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與張末:訴不盡父女情深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文/海妮

作為享譽世界影壇的著名導演,十多年來,張藝謀一直在媒體的漩渦裏沉沉浮浮。愛上鞏俐與前妻離婚後,他與女兒張末之間的親情鏈條一度中斷。走過歲月的風雨,張末與父親之間的恩怨終於冰雪消融……
 
童年灰色,孤獨的女兒恨父親

今年22歲的張末是張藝謀與前妻肖華的女兒。張藝謀與肖華都是西安人,在陝西乾縣農村插隊時相識相戀,1979年,兩人舉行了簡樸的婚禮。婚後,張藝謀考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係,畢業後被分配到廣西電影製片廠當攝影師。
 
   

1983年3月31日,女兒張末出生時,張藝謀正在千裏之外的廣西拍攝電影《一個和八個》,接到父母的電話,這個雙眼熬得通紅的男人高興得跳了起來。他給女兒取名叫張末,這個“末”有兩層意思,從日期上看,3月31日是這個月的最後一天,所以取其“末”字;另外,“末”是深層次的意思,人4月1日起,張藝謀希望自己的事業將翻開嶄新的一頁。

或許是女兒給張藝謀帶來了好運氣。不久,他拍攝的電影《黃土地》使他一舉摘取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獎和法國第七屆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最佳攝影獎;他主演的電影《老井》使他把第二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和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盡收囊中。

在張末童年的記憶裏,父親的形象是模糊的碎片。父親很少回家,即使偶爾回來,也會把陳凱歌、張偉平、張鳳良等一大幫朋友帶回家。常常是父親和幾個大男人在一起抽煙、說笑,媽媽忙著在廚房裏做飯,張末遠遠地坐在角落裏,用一雙陌生的眼睛看著父親。

在張末的心目中,父親是一個陌生人,以至於有一次父親去幼兒園接她時,她怎麽也不肯跟他回家,父親在院子裏追著她跑,後來還是老師把她抓住交給了父親,張末在父親的懷裏又哭又鬧。

張末唯一對父親有印象的是5歲那年,張藝謀導演的電影《紅高粱》獲得了柏林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熊獎,領獎歸來,母親帶著張末去機場接父親。當父親走出機場時,張末在媽媽的鼓勵下抱著一束鮮花怯生生地走上前去,父親把她緊緊抱在懷裏。父親的胸膛是那麽溫暖寬闊,“父愛”這兩個字在她幼小的心靈裏第一次有了懵懂的概念。
 
令張末傷心的是,在她漫長的童年生活中,她再也沒有感受到父愛的溫暖。一年又一年,父親回來的次數越來越少。張末想父親,想像鄰居家的小朋友一樣,一手牽著父親,一手牽著母親,一家三口快樂地去公園遊玩。可這個小小的要求對她來說卻是個無法實現的夢。她不明白,父親為什麽那麽忙,連回來看望她和媽媽的時間都抽不出來。
 
不知從什麽時候起,張末發現一向開朗的媽媽變了,她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少。張末永遠忘不了她7歲那天冬天,西安的天氣陰冷陰冷的,父親突然從外地回來了。父親的臉像天空一樣陰沉,他冷冷地要張末自己去玩,他要和她媽媽談點兒事,說完就把臥室的門關上了。

夜幕降臨時,裏屋的門終於打開了,父母走了出來。那天父親沒有在家裏停留,去了爺爺奶奶家。母親雙眼紅腫,看著張末那雙純真的眼睛,媽媽一把將她摟在懷裏,含著淚說:“你爸爸要和我離婚……”盡管還是懵懂無知的年齡,但張末還是隱約明白父母離婚意味著什麽,哇地一聲大哭起來……
 
第二天,爺爺奶奶和父親來到了家裏,爺爺哀求父親不要和媽媽離婚,但父親還是義無返顧地走了。為了挽救父母的婚姻,爺爺不顧天寒地凍,千裏迢迢地趕往北京,找到鞏俐,希望她離開張藝謀,不要拆散他的家。熱戀中的人怎麽能聽進去老人家的話呢?不久,父親和母親辦理了離婚手續,張末跟隨媽媽生活。

父親的離開讓家裏一片愁雲,母親整日以淚洗麵。短短一段時間,母親就消瘦、憔悴了許多,一向開朗的她變得有些木然……漸漸懂事的張末心也像媽媽一樣痛,含著淚安慰母親:“媽媽,沒有爸爸,我會對你好的……”
母親的痛,讓小小的張末開始對父親充滿了仇恨。她不明白,母親一個人在家裏任勞任怨地操持家務,支持父親的事業,父親為什麽還要如此絕情地離開媽媽?張末不再在家裏提父親的名字,她要讓父親的影子在她和媽媽的心裏淡去……
 
 
 
血濃於水,慈悲父親撫平女兒受傷的心

在母親最痛苦無助的時候,爺爺奶奶經常來看媽媽,他們一邊埋怨自己的兒子,一邊給她安慰和開導。爺爺老淚縱橫地說:“盡管你和他不是夫妻了,但我們還是一家人,我們會把你當親閨女看待。”

痛歸痛,母親從來沒有在張末麵前說過父親和鞏俐的半點兒是非,母親知道,女兒是無辜的,不應該過早地品嚐生活的苦澀。
 
家庭的破碎還是給張末帶來了沉重的心理陰影,她比同齡孩子顯得成熟。為了讓母親高興,她學習非常刻苦,還在《中國少年報》、《家庭教育》、《南方周末》等報刊上發表文章。第一次收到三十多元的稿費時,張末用這筆錢給母親買了一雙厚厚的羊皮手套,對母親說:“媽媽,冬天太冷,你戴著羊皮手套騎車上下班就暖和多了。”女兒的懂事讓母親鼻子發酸。與丈夫離異後,她覺得自己是個悲劇女主角,但上天又把一個這麽好的女兒送到她的身邊,讓她在悲苦中有了寄托和安慰。
 
張末恨父親,自從與母親離婚後,幾年過去了,他沒有來看過她,甚至連電話都很少打給她。怨恨中,張末又強烈地思念著父親,這些年了,她不知道父親過得好不好。
歲月在張末的怨恨與思念中走走停停。當年那個稚氣的黃毛丫頭漸漸成長為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肖華也走出了痛苦,母女倆在西安過著平靜如水的生活。

離開了肖華母女的張藝謀情感生活並沒有像他當初離婚時想象的那樣妙不可言。熱戀的狂潮退去,性格和生活瑣事引起的矛盾,很難使他和鞏俐做到心靈上的水乳交融。不久鞏俐嫁到了香港,有了一個歸宿。雖然紅得發紫,被評為世界十大導演之一,張藝謀卻發現自己是那麽孤獨。
 
走過情感的滄桑,驀然回首,張藝謀發現他刻骨銘心地想念那個遠在老家的女兒,整整五年了,他沒有回去看過女兒,幾乎與女兒失去了聯係。五年過去了,張藝謀第一次踏上了回西安的旅程。多年不見,出現在張藝謀眼裏的女兒已經是一個美麗的少女了。見到女兒,張藝謀走上前去,慈愛地要拉女兒的手。張末的手哆嗦了一下,飛快地躲開了,她冷冷地看著父親,一言不發。張藝謀心痛如割,他這才知道自己與女兒之間的隔閡有多深。

為了消除女兒心頭的堅冰,回到北京後,張藝謀經常給女兒打電話、寄學習用品、買課外讀物。他還主動就女兒的教育和成長問題給肖華打電話,和她溝通。拍攝電影《有話好好說》時,正值暑假,張藝謀打電話要張末來劇組玩。張末不願意去。肖華覺得這是他們父女之間消除隔閡的好機會,把女兒送到了北京,讓張藝謀帶到了劇組。
這麽多年了,這對父女終於有機會朝夕相處在一起。一有空,張藝謀就陪伴在女兒身邊,問她的生活、學習情況,了解她的想法。十多年了,父女倆從來沒有說過這麽多話。張藝謀是個不修邊幅的人,但女兒在身邊,他無微不至地照顧她,為她洗衣服,買女孩子的生活用品。無論工作到多晚,他都要拎著夜宵送到女兒的房間裏去。夏天天熱,張末不想吃飯,也吃不慣劇組油膩的食物,張藝謀就親自上街為她買解暑的瓜果、熬綠豆湯。
在劇組裏,張末親眼目睹了父親的艱辛。每天很早父親就趕到現場拍戲,夜裏很晚了才收工,一天勞累下來,他麵容憔悴,雙眼布滿了血絲。張末開始為父親感到了心痛……
電影拍攝完了,張藝謀帶女兒去海南三亞度假。得知女兒喜歡珊瑚,張藝謀請人下海撈了一大堆珊瑚,加工洗淨後送給女兒。到三亞的第三天,由於天氣炎熱,再加上水土不服,張末病倒了,上吐下瀉,張藝謀急壞了,連夜把她送到了香港,在醫院裏守了女兒整整一夜,急得嘴角起滿了水泡。張末出院後,張藝謀又請三亞當地人擠蛇血、蛇膽泡酒給女兒喝,說要把她生病時消耗的營養補回來。
 
經過兩個月的朝夕相處,張末了解了父親的愛,父親的痛,父親的苦,她和父親之間的隔閡在張藝謀濃濃的父愛中冰雪消融。回到西安,張末在作文裏寫道:“……誰說我的爸爸不關心我?誰說我的父親不愛我?雖然我和爸爸在一起的時間不長,但從他對我的照顧中,我深深體會到了爸爸對我的感情。現在,我要對所有的人說:我有一位可敬可親的好爸爸……
肖華把張末的這篇作文寄給了張藝謀。張藝謀看著看著,淚水流了一臉。他沒有想到,這麽多年來,自己虧欠女兒那麽多,僅僅一次三亞之行,就讓女兒如此感念他。他要感謝女兒對他的理解,而在以後的歲月裏,他再也不能忽視女兒了,一定要好好疼她,好好愛她……
 
女兒的祈願,孤獨的父親何時有個溫暖的歸宿
 
1999年,張末初中畢業了,為了補償這麽多年來對女兒的虧欠,張藝謀把她送到美國紐約留學,每年學費2萬美金,生活費15萬美金。女兒還小,獨自在遙遠的大洋彼岸生活,張藝謀放心不下,便委托朋友在當地找了一位監護人,女兒就住在監護人的家裏。
張藝謀還是放心不下女兒,幾乎每天晚上他都要給女兒打越洋電話。聽到女兒那一聲熟悉的“喂”和爽朗的笑聲,得知女兒平平安安,他心裏才感到塌實,晚上才能睡得香甜。
2000年10月,張藝謀去美國洛杉磯進行文化交流,他帶了一大包女兒愛吃的瓜子、話梅、牛肉幹等零食。在洛杉磯那幾天,因為活動安排得很緊,他幾乎抽不出時間去看女兒。離開洛杉磯的前一天下午,張藝謀終於有了幾個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他匆匆登上了去紐約的飛機,把女兒約到機場,見了女兒一麵,把東西交給她後,又匆匆返回了洛杉磯。這份父親的情懷,令張末感動萬分。
 
2000年寒假,張末從美國回到了西安,當時張藝謀正在東北拍攝電影《幸福時光》,她去劇組看望父親。茫茫原野裏寒風凜冽,氣溫零下10多度,張藝謀指揮著一班人馬正在緊張地拍攝外景。雖然穿著厚厚的棉衣,但父親還是凍得瑟瑟發抖,過度勞累使他眼圈周圍盡是黑暈。熱淚從張末的眼眶裏滾落出來。在很多人眼裏,大紅大紫的父親一定非常富有,其實父親把金錢看得很淡,對朋友仗義疏財,並沒有多少積蓄,現在為了支撐她留學的巨額費用,父親工作比以前更加拚命了。
 
張末覺得,自己回報父親的最好方式就是好好學習。回到美國後,她比以前更加用功,每學期的考試,她的成績都是優等,並拿到了獎學金。她把這筆錢存下來,作為回國的路費,還給父親帶了幾瓶洋酒。女兒的乖巧懂事讓張藝謀很是欣慰,他把洋酒帶到劇組和同事們一起分享,並得意地說:“這是我的寶貝女兒用獎學金孝敬我的!”
 
因為是焦點人物,張藝謀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媒體的娛樂新聞。成名至今,媒體對他的炒作一直沒有停止過。張末最了解父親,父親是個善良、正直、很感性的人,生活也很嚴謹。
 
2001年,國內媒體爆出了父親與章子怡的緋聞,說她是“鞏俐第二”。對於章子怡,張末不了解,但她相信父親。正當張末準備打電話安慰父親時,張藝謀的電話來了,那頭的聲音有些沙啞:“孩子,我和章子怡之間沒有什麽,隻是導演和演員的關係,那些媒體在胡說,你相信爸爸嗎?”張末能夠深深體會到重壓之下父親的心有多苦,她堅定地說:“爸,女兒怎麽會不相信你呢?你不要把那些謠言放在心上。”
這次風波剛剛平息,媒體又爆出了張藝謀和模特王海珍之間的緋聞。有報道說王海珍與張藝謀關係親密,她母親在醫院住院時,張藝謀還去照顧過王母。張末知道,父親那麽忙,連奶奶病了他都沒有時間去照顧,怎麽會去照顧別人呢?為了不讓父親難過,她在電話裏安慰了父親一番。張藝謀歉意地問她:“孩子,媒體總是爆出爸爸的負麵新聞,你會不會因有這樣的爸爸而難過?”張末明確地告訴父親:“媒體要炒作,就像天要下雨一樣,隻要不放在心上也就過去了。一直以來,我都為有你這樣的天才導演爸爸而自豪!”
 
一次次電話,一聲聲安慰,讓張末與父親的心越貼越近。高中畢業後,張末考上了美國著名的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法律專業。2005年9月,張末根據學校的安排,去日本東京實習,張藝謀特意飛赴日本去看望女兒。見父親那幾天穿著同一件衣服,行李箱裏也沒帶其他衣物,張末不由得鼻子發酸。父親已經54歲了,兩鬢冒出了白發,還是象一片浮萍一樣漂來漂去,沒有家庭的溫暖,沒有人疼他愛他。他出門時沒人為他收拾行李,回家時沒人給他遞上一杯熱茶。其實父親心裏很苦。
 
張末知道,在父親的生命裏,事業依然擺在第一位。除了拍片,他就在看書,他訂了一百多種文學刊物,出差時看,上廁所也抱著一大摞書進去,一進去就是兩個小時。父親的事業是輝煌的,但他忽視了自己的生活。送別父親時,張末哽咽著對父親說:“爸爸,你年紀一年比一年大了,該放慢事業的腳步了,希望你能考慮一下自己的情感生活,身邊有個知冷知熱的人,這樣女兒也就放心了。”女兒的一番貼心貼肺的話,讓張藝謀忍不住熱淚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