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生活:“亞婚姻”之七種狀態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隨著數字化、網絡化、知識經濟和後工業時代的到來,人們憑借自己前所未有的激情和幻想,聚集在水泥叢林中,圍坐在愛情的餐桌上,用夢的勺子,品嚐著21世紀最初和最後的婚姻晚餐——亞婚姻。   空殼婚姻——“丁克、丁克我愛你”   把“隻做賢妻,不做母親”,不生孩子的家庭,列入家庭的序列,恐怕許多人會不同意。因為生養孩子並傳宗接代,自古以來就是家庭的功能和職責。筆者認識一對夫婦,兩人都是高學曆,結婚都近十年,可由於在婚前女方曾經有約在先,“不生孩子”,於是也就婦唱夫隨,決定不管雙方父母的反對和人們議論,“丁克”到天荒地老,兩口子該上班時上班,下班後散步聽聽音樂會,業餘時間裏男的搞些研究,女的看言情、生活片、上網,過得也就挺滋潤。當有人問他們,幹嗎不要個孩子,一來讓家裏熱鬧些,二來給自己的愛情一個支點。他們的回答是:自己活著已經夠累了,何必再找一件事情來受罪!   這樣的空殼婚姻在前幾年少之又少,可現在卻有許多青年男女走進空殼婚姻。於是有人曾大驚小怪地說,這是一代人道德倫理的沉淪,且不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空殼婚姻被抽走了骨頭和肌肉,隻剩下家庭的皮囊,高高地懸掛在“愛情”的旗竿上,迎風飄揚,他們卻忘了一個簡單的道理:三點才能成平麵,三個支點撐起來的建築才經得起風吹雨打。   麵子型婚姻——東邊日出西邊雨   一個完整的家庭,有房子,有孩子,夫妻兩人雙棲雙宿,節假日走走親戚,訪訪朋友,有所有家庭應盡的義務和責任,男女雙方都盡職盡責。然而,貌合神離,就差扯一張“離婚證”而已。文濤與曉萍就是這樣的一對麵子型夫婦。文濤是一個正科級“小領導”,曉萍在區藝術館謀了個閑職,兩人結婚快10年了,孩子9歲,可這兩年來兩人越過越不對勁,做丈夫的整天不歸家,還常在外過夜,做老婆的成天上舞廳跳舞,上朋友家打麻將,兩人各過各的日子,各有各的情人,畢竟都是大學生,有時兩人也商量離婚算了。可是,再找一個又能如何?於是,兩人形成了默契,就這麽過下去。   許多應當結婚的人一談結婚就煩,而不少結婚多年的夫妻一提到“婚外情”便眉飛色舞。當“婚外戀”也成為一種時髦的時候,“麵子型”婚姻也就成了一種流行。他們不願“自毀形象和自毀前程”,於是,相互“約法三章”,家裏陰雨連天,發黴發臭,家外卻是一片陽光燦爛,桃花盛開,真是“東邊日出西邊雨”。   湊合型婚姻——分居不分家   這類夫妻的婚姻現狀形式各異,同在一個家的屋簷下,但卻各睡各的,經濟上實行AA製,偶爾也在一起親熱一次,但鮮有激情。筆者的一位朋友就是這樣,他們夫妻倆結婚好幾年,孩子都上初中了,可他們卻長期處於冷戰狀態中,平日裏,男的一回家不是抽煙就是喝酒,而女的卻躲在自己的房間裏幹自己的事,隻有當遇到孩子升學,繳學費這樣的事的時候,雙方才交流一兩次,男方有幾次也想到離婚,但女的認為離婚對她不利,就是不鬆口,於是雙方就這麽耗著。吵架、動武、甚至威脅對方離婚成了他們之間的家常便飯。誰也別想過好日子。   耍耍玩玩的婚姻——隻戀愛不結婚   23歲的劉強與19歲的紫瓊就是一對這樣的“準夫妻”,他們彼此才認識一個星期就同居了,他們的家是臨時租的一個房間,除了這個“家”外,雙方又各自住在自己的另一個家中,劉強住單位的集體宿舍,紫瓊住家裏。當他們感到彼此需要時,掛個電話,如果都有時間,又有心情,便會住進同一個屋簷下,“誰也不妨礙誰,誰也不煩誰。”“打不打結婚證無所謂,成不成家更無所謂,兩個人喜歡就住在一起,不喜歡拉拉手再見,就算誰也沒見過誰。”這是新人類用“戀愛”代替“婚姻”最常見的方式之一,而實質上卻是兩性之間玩的一種遊戲。新人類們在品嚐過“不在乎第三者”,“隻要曾經擁有,不在乎天長地久”,“感覺就是愛情”等愛情大餐後,終於忍不住“玩玩耍耍過家家”。   合同婚姻——老年“夫妻”的夕陽晚唱   趙老,局級幹部,退下來後,一天到晚總感到身邊空蕩蕩的,老伴一年前去世,自己患有高血壓、心髒病,子女都在外地,使他一天比一天更迫切地感到身邊必須有一個人。有的人建議說結婚吧!並為他出了一個主意,說現在大城市裏的老人很適合“合同婚姻”,即兩個人搬在一起住,表麵上是夫妻關係,實質是雇傭關係。   趙老說試試,很快,介紹人給他帶來了一個姓陳的農村老大娘,小趙老幾歲,身子也硬朗,但生活沒有著落,見了麵後兩人一拍即合,通過介紹人簽訂了一份合同,定下了趙老每月支付陳大娘300元護理費,陳大娘應履行照顧趙老生活起居的義務等條約。   兩位老人都沒有去辦理結婚證的意思,但卻舉行了一個象征性的儀式,經過日複一日的光陰考驗,目前趙老甜滋滋地逢人就說,是陳大娘給了他生命中的第二春。   長期以來老年人的婚姻狀況是被社會遺忘的角落。老年人喪偶後出於各式各樣的原因,比起中年人和年輕人來說更難重新組織家庭。這樣,適時出現的“合同婚姻”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一些孤寡老年人的選擇。有人說,這是婚姻文明的一大退步,它把原本美麗的婚姻簡化成索取與給予的關係。在這種婚姻中老年人更看重的是各自的權利與義務,卻忽略了婚姻的保障和責任。可筆者認為,對於來日無多的老年人來說,這不失為一種實惠的婚姻方式。   單親型婚姻——金雞獨立的惶惑   一個男人帶著個孩子過日子,或一個女人拉扯著個小孩相依為命,近年來,這類單親家庭逐漸多了起來。究其原因,一是愈來愈高的離婚率,留下大量暫時娶不著,嫁不出的人,二是對婚姻的徹底失望和對再婚的恐懼,致使許多人不再願為‘再婚’付出代價。” 隨著單親家庭的不斷增多,這些隨處可見的“孤兒寡母”和“孤兒寡父”已經成為大眾視野中的“品嚐婚姻苦果”的人群。采訪中一位在外貿部門任部門經理,今年 44歲,離異後獨自帶著一個6歲小孩過日子的“父親”,對筆者說出了以下的一番話:離婚時孩子是判給女方的,可由於女方的不負責和經濟能力等原因,現在由我撫養。為了孩子,我每年都要花掉一半的收入,有人勸我再結婚,可我卻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也許有一天我還會成家,也許我將孤獨到孩子長大成人那一天。   許多“單親家庭”都有其動人的愛情故事,這些故事中的男女主角,往往有困惑卻沒有勇氣超越困惑戰勝自我,他們對“婚姻”實為渴望卻喪失了營造美麗婚姻的能力。但是他們中許多人又是自願而坦然的:至少我擁有自由!   周末夫妻——她是我永遠的新娘   李偉,碩士研究生,今年29歲,他與女朋友相互保持“準夫妻”關係已經兩年了,可是他們各領各的工資,隻是周末肯定住在一起,看好電影,品嚐好菜,聽優美的音樂。他們雙方約定,誰都不能出軌。這條約定使他們不同於那些“鬧著玩”的同居者。用男方的話來說,這叫“讓愛情永遠保持新鮮感,她是我永遠的新娘”。   曾有人對一些“周末夫妻”做過調查,結果百分之百都是自願選擇的,且各自對自己的“周末生活伴侶”滿意率達80%以上。當調查者問到:將來有沒有可能變“新潮周末夫妻”為“傳統的天天夫妻”時,回答有此可能和不可能者,各占50%。有一位婚姻專家在評論“周末夫妻”時,稱這種婚姻是未來婚姻模式的一部分。它能一改傳統婚姻過於把人禁錮在“家庭角色”這個位置上的遺憾。當然也有反對者認為“周末夫妻”違背了“愛情”的基本準則。筆者認為,周末夫妻這種“排斥家庭不排斥異性,拒絕婚姻但不拒絕愛情”的方式,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