唐人街繁華夢》1924、《龍女》1931

、《爪哇角》1939中擔任女主角,她也是華人首次在好萊塢擔任主角的第一人,打破了好萊塢當時由白人一統天下的局麵。她在《爪哇角》與《上海快車》中分別展現了她過人的才藝 ----唱歌及彈古箏,並與克拉克蓋博合作的電影《好萊塢派對》中巧妙地巧用她那婀娜多姿的身材,展示中國旗袍的獨特風采,引起了西方世界的中國熱。她的表演極具天賦,被譽為“ 古老象牙中綻放出的紅玫瑰” 。在1942年息影前,黃柳霜共在60部影片中飾演過角色。

可以說黃柳霜曾經是銀幕上最多人認識的亞洲臉孔。她以華人演員身份走紅,以美麗冷豔的麵龐表現含蓄、精湛的演技,性感又惹人憐愛的風采,迷倒了好萊塢以及歐洲文藝界人士,成為時尚名人。其發型、服飾更被西方少女爭相模仿。

雖然在好萊塢和歐洲,黃柳霜的聲譽如日中天,但她卻不受自己同胞的歡迎,因為她所飾演的角色多是屈辱卑微、美豔放蕩的華裔女性,在中國人眼中,她是好萊塢用來醜化華人的傀儡。

好萊塢頭號華裔影星黃柳霜可以被看成當時大部分西方影人需要的中國人形象的縮影。黃是好萊塢曆史上第一個能演女主角的華人,雖然好萊塢為她的美豔折服,給她的大多數角色卻仍然是蛇蠍心腸、妖冶放蕩的反麵人物。1928年黃柳霜解釋她離開好萊塢的原因時說:“我已經對我在電影裏飾演的角色感到累了,為什麽在銀幕上中國人總是一些壞人、惡棍,而且是一些極端殘酷的反麵人物--謀殺、狡詐、一條藏在草叢中的毒蛇。我們中國人並不是那樣的。我們的文明比西方曆史悠久,我們怎麽能是那樣呢?我們有我們自己的一套嚴謹的行為方式和屬於我們的榮譽。為什麽它們從不在電影中展示這些呢?” 紐約高露潔大學(Colgate University)曆史係教授霍奇斯曾寫過一本傳記《黃柳霜:從洗衣工的女兒到好萊塢的傳奇人物》一書,展示了這位華人移民的女兒曲折艱難的奮鬥曆程和許許多多辛酸故事。書中給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種族偏見對黃柳霜演藝事業發展的桎梏。盡管她亮麗動人,表演才能有目共睹,在種族歧視盛行的排華年代,她卻隻能飾演娼妓或為愛犧牲、沒有任何社會地位的女人,在影片中一次又一次地死去。

可以說從黃柳霜開始,好萊塢便開始了對華人女星表演才能的限製。好萊塢為華人女星設定了兩條道路:“誘惑的妖女”和“等待救贖的天使”。前者陰暗、墮落、充滿了“性”的誘惑和致命的吸引力;後者美麗、純潔、但又無助,等待這白人騎士把她們從邪惡的黃種同胞中拯救出來。但兩者共同具備了令西方觀眾感到新奇的異國情調。具有某種氣質的“異國情調”成為後來各個時期華人女星進入好萊塢的通行證,而黃柳霜時代的設定的“兩條”道路則成為後來製約許多華人女星的“框框”。

二、在好萊塢艱難奮鬥的“小花”----陳衝

“華人女星進入好萊塢主流難度很大。好萊塢能包容的異域元素是它想像中的東西。如果你的東西超出了這個範疇,它就不能接受。好萊塢有自己的框框,你得符合那個框框。”

這樣清醒而深刻的認識是從當年清純的“小花”----陳衝口中得出的結論。

作為演員的陳衝是不幸的,因為好萊塢並沒有給她太多充分發揮天賦的場所。陳衝在好萊塢的得到的有限的演出機會,如《大班》中的美美;《末代皇帝》中的婉蓉皇後,都是凝聚著西方對中國女子的偏見。她延續著黃柳霜被好萊塢的定型的戲路,飾演著或卑微或瘋狂的中國女子,當年清純的“小花”卻得不到好萊塢陽光雨露的照耀,為了迎合好萊塢的口味,陳衝必須適度的裸露,在熒幕中寬衣解帶,以滿足西方觀眾的窺探欲。陳衝作的犧牲自然沒能引起好萊塢發自內心的讚美,卻失去了當時國人好感。一朵本該在藝術天空綻放的小花,卻無法在好萊塢的土地上散發出因有的芬芳。

不過聰明的陳衝卻將闖蕩好萊塢的苦澀凝結成智慧和透徹。她有機會開始指導自己的影片。繼《天浴》之後,陳衝執導了《紐約的秋天》和《扶桑》兩部影片。《紐約的秋天》雖由李查·基爾主演,但口碑並不好。陳衝不得不感歎,執導好萊塢影片,處處要受製片人限製,自己的想法往往不能實現。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陳衝作為華人女星,能成為好萊塢主流影片的導演,本身就是一個突破。

作為導演的陳衝則是明智的,在好萊塢多年連滾帶爬的生活,讓她看清了好萊塢對華裔演員的態度:“在好萊塢,包括李連傑和成龍,片商隻會看中你的東方特征---- —男的要會打,女的要有東方魅力,真要獲得和歐美演員同等的地位,很難。”對於華人女星在好萊塢的發展,陳衝則是抱著一種悲觀態度。她認為好萊塢看中的隻是華人女影星的異國風情,不會讓華人女性們超出這個標簽的角色。

不過陳衝也不否認以章子怡為代表的年輕一代電影明星未來的突破。“雖然好萊塢有許多限製,但對於亞洲年輕一代的電影明星來說,現在有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而章子怡這一代演員也更加容易與別人溝通,同時也更加具有競爭力,個性也比較張揚。而對於我這一代的電影人來說,從小被教育不要過分張揚個人成就,態度要謙虛謹慎,而且總是等著別人來挑選自己,不會主動出擊。我想這也是我和章子怡這一代人最大的區別。 ”

三、中國紅高粱----鞏俐

追溯起來,在最近的20多年裏,兩次能夠引起西方電影市場關注的東方女性形象,鞏俐和章子怡,她們的成功都與張藝謀有著不可回避的關聯,尤其是鞏俐。現在回憶起來,選擇鞏俐,張藝謀說,“是一個偶然。當時是想找一個特別壯的,特別充滿了一種原始張力的,勞動人民的樣子。鞏俐當時不是那個樣子,很清秀,臉也很小,但是總覺得她身上有一種特別的魅力。很多人都跟我說,她的爆發力非常好,她演戲真能給你們演出來。我覺得她有一種獨特的東西,後來就選了她 ”。張藝謀說,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

鞏俐身上的爆發力是帶有某種被壓抑的情欲色彩的爆發力,西方觀眾在張藝謀的電影裏,在女主角鞏俐身上看到了其他女明星所不具備的原始張力。

西方研究者裴開瑞有更加學術化的論述 :“她(指鞏俐)不僅被塑造成欲望的對象而且還是個挑動者── 她大概是1949年後首位被塑造成情欲挑動者的中國女明星,這些影片放映期間,許多中國評論者所撰寫的有關評論,都指出這種對情欲力量的展現是女性的性解放。 ”他進一步指出: “鞏俐就不單是男性情欲的幻想式人物,而且被中國男導演打造成富於異國情調的取悅者,引發著西方男性觀眾本已倦怠疲遝的欣賞趣味。”

作為被中國導演所成功打造的“富於異國情調的取悅者”,鞏俐與其他女影星的異國情調不同的是,她的身上有著其他華裔女星所沒有的濃濃泥土味。這種泥土味混合著賽珍珠筆下“大地”中阿蘭的淳樸;也混合著黃土高原紅高粱的原始的爆發力;還帶有幾分的無知和粗俗。這種混合,給了西方男子一種截然不同的審美體驗,鞏俐不同於西方貴婦病態的蒼白,也不同於西方職業婦女的聰敏與冷漠,她們看到了鞏俐就想起了中國黃土大地上的紅高粱,想起了中國深深庭院內的紅辣椒,鞏俐代表的是西方人想象中一種穿越中國厚重氛圍的原始生命力。如果失去了張藝謀所刻意營造的落後的、原始的中國背景,那麽鞏俐這株紅高粱也隻能是離開泥土的植物,無法綻放出應有的生命光彩,也無法吸引老外的目光。

四、會功夫的邦女郎 ----楊紫瓊

好萊塢要的異國風情,似乎都離不開“性”。從黃柳霜到鞏俐這些華裔明星長相氣質各不同,但她們都從某一層麵上滿足了西方男子對中國女子的性幻想。楊紫瓊是個例外,她一點也不嬌媚,不柔弱,從來不撒嬌和發嗲,她不需要賣弄色相。因為她不屬於迷惑人的妖女;也不屬於需要被拯救的天使;她展現的是東方女性獨立自強和剛柔並濟的一麵。美國人在她身上尋找到現代“花木蘭”矯健身姿和俠骨柔情。

楊紫瓊第一部走向世界舞台的電影就是 007係列的《明日帝國》。楊紫瓊“邦女郎 ”的意義在於打破了邦女郎固有的花瓶形象,塑造了能與邦德並肩作戰的女英雄形象,向世界,尤其是好萊塢展示了中國功夫女郎的颯爽英姿。楊紫瓊的熒幕形象複活了美國人對華裔作家湯亭亭筆下的花木蘭的記憶。清華大學的學者孫萌曾經高度評價楊紫瓊飾演的邦女郎:“ 不同於其他花瓶式的陪襯、玩偶和欲望對象出現,她武功超群,是007的合作夥伴,他們一起打敗了媒體大亨企圖在南中國海製造戰爭的陰謀。楊紫瓊在電影中精明強幹,自尊自立,用中國功夫打敗了企圖製造事端的西方陰謀家,為國家立下赫赫戰績,可以說是一位現代花木蘭。”

在此之前,中國功夫早通過李小龍、成龍等人的電影揚名海外,但是中國功夫作為華人男性的專利,一直被好萊塢定型。楊紫瓊打破了這個慣例,開辟了好萊塢“功夫女郎”(不止是華人功夫女郎,後來的《霹靂嬌娃》中的卡梅隆·迪亞茲和巴裏摩爾,以及《殺死比爾》中的烏瑪·瑟曼身上都可以看到楊紫瓊的影子),楊紫瓊實現了“功夫”和“美女”這兩個元素的融合,為後來的劉玉玲、章子怡等在好萊塢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而且由於“中國功夫女郎” 在好萊塢的走紅,實際上對黃柳霜、陳衝、鞏俐等人所走的悲情路線有了一定的修正。卑微的、楚楚可憐的、等待白人騎士來救贖的東方弱女子的形象,似乎在楊紫瓊之後就已經很少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或美豔毒辣、或英姿颯爽的中國功夫女郎。

五、西方人眼中的東方美女— —劉玉玲

在東方人眼中(特別是許多中國同胞眼中),劉玉玲的確不是個美女,甚至還有點醜。中國古典美女的水汪汪的大眼睛、紅潤的櫻桃小嘴、白皙的肌膚和婀娜的身段,這些劉玉玲統統沒有。狹長細小的眼睛,可媲美朱利亞·羅勃茲的大嘴,塌鼻梁、高顴骨和滿是雀斑的臉,以及沒有什麽曲線的身材 ……就是這樣的劉玉玲卻成為當下好萊塢片酬最高的華人女星,她以《殺死比爾》 550萬美元的片酬力壓章子怡成為好萊塢華裔女星片酬之最。

為什麽她會如此走紅?

首先是由於她能“打”。劉玉玲雖然不是職業武術選手,但她的動作相當漂亮。此外,劉玉玲的機遇也不錯,她有機會參演好萊塢大片,經過《霹靂嬌娃》係列和《殺死比爾》係列,劉玉玲確立了自己動作明星的地位。

其次,劉玉玲的長相雖然不受華人青睞,但在西方世界卻挺受歡迎。在外國人眼中,大眼、高鼻、白皙的皮膚都不是中國人的特色,好萊塢有的是這樣的美女!所以劉玉玲單眼皮的小眼睛、塌鼻梁、高顴骨,在美國公眾看來簡直就是驚為天人!她們終於找到了符合他們大眾想象的東方美女!當初陳衝剛到好萊塢的時候,很多美國人就抱怨她長的不象中國人,因為她沒有美國人想象中的塌鼻子和小眼睛!從對女性審美觀點上的差異,揭示了好萊塢與華人視角上的偏差。好萊塢看重的不是文化的共同因素,而是與自身文化截然不同的異國風情。套用學者孫萌的一句話:“中國人之所以能被接受,不是因為他是中國人,而是因為他是按西方標準塑造出來的。”

劉玉玲之所以能夠被好萊塢接受,不是因為她是中國美女,而是因為她符合了西方人想象中的東方美女標準。當《龍旋風》選角時,製片方就堅持選用劉玉玲,而不是成龍推薦的公認的東方美女李嘉欣或者舒淇。在西方人眼中,中國清朝的格格就應該是小眼鏡塌鼻子。

第三,劉玉玲的意義不僅在於原汁原味地展現了好萊塢代表的美國公眾對中國女性的審美想象,還在於她不同於其他來自大陸、香港、或是台灣的女星,而是作為土生土長的美國華裔,她在銀幕上展示出的是一種完全不同於非美國本土女星的味道,在她身上中國因素的沉澱較少,就連她主演成龍電影《龍旋風》時所扮演的清朝公主佩佩,展示出來的都是一種現代的美國味。劉玉玲身上更多的是表現出一種中西合璧的特色。

六、東方妖魅----白靈

初見白靈是在美國版的《齊天大聖》(《monkey king》)中,她扮演的“觀音”就相當令人跌破眼鏡,超級性感的裝扮,袒露豐滿的胸膛和擔任“唐僧”角色的美國學者(當然指可能是白人男子)大談戀愛。白靈將中國人眼中的聖潔無瑕的“觀音”演繹成西方人眼中的“性感女神”!

白靈選擇的道路是張揚性感。借著 2005年柏林電影節評委的東風,一度被遺忘的白靈成了媒體追逐的目標。她在短時間內屢屢出現在報端,還要靠她大膽出位的裝束。有關白靈的報道,題目中 “露香肩”、“透視禮服” 等詞隨處可見,更有媒體將其奉為“ 華裔妖精”。(注解)當局部的裸露滿足不了這位出格的東方女性時,白靈就全裸登上《花花公子》雜誌的封麵。

她的做法在好萊塢其實並不獨特,很多好萊塢女星的著裝也相當出位。但是對白靈這種張揚出格的做法,很多華人都明確表示對此無法接受,認為她有點“瘋癲”。

“白靈簡直在丟中國人的臉!”很多看不慣白靈行為的觀眾憤憤不平的評論道。

但是白靈還是堅持走自己的路。因為她知道作為一名華裔,要在明星如雲的好萊塢脫穎而出是談何不易?她無法象楊紫瓊或劉玉玲那樣以“打”成名,也不一定能遇上張藝謀這樣的導演,成為下一個鞏俐或章子怡。但是她有傲人的身材,所以她選擇了“脫”來吸引觀眾的眼球。白靈無疑是聰明的,因為她成功的還原了西方男性對華人女性最原始的欲望,強化他們對東方女子的獵豔感。她的造型千變萬化,性感妖嬈,但都力求突出自己的東方特色:一頭東方式黑色的長直發,撲朔迷離而帶挑逗性的眼神,著力勾畫的性感雙唇。白靈為好萊塢打造了東方的“妖魅”。

西方人一直把東方女性視為 “性的尤物”,白靈完全根據這一西方的集體想象來實現自己的形象定位。她用西方化的行為模式來演繹東方式的妖媚。

七、最風光的華人女星 ----章子怡

說章子怡是目前世界上最風光的華裔女星一點也不過分。她已經連續兩年出現在美國權威雜誌----《時代》周刊年度全球 100名最有影響的人物的名單裏。《時代》雜誌高度評價章子怡:2005年題為《中國送給好萊塢的禮物》文章評價,“章子怡已經成為繼鞏俐之後西方人眼中最著名的中國女演員” 。2006年的《時代》則給了章子怡一個更高的評價。《時代》把章子怡和《藝伎回憶錄》作為封麵,該雜誌一語點明章子怡之於中國電影和國際影壇的意義:“她是中國給好萊塢的驚喜,她的野心在西方。”雜誌高度評價說,站在中國電影一百年的曆史節點,章子怡的光彩奪目得益於百年中國電影的精華積澱“東方夜譚”,作為華人電影的一麵旗幟,她將以自己的方式開啟中國電影的下一個百年。” 

章子怡的成功是站在無數中國電影人的肩上實現的。

首先,章子怡必須感謝張藝謀,是這位著名的導演讓她有了嶄露頭角的機會。其次,李安的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臥虎藏龍》,讓章子怡真正受到國際市場的關注。與楊紫瓊、劉玉玲等人一樣,章子怡通過功夫片建立了國際聲譽。章子怡自己也不得不承認:“我認為最有效最快的途徑就是功夫片,功夫片最能夠打開好萊塢的市場。 ” 此外,“玉嬌龍”這一討喜的形象,成功感召了國外的觀眾。電影中都是性感、美麗、危險而又具有異國風情的女主角,對美國觀眾來說有著無法抗拒的吸引力。此外,比起楊紫瓊飾演的含蓄內斂的俞秀蓮,敢愛敢恨的願意為愛情放棄一切的玉嬌龍更容易獲得美國公眾的青睞。研究者戴錦華指出:“章子怡被西方接受,跟她玉嬌龍的形象關係密切”,清華美術學院電影研究者孫萌也有同感:“ 所以借著玉嬌龍這個形象,一副東方麵孔的章子怡也就附和了西方人的獵奇心理”。

而成龍電影《尖峰時刻 Ⅱ》,章子怡再度強化了好萊塢對她的印象。一個美豔動人、身手敏捷、狡詐而又帶著恐怖色彩的壞女人吻合了好萊塢對華人女性又豔羨有恐懼的心理。此外,王家衛的《2046》,與鞏俐、楊紫瓊合作的《藝妓回憶錄》都大獲成功。張藝謀都會感歎,“章子怡的成長道路幾乎每一步都成功,幾乎每一個腳印都很深”。《時代》雜誌是如此評價章子怡的成功的。章子怡身上寄托了太多電影人的情懷,從張藝謀、李安到王家衛……她幾乎和所有華人電影界最優秀的導演一一合作過。她是中國電影百年厚積薄發的結晶,她是所有中國電影人的驕傲。 ”

章子怡的成功從某種意義上可以看成是中華文化的勝利。從審美意義上來說:章子怡不同於吻合西方人對中國女性想象的劉玉玲,她可是個地道的東方美女。章子怡有著閃亮的大眼睛、雪白的牙齒、純淨的笑容和不豐滿但玲瓏有致的身材。雖然她在中國人心目中算不上是絕頂美女,但也算是標致!章子怡的美與其說是符合張藝謀的眼光,倒不如說是符合中國人對女性的審美要求。

她的美是得到世界公認的,章子怡無論走到哪裏,從好萊塢到威尼斯、嘎納、東京都是鎂光燈聚焦的焦點。從這點而言,章子怡成功的推廣了中國人自己的審美定位。讓華人有了在全世界媒體麵前從容言說自我的權力。她的每一次登場、每一件禮服都張揚著華人對美的獨特感知。從章子怡身上中國文化成功的展示了其獨有的魅力,而這種魅力是伴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帶來的。

章子怡比她的前輩幸運,因為這是個好萊塢對中國感興趣的時代,雖然也有敵意,但中國的強勢發展,使得好萊塢不得不關注與之截然相反的文化形態。難怪章子怡的導師張藝謀感歎道:“時代”造就了章子怡!

從對以上幾位闖蕩好萊塢的女星的回顧可以發現,從默片時代的黃柳霜一直到現在的章子怡,華裔女星的好萊塢之路一路走來有風雨,也有彩虹。從現在看來華人女星似乎在好萊塢已經開拓出了一條道路。比起成龍、李連傑、周潤發等華人男星在好萊塢的發展受挫。有評論認為“相較於華人男星的不被認同,華人女星在好萊塢的發展,應該是寬廣許多。”

從社會接受的角度而言,華人女性遠比華人男性容易融入美國社會。“此現象跟美國現實社會民意,也是相當吻合。根據民調,美國白人女子嫁給東方男人的,相當少見,然而,美國白人男人娶東方女人的例子,卻是屢見不鮮。也就是說,正是因無力抵抗這根深蒂固的白人優越主義,才會逼使成龍、李連傑和發哥等人黯然返回亞洲。”

以章子怡為代表的華人女性在好萊塢還是頗具發展空間的。但華人女星的戲路太窄,能否突破陳衝指出的好萊塢的“框框”,飾演更有深度的角色那就很難說了。一篇文章的標題一語道破了華人女星在好萊塢的生存法則----《好萊塢華人女星靠“脫”上位靠“打”成名》。

“脫”和“打”分別代表了兩種好萊塢對華裔女性的文化定位。“脫”意味著“性”的誘惑,不少片商看中的就是華裔女星身上所具備的異域風情,重點在於對女性的色情刻畫。這一不斷重複的母題暗示這某種混合著種族和性別的歧視。,福樓拜就曾說過:“東方女人不過是一部機器;她可以跟一個又一個男人上床,不加選擇。 ” 東方暗示著性的希望(和威脅),毫無厭倦的肉欲,無休無止的欲望,通過好萊塢的熒幕不斷得以強化。異教徒沒有基督教徒的原罪觀念,一些關於肉體的想象很自然就強加在柔弱嬌小、能夠喚起白人騎士征服感的東方女性身上。

“打”這意味著另一種文化標簽。自從楊紫瓊開辟了中國功夫女郎的形象之後,拳腳功夫則稱為了華女星闖蕩好萊塢的另一張通行證。功夫片和武俠片是外國人最感興趣的中國電影類型,因此,在美國紅起來的華人明星都是動作明星。對美國人來說,中國功夫充滿神秘感,功夫片和武俠片帶來的是一種因文化差異而造成的驚奇。李小龍讓“ 功夫”成為一個通用的英語詞匯, 成龍、李連傑後來成為好萊塢耀眼的雙子星座,靠的都是拳打腳踢。女明星在功夫上的魅力雖然不如男星,但女性優美的體態,輕盈的動作卻成為另一項吸引好萊塢觀眾眼球的利器。目前活躍在好萊塢銀壇的華人女星,從楊紫瓊、劉玉玲、胡凱莉到現在大紅大紫的章子怡幾乎都是以“打”成名。所以有人用《華人女星勇闖好萊塢:不打不出頭》這樣的標題來概括動作因素在當今華人女星的好萊塢之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可謂是一語中的。

脫也脫了,打也打了,華人女星在好萊塢始終沒有超越一開始好萊塢給華人設下的標簽:“異國風情”,無論是“性的誘惑” 還是“功夫女郎”全部指向異國風情。無論是一開始的黃柳霜,還是現在的章子怡,她們的“東方”符號性更勝於個人形象的豐滿度。從一早的《上海快車》到最近的《藝妓回憶錄》,華人女星們都是作為展示東方符號的“標本”存在,她們在好萊塢的影片中很難有機會去展示“異國風情”之外的更為複雜的人性建構。正如陳衝指出:“華裔影星在好萊塢發展要受一定的限製----—年輕的演員通常定位在具有異國風情的中國娃娃這樣的角色;而比較成熟或年紀大一點的演員就通常定位在那種頗有心計的邪惡角色上麵。”

的確,無論是如今在好萊塢當紅的章子怡、劉玉玲還是胡凱莉,在銀幕上出現都是千篇一律的中國娃娃麵孔。在《藝伎回憶錄》裏,年輕的章子怡扮演內斂美麗的東方女孩,鞏俐扮演的則是邪惡的複仇女神。似乎印證了這個說法。除此之外,華人女性很少有機會扮演內心更為複雜、形象也更為立體的角色。難怪有評論指出:“這些華人女星華人在主流電影裏最多隻能當個西餐裏的中式調味品。華人女星到了好萊塢作坊裏,就隻是電影工業流水線上的一顆棋子,隻能按照好萊塢製片人和導演的口味去完成規定的動作……”目前的好萊塢,沒有給華人影星留下太多的個人發展空間。

至於華人女星在好萊塢能走多遠?能否有所突破,就得取決於以下幾方麵的因素了。

之所以章子怡為代表的新一代華裔女星在好萊塢的行情看漲。首要的決定因素還在於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實力的增強,使得中國的文化開始在世界上廣泛地受到關注,所以華裔女星在好萊塢的地位才會一路水漲船高。隻有當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中華文化引起廣泛關注的時候,才能吸引好萊塢的主意。出於政治上重新認識中國的需要,經濟上開拓中國市場的考慮,好萊塢需要更多的中國元素,就必須向華人影星拋出橄欖枝,以便爭取到更多的票房號召力。

資深的電影評論家盧燕女士指出:“記得我進入好萊塢初期,一部日本題材的影片是絕對不允許非日籍演員來主演的。可是現在《藝伎回憶錄》邀請了中國演員,《加勒比海盜》續集也邀請了中國演員參演,這不是偶然,是美國電影趨向國際多元化的結果,也是中國元素走向世界的結果。”

此外,現實中國的變化,包括由此造成大的中美關係的變化,都是好萊塢關注中華文化的原因。曆史也證明每一次,現實生活中中美關係的變化都會導致好萊塢銀幕上出現不同形象的華人。當“黃禍論”盛行的時代,好萊塢的銀幕上便覆蓋了邪惡的傅滿楚博士的陰影;當三四十年代,中美關係有所改善的時候,陳查理的形象便孕育而生;中國的文革為好萊塢塑造瘋狂的紅衛兵提供了條件;中國的崛起讓美國既敬佩又恐懼,於是楊紫瓊的“邦女郎”和李連傑的黑幫老大在同一年登上了好萊塢熒屏。……

所以現實中國的發展,為好萊塢提供了重新定位(哪怕是錯誤定位)、重新詮釋的可能。在此基礎上,華人明星們才能有機會在好萊塢演說自我。華人女星們也才有機會在鏡頭麵前展示自己的如花美貌和輕盈身姿。

當然華裔女星們究竟能在好萊塢走多遠,一方麵取決於中國國際實力的提升,一方麵也取決於挑剔的美國公眾對東方異國情調的熱情究竟能持續多久。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迅猛推進和電子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觀眾的接受心理和偏好也隨之多元化。好萊塢已經越來越追不上觀眾變心的翅膀了,觀眾們渴望有更新穎、更奇異的視覺體驗來刷新自己的藝術期待,滿足自己高企的審美預期。好萊塢的製片人急切地需要世界題材來踏勘和拓展自己的文化影響力和經濟盈利能力的新邊疆。影視資源的枯竭和觀眾審美疲勞帶來的焦慮,是好萊塢將目光轉向東方的原因。到異域的陌生文化中去尋找寶藏,尋找新的欲望原料,成了好萊塢的新戰略。他們把目光瞄向了東方,盯住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就是在這個時候,華人明星的闖入了好萊塢的視野。電影在好萊塢,是一條欲望的生產和滿足的文化流水線。目前能滿足美國觀眾挑剔的胃口的隻有東方文明帶來的“異國風情”。當新奇感退去,當美國觀眾失去了對中國文化和東方麵孔的興趣,是不是就是華人女星應在好萊塢黯然退場之時?

看來征戰好萊塢,華人女星的未來的道路注定不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