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赴穴居部落義務支教 自稱為尋求快樂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你要把記者領來,就別怪我不拾你的麵子!”王東靈在電話裏“威脅”道。   聽她“威脅”的是河南省三門峽市湖濱區委宣傳部長石旭民,他是應本刊記者之托,約請王東靈接受采訪的。石部長沒想到自己的請求會遭到王東靈的堅拒,一急之下,他說我現在就把記者領到你家樓下,看你見不見麵?話音剛落,王東靈便果斷地以開頭那句話來作回應。   此前,記者或托請當地朋友、或直接打電話約訪王東靈,已數次被拒。   中央電視台和河南電視台記者先後尋訪王東靈,均铩羽而歸,王東靈連麵也沒讓他們見著。更早前的2005年12月底,王東靈獲選“2005感動中原年度十大人物”第三名,但她死活不願去鄭州參加頒獎典禮,後來雖在當地電視台領導、記者的“挾持”下勉強去了,但卻拒不發言、不接受媒體采訪。   王東靈是誰?她是怎麽成為新聞人物的?為什麽她對媒體采訪和社會給予的榮譽,報以如此堅決的拒絕?   2006年1月23日,本刊記者在多次約訪無果後,索性做了不速之客。王東靈無奈之下接受了采訪。   “我支教是為了尋求快樂”   在2003年8月之前,王東靈是河南省秦嶺金礦職工醫院的一名化驗員,她在這個崗位上已工作了9年,既沒受過獎勵,也沒受過處分,外界對她一無所知。但就在這個月的月底,王東靈作出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決定:一個人跑到貴州省紫雲縣山區的中洞小學義務支教!   她是悄悄前往的,事先向單位請了半年長假,也沒告訴家人;為了不引起別人注意,連行李也不帶,拎著個塑料袋就出門了。   如果隻是去山區支教,事情還沒有那麽潿?5?蹦?1歲的王東靈,是個漂亮的未婚姑娘;她去的地方,是亞洲現存唯一的穴居部落——貴州紫雲縣中洞村,全村19戶人家、87口人全住在一個溶洞裏。王東靈一到那,就把鋪蓋卷搬進溶洞,白天教孩子們讀書認字,晚上幫村民幹活,一呆就是一年。這個故事,就像是一部“美女與蠻荒”的現實版。對媒體而言,它具備了一則有趣的社會新聞的全部要素;對各級黨、政組織,它符合“先進人物”的事跡要求。   2004年3月,一名河南記者聽說王東靈的事跡後,專程跑到中洞村去采訪她。王東靈從此進入了大眾視野。   獨立製片人周彤在中洞呆了十幾天,為王東靈拍了50盤帶子。王東靈後來出車禍時,周彤跟她就在同一輛車上,也受了傷,並拍下了車禍瞬間的震撼情景。他製作的《中洞紀事》在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大會開幕式上放映時,很多觀眾看得流下熱淚。但直到他結束拍攝離開中洞,王東靈都沒有正而八經地坐在鏡頭前,接受過他的采訪。   在她不多的話裏,有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我來支教,肯定不是一時衝動,為的是尋求快樂。”   王東靈在金礦的同事們向記者介紹:東靈這個丫頭,內向,穩重,不愛化妝,連眉也不紋,有點兒空就看書,心中想法從不輕易向人透露。就連她的父母都摸不透女兒的心思。   王媽媽最大的心事,就是冬靈的婚姻問題。王媽媽托親戚在三門峽市區給冬靈介紹過好幾個對象,條件都不錯,東靈連麵都不見,實在拒絕不了,也是到約會地點,跟對方打個照麵,扭頭就走,把王媽媽氣得不行。   而王東靈要來“尋求快樂”的中洞又是什麽情況呢?   中洞是個巨大的溶洞,裏麵住著的87口苗族人幾乎與世隔絕。經國家旅遊局考證,這支苗族是亞洲現存唯一的“穴居部落”。因為峭石林立,這裏沒辦法修路,沒辦法大麵積種植莊稼,山上水土流失嚴重,也沒有可資利用的礦產資源。   村民都很窮,連個灶台都沒有。每家都是在屋裏地上挖坑,用3塊石頭支起鍋做飯。窮到什麽程度?“你看看街上的乞丐,就知道他們窮到什麽程度了!”王東靈後來跟記者說。   2004年“五一”節,三門峽市湖濱區委宣傳部長石旭民等人去中洞看望王東靈,在溶洞裏住了幾天。他跟記者說,中洞裏的成人幾乎都有風濕病、關節炎。有史以來,中洞裏沒人活過60歲。農戶在中洞裏喂養的豬,稍大些就站不起來了,整天趴在豬圈裏,賣豬時得用繩子綁住,把它們抬出來。   2004年“五一”節,河南省秦嶺金礦辦公室張主任等一行3人,去中洞看望王東靈和學生們。他們在洞裏住了兩天就腰痛,被子都濕漉漉的,屋裏跳蚤、虱子齊全,“總之是不該有的全有了”。他們帶去了30斤靈寶大棗,分給中洞的老師、學生。孩子們不認識大棗:“謔,這麽大的辣椒呀!”拿在手裏不敢吃。   這些金礦幹部覺得王東靈太了不起了,其中一個說:“我是農村長大的,但在中洞住時間長了,肯定會精神崩潰——不光是物質條件艱苦,而且你連他們的語言也聽不懂,無法交流,那種孤獨感能把人逼瘋。”   但中洞卻還是個教學點,因為中洞周圍十幾個村子,連學校都沒有,那些孩子們都得到中洞來上學。下雨天,外村的孩子怕把鞋踩濕了,就提在手裏,走兩三個小時山路,到洞裏後再穿上。   在王東靈到來之前,中洞隻有兩名代課老師、十來名學生。代課老師是小學畢業生,每月工資30元,下了課就回家幹農活。由於師資缺乏等原因,學生學習水平令人擔憂,每學期考試的平均成績隻有30分左右。學生們普遍聽不懂普通話,王東靈剛去時,也聽不懂他們的話。   為“尋求快樂”而來的王東靈,在這裏找到快樂了嗎?   洞中日月長   在周彤拍攝的《中洞紀事》裏,有一名外村的小學生羅泉龍,父親病死後,母親改嫁給鄰居,他和弟弟跟著爺爺奶奶一起住,心理陰影很重。王東靈第一次去家訪,帶路的羅泉龍怕王老師知道自己家太窮,嫌棄他,半路上一個人跑了。第二次家訪,羅泉龍的爺爺去外麵借了點苞穀麵,給王老師做飯。東靈沒吃,她把哥哥來看自己時帶的十幾斤大米,還有蘋果和方便麵都送給了他們。   一天下午,王東靈向中洞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提問——“你長大了想做什麽?”“你最喜歡的人是誰?”讓王東靈感到吃驚的是,孩子們的答案驚人地一致:“長大最想做農活,最喜歡的人是爸爸媽媽。”有的孩子在試卷上作出了解釋:“隻有做農活,才有飯吃;不喜歡爸媽就不得飯吃。”這些回答刺痛了王東靈的心。   其他教師住在學校的宿舍,王東靈則住在農戶家裏,白天代數學課,晚上幫村民推磨。看到男人酗酒打女人,她都會出麵製止。以前,這裏很少有人外出,王東靈到後,動員中洞的成年男子外出打工,動員家長讓輟學的孩子們都上學。這些思想工作以前也有幹部做,但沒人聽。王東靈在這裏威信很高,村民們願意聽她的。   王東靈出名後,前來尋訪的記者順道采訪了紫雲縣委宣傳部部長陳昌瓊。陳部長用充滿詩意的語言說:“洞中的苗人生活在這塊沒有外界侵擾的世外桃源裏,沒有世俗間的勾心鬥角,一切都平平淡淡,實實在在。我們眼中的貧苦,在他們的感受裏是一種恬淡的幸福。”   但獨立製片人周彤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裏的人不僅受著貧窮的折磨,也受著沒有文化與懶惰的苦。中洞地方雖小,但人際關係仍然十分複雜。在這個學校裏,小孩子們唯一喜歡的就是王東靈。其他老師會用當地的苗話罵他們,體罰他們。   周彤說,王東靈很想幫這些孩子,但是看到的人性陰暗麵又讓她不想繼續呆下去。他補充說,中洞的老百姓確實善良、純樸,王東靈與當地人相處得特別好,人家都覺得她已經是這個村的第88名村民了。   但一名去中洞采訪過的記者說,王東靈本來是懷著單純的理想去支教的,但後來卻很無奈。當地的窮困山村很多,而中洞是該縣廣為外界所知的扶貧點,是這方麵的“典型”,因而吸納了國內外大量的注意力以及錢物捐助。當地政府派人管理、分配這些財物。王東靈性格直爽,看見不對的事情就要說,說了不起作用,時間一長,她也不說了。她跟中洞小學的同事們關係挺緊張的。但這些事兒,她都不願跟記者提起。   剛去中洞時,王東靈在日記裏寫道:“我一個人是不能改變中洞人的生活,就好像一顆星不可能照亮整個黑夜,但100顆、1萬顆呢?隻要自己是其中的一顆,那就足夠了。”令記者始料不及的是,現在王東靈已變得灰心:“改變什麽呀?現在不是沒有‘百萬顆星’嘛!我也不是一顆‘星’,我這叫‘無組織無紀律’,自由兵一個……”   跟石旭民一同去看望王東靈的三門峽一名幹部對記者說:“這裏的人怎麽改造也沒用,因為這根本就是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他說,因為燒柴做飯、取暖,村民把樹都砍光了,他們唯一的出路就是遷出來。   王東靈也認為中洞人應該遷出來,但她說這是政府的事。“你勸有什麽用?”王東靈反問記者,“你就是勸這十來戶搬出來了,周圍還有成千上萬戶比他們更窮的農戶,怎麽辦?”   事實上,當地政府曾在中洞下麵的一塊平地上蓋了房子,動員中洞居民搬遷。但是,村民們下去住了幾天,又都搬回中洞了。新房裏沒水、沒電,屋頂低(中洞裏的房子都沒有屋頂),不寬敞,沒有牛棚和豬圈,而且還漏雨,處處都讓他們不習慣。   有記者如此報道:“村民都說,外邊冬天冷,夏天熱,不如洞中安逸,再有就是下雨時雨不停地拍打窗戶的聲音也讓他們不習慣,甚至有些害怕。”   王東靈根本不同意這種說法:“不完全是習慣問題。你去看看那些房子的位置、結構就知道了。平房就在中洞下麵,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政府要是真想讓他們遷出去,就把他們遷到鎮邊,讓他們做個小生意,有點經濟收入,你看他們願不願意?”   中洞位於海拔1800多米的高山上,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村民們隻能在石頭縫裏種莊稼。這排房屋占用了中洞村民們為數不多的大片田地,實際上使他們更貧困了。   即使村民們不願意搬下來住,把這片平房當作教室不好嗎?王東靈說,沒有人這樣想過,因為這些房子都已經分給個人,成了私產,不好再做學校了。   看起來,盡管王東靈不承認自己在中洞沒有找到快樂,但就像她竭力想改變外界環境一樣,洞中的歲月也在改變她。 2004年7月11日,王東靈因車禍受了重傷。那天,她帶著7個孩子到距中洞十餘公裏的宗地鄉趕集。早上5點出發,到宗地鄉的時候已經12點了。孩子大多從來沒有去過集市。王東靈跟記者說,他們20天前就選好了日子。她帶孩子們趕集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夥食——王東靈請孩子們在集上每人吃了一大碗麵條,還給每個孩子都買了禮物,給自己也買了一個1元錢的鐵搖鈴。   返程時他們坐上了一輛農用卡車。人貨混裝、嚴重超載的卡車半路翻到溝裏,壓死了一名男性乘客,王東靈則被貨物砸成盆骨嚴重粉碎性骨折。當時學生們不知所措地蹲在地上圍著她。“你們快站起來,拽住我的手呀……”王東靈躺在地上呻吟,她擔心自己會從此癱瘓。   這次車禍為她的支教行為增添了幾許悲壯色彩,客觀上使她的名聲更為響亮。2005年3月,團中央給王東靈頒發了“2004年度中國青年誌願服務金獎”。稍後,一部以王東靈為原型的電視劇在中洞開拍。   雖然是單兵作戰,但在支教領域,王東靈已成為一個“品牌”。她去哪裏,哪裏的教學條件就會得到關注、改善。她使中洞村有史以來第一次有了完整的小學,不僅使本村孩子能上學,也使周圍十幾個山村的孩子們都能來此上學。   她使中洞成了貴州貧困地區最熱的熱點。貴州省教育廳對王東靈的事跡進行了總結和大力宣傳,並為中洞小學專門送去了電視機和遠程教學設備。王東靈受傷後,30多名誌願者報名去中洞小學支教,願意成為她的接力人。美國的誌願者博德投資30萬元架通了從山下到中洞的輸電線路,紫雲縣政府為中洞送了電,開通了電視。上海交大師生捐款援建了體係健全的中洞希望小學。   83歲的博德,從美國報紙上看到關於王東靈的報道後,主動來到中洞小學。跟王東靈一樣,博德也是名“個人誌願者”。博德宣布從2003年起,每年聖誕節時給中洞每戶資助800元人民幣,每月資助中洞小學每位教師400元。   王東靈的“房東大媽”拿到這800元人民幣後,一會兒工夫就點了四五次,因為她從來沒見過這麽多錢。   獨立製片人周彤則告訴記者說:“我拍片過程中了解到國外有許多非公立的基金會。比如某個富商掏錢成立基金會,如果你王東靈去山區支教,我就委任你為我在當地的特派員,這筆錢歸你支配,代表我去幫助當地人;然後你再告訴我錢是怎麽花的。但是中國沒有這樣的基金會,王東靈沒法做這些事,她的工資也非常有限,隻能說我來當老師吧,教你些淺顯的文化知識。別的她還能做什麽呢?種地她也不會。”   周彤說,本來王東靈想跟貴州的一個養殖場合作,讓中洞村民也搞養殖,但因為受傷,她休息了很長時間,這事兒也沒談成。   在醫院住了5個多月後,王東靈回到河南三門峽家裏休息。2005年3月,她不再回中洞,而是選擇了去另一個貴州山區——威寧縣龍街鎮木槽村支教。這個村莊位於海拔2400米的大山上,隻有35戶群眾,缺水,沒電,比中洞的條件更艱苦,全村兒童都已失學。   王東靈是繞過所有政府部門,直接到木槽村去的。但是,當威寧縣有關領導從記者口中得知王東靈到來的消息後,立刻表現出高度重視。   按照威寧縣教育局副局長杜培智的說法,根據上級部門關於教育布點的規劃,為了集中師資力量和有限的財力物力、提高教學質量,木槽小學本來已經撤銷了。但既然王東靈來了,撤了的小學也要重建起來。杜副局長還誠懇地反省:“對於木槽村這種特殊情況,當時確有估計不足的地方……我們都要向王東靈老師學習!”   王東靈來到木槽村後,很快就有一位美國人捐款4萬元,由王東靈負責在那裏蓋學校。縣政府希望王東靈能蓋出6間教室,鎮政府說蓋8間更氣派。但王東靈不想隻建一排空蕩蕩的屋子,她想省下錢為學校添置教學設備,最後決定隻建4間。   2005年10月1日,在為新落成的小學舉行開學典禮之後,王東靈回來了。她跟記者說,以後不會再去木槽村了,但拒絕透露其中的原由。   也許,如果她再換個地方支教,外界的捐款、救助仍會跟到那裏。但王東靈對自己的“品牌”作用感到厭倦,她對記者自嘲道:“可能是我太自私了吧!”   “品牌”的處境   然而,不管是王東靈前去支教的貴州還是她的家鄉河南,都為這樣一個人物的出現而備感欣喜。王東靈的名聲,可以使更多的人關注貴州貧困山區,給那裏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而對河南來說,在全省上下背負著“河南人的壞名聲”,急於尋找河南人新形象的代表之際,王東靈就像是雪中的炭火,溫暖了性?蟮兀?虼思蟻縟爍??氖餿偈瞧炔患按?⒉揮煞炙檔摹?/p>   王東靈在秦嶺金礦醫院上班時,月工資隻有二三百元。她的事跡被報道後,長期經營困難的秦嶺金礦不僅組織全礦職工為中洞小學捐款1萬多元,派幹部看望她,還破例將她提為副處級待遇,每月工資1000元(盡管她久已不在礦上上班,甚至請病假去支教後,隻回去過一次)。這筆錢由金礦人事勞動部定期匯往紫雲縣教育局。但王東靈一分不要,都花在了當地學生身上。   2004年底,王東靈離開中洞小學後,她的這份工資由在礦上工作的哥哥代領。秦嶺金礦人事勞動部主任對記者說:“雖然礦上這麽困難,但隻要秦嶺金礦存在,這錢就會一直給她發到底。她啥時想回礦上上班,我們絕對歡迎,絕對安排適合她的工作!功臣嘛,為社會作那麽大貢獻,那可不一般!”   金礦一名幹部私下對記者說:“礦上是想讓她回來,但估計回不來。她的知名度在外麵,貴州方麵想利用她的知名度,引資建希望小學。”   王東靈不願意談及自己是否還會回礦上工作,“我就是個自由兵,想幹什麽就幹什麽”,亦不肯向記者透露她是否還會去山區支教。當然,誰也不能要求王東靈一輩子支教,但媒體宣傳和組織表揚,已將王東靈置於很難隨意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境況。   王東靈私下告訴好友:自己還要交男朋友,要過平常的生活,不想老是出現在公眾麵前。與她見麵前,記者托請一位當地朋友聯係她時,王東靈曾在電話裏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我現在這個處境,還說什麽呀?”   跟王東靈的情況相似,因為帶著揀來的妹妹上大學而獲選“2005感動中原十大人物”第一名的洪戰輝,如今也被遍身纏繞的“榮譽”和“關懷”困擾著,他說:“大家不必要對我說三道四,也不必要感天動地。我作為普通的人,去盡我該盡的義務和責任,平和、靜心、無悔、無愧地走完這一生幾十年,不是很好嗎?”   但洪戰輝以無奈的心情順從了頭戴光環的新角色,甚至還在今年央視的春節聯歡晚會上露了一小臉。而王東靈則是近乎粗魯地拒絕了“栽培”。   一位得知此情的三門峽市民激動地說:“我原來非常崇拜王東靈的,誰知她這麽牛,中央台記者來都不接受采訪,未免太不夠意思了。作為三門峽人,她有義務宣傳三門峽!”   洪戰輝也受到過類似的責難。今年2月7日,洪戰輝從老家到鄭州,準備去中央電視台參加“2005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儀式。下火車時,他背著家裏裝化肥用的編織袋,裏麵是自己的衣服和鞋子,褲子上滿是泥巴。有人認出他後,當場責問:“你怎麽能這樣?這不是丟我們河南人的臉嗎?!”   洪戰輝臉紅了,趕快去商場買了件500元的夾克換上。但王東靈卻堅定地說:“我沒有看外界怎麽樣,外界怎樣看我,與我無關!”   後 記   2006年1月25日,農曆臘月廿六,本刊記者從秦嶺金礦采訪歸來後,故伎重施,再次不約而至,登門對王東靈作補充采訪。這次,記者隻在王東靈家呆了一分多鍾,就被她趕出來了。   王東靈對記者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你不走,我走!”   對話王東靈   □本刊記者 石 破   《南風窗》(以下簡稱《南》):你說自己去中洞支教,是為了尋找快樂。但報道說,你在中洞並不快樂,因為看到了種種落後現象,與那裏的人關係也不融洽。是這樣嗎?   王東靈(以下簡稱王):我為什麽不快樂?你什麽都去想肯定不快樂。我跟那裏的人當然融洽!不能說人家“滿足現狀”就不好。你要是不知道外麵情況怎麽樣,你也會很滿足。你生活這麽好,人家生活那麽苦,跟外麵一對比,太可憐了……   山裏人都是那樣,他又沒見過外麵的世界,那裏的條件決定了他們的精神狀態。不能單純指責山裏人愚昧。他們愚昧是有根源的,我們要是解決這個根源,他不就不愚昧了?中洞人並不懶惰,要是懶惰,他們吃什麽呀?外麵人的精神並不比那裏的人“富裕”多少。   《南》:你覺得精神扶貧與物質扶貧同樣重要嗎?有人說中洞小學的其他老師打罵學生,中洞裏的人勾心鬥角,而且當地重男輕女,女孩子上到四年級就輟學回家幹活。   王:教師體罰學生,在咱們這裏的農村也是普遍現象。中國哪裏不重男輕女?我們不也是在勾心鬥角嗎?中洞就那十來戶人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他們也很不容易。如果那種條件下的人活得還容易,天下就沒有生活困難的地方了!   《南》:當地政府安排中洞的人搬遷,事先有沒有征求村民的意見?   王:不知道。咱又不跟政府打交道!   《南》:根據紫雲縣旅遊局的安排,未來中洞將被開辟成一個景點。如果成了旅遊景點,中洞人的生活會有所改變吧?   王:那得看當地的整體發展,光把那兒弄成個景點,沒人去,也改變不了什麽。   《南》:為什麽你不接受社會各界給你的榮譽呢?三門峽市教育局、秦嶺金礦、甚至你以前所在的醫院,都在組織全員開展“向王東靈同誌學習”的活動,你怎看?   王:這叫什麽榮譽?對我來說不是榮譽。榮譽是什麽?我不理解,也沒感覺。以前我也從來沒有受過獎,對不對?那些“學習”都是喊喊口號……我有什麽值得人家學習的?我隻做了一件自己願意去做的事,不想接受那些附加的東西。我找的是責任,找榮譽幹嗎?   《南》:你想當一輩子誌願者嗎?   王:我不想那麽遠。我還不知道我這是個“誌願者”哩,我也沒聽說過什麽NGO。我隻知道我想做的事,我去做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