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生》絕密檔案開封---率性的王誌文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王誌文,不知是在什麽時候開始,這個名字已然變成了一個很有分量的名字。和眾多遊走在娛樂潮流之顛的明星大腕們不一樣的是,他似乎很少情願把自己的名字加以修飾,無論是那頻繁而濫俗的走台,還是那看似高尚而嘈雜的現場秀。自出道以來,王誌文出演了《秘密采訪》、《柳亞子》、《南行記》、《皇城根兒》、《過把癮》、《東邊日出西邊雨》、《無悔追蹤》、《刑警本色》、《讓愛作主》、《黑冰》、《DA師》、《紅粉》、《刺秦》、《和你在一起》、《誰說我不在乎》、《芬妮的微笑》……等不計其數的影視角色。演了這麽多戲,塑造的角色涵蓋各行各業,可謂是遍地開花,但大家對他的了解和認知大部分也都出於他塑造的這一係列性格特征鮮明的角色,而並不熟悉他的經年過往。對於這個更願意通過角色和觀眾進行交流的個性演員,我們似乎有著無數的疑問,但是又忌憚於他的冷傲與孤僻,但在《藝術人生》的一番精心的努力下,還是把這塊寒冷的堅冰捧到了銀屏這方小小的火爐之上,不僅讓你見識到他消瘦身軀下掩蓋的冰冷本色,更讓你在一番真情流露中感悟他那少有的熱度與溫情。


王誌文作客《藝術人生》 王誌文細述冷暖人生


王誌文 王誌文 王誌文 王誌文

  人生之輕重

  1966年6月,王誌文出生於上海,跟所有60年代出生的孩子一樣,都是喊著革命口號,看著樣板戲,在媽媽的精心嗬護下長大的。然而,他卻在命運的捉弄下,不得不在13歲那年,就早早地把那個單純的快樂時光結束掉,那一年11月17號,父親在一場車禍中喪生,沉重的生活負擔開始壓在母親那柔弱的肩膀之上,同樣也讓少不經事的王誌文切實體會到了失去親人的苦與家庭生活拮據的痛。雖然家庭生活步履維堅,但是母親卻並沒有想讓他早早丟開學業,讓他去頂父親的班補貼家用。媽媽說他太小了,還隻有13歲,怎麽能這麽早就負擔起家用參加工作,自己就是省出點錢來,也要供他上學,不會給他任何壓力。母親的溫暖嗬護,讓少年的王誌文心中有了一份對家庭、對自己的責任,他知道自己還無法成為這個家庭可以依賴的那棵“樹”,卻已經是母親精神上唯一可祈望的一個支撐。

  王誌文進入到電影學院的經曆可謂是傳奇。電影曾經是他的一個夢想,自小就經常被父親帶到電影院裏熏陶的他,希望能夠通過這樣的方式,了卻自己心中的夙願。但是母親卻並不讚同他的想法,而且家中大哥也堅持反對,說這種事情根本就沒什麽可能,因為全國報考電影學院的人數不勝數,而且那時侯挑選電影演員的條件也多半挑一些“高、大、全”的,貌不驚人、身材瘦弱的他又怎麽可能有這樣的機會。王誌文第一次跟母親張口借錢,就為了考取電影學院。那時侯母親一個月隻有30多塊錢的收入,所有的消費都得記帳,哪裏會有這樣的支配能力。但一聽到兒子說出借字,說長大後再還的話來,就心中一酸,硬是把200塊錢給他湊齊,交給王誌文,說:“如果你覺得能行,就去吧……”就這樣,王誌文遠走他鄉去往了成都考點,坐了三天兩夜的火車,坐得自己腳都腫了,連鞋帶都係不上,而且還不適應氣候上了火,流了許多鼻血。好在他是跟朋友的一位老師一同去的,路途上節省了差旅費不說,還幫忙照顧了他所遭遇的這一切不幸。到了成都,自己也順便住在這位老師的家裏,好心人的幫助,解決掉了王誌文生活上的困難,而他也心領身受,把這一切揣在心中,至今難以忘懷。

  但是誰又能想得到,王誌文居然是抬著進入電影學院的?在上海備戰文化課考試期間,卻突發了意外事件——他被車給撞了,這是很刺痛母親的一場車禍,和當年父親騎著自行車遭遇車禍一樣,王誌文也是在自行車上被一輛汽車掀翻在地上。車禍後,大夫給他的雙腿打上了厚厚的石膏和繃帶,大夫說你靜臥兩個月,所以所有的吃東西,排泄都得躺著。最終還警告他有可能這輩子他就會成了一個跛子,一邊的腿骨很可能會短上一點。為此,母親也傷心,他自己也流淚,但是卻並沒有因這一次挫折而就此放棄最後的努力。他下定決心把最後的文化課考完,讓家人把他用擔架抬到考場去考試,創下了中國高考史上的一個先例。學校的老師,身邊的鄰居,他們在不同程度上都給了他很多支持,北京電影學院的老師也深深受到感動,建議那天就是抬也要把考試進行下去。結果考試來臨,他果真被抬進考場考了三天;成績單最後出來,他的語文成績考得非常出色,然而數學卻考了零分。為答謝多方恩人,他躺在床上堅持給大家表演了一個節目,他口頭準備了一個台詞片斷,就是哈姆雷特。

  情感之高低在這麽一個繁華和浮躁的社會轉型期,能秉持個性活得真實並內心鬱悶的人委實不多。這一點,無論是王誌文在生活中的表現還是在銀幕上的形象都給人這樣一種感觸。他灑脫、隨意、放蕩不羈而內心又充滿追求;他冷酷,玩世不恭卻又很有人情味。王誌文就是靠著這樣一種真實的形象在不同時代不同年齡的女孩子心中投下了漣漪。

  王誌文自言麵對女人時表現極為膽怯,尤其是在學校時,其實還一度挺自卑,由於自己年齡是班裏最小的,人長得也不好看,往往因為年齡小,而別人不太把你當回事,有集體活動的時候也不願意帶你玩兒,你提的一些觀點,別人也很不屑。王誌文情感觀念很奇特,僅隻就是想找到一個隨時可以與自己進行交流的人,不帶有任何目的性地相處。而男女相處也是盡量解決一些不愉快而已,而不是體會愉快。自己理想中的女性,隻是一個通情達理的女孩就足夠,而且最好還是比較能健忘的人。問到那些與他合作了這麽多年諸多女演員,單單論及表演從合作關係來講,王誌文坦率講隻有三人,許晴、江珊、蔣文麗,事實上跟這些女演員一起合作的經曆,是很難區分彼此厚薄的。比如跟江珊有三此的合作,跟許情也有四次的合作,跟蔣文麗隻有一次的搭檔,三次最成功的搭配王誌文選擇了《過把癮》、《南行記》和《黑冰》。當然,這與表演牽連,與個人情感無關,王誌文簡簡單單把男與女劃開了界限。角色之大小王誌文以平實深沉的表演風格見長,在拍攝現場均輕鬆準備,很快入戲,他能夠較為自如地挖掘人物內心,通過一些細節的設計烘托人物情感。在他的塑造下,藝術家、科研工作者、夥計、特務、醫生、嫖客均出落得栩栩如生,而他最擅長的還是對普通人的演繹和再現,也正因如此,王誌文有著良好的觀眾緣和較為廣泛的票房號召力。《秘密采訪》是1989年時,也就是王誌文畢業後的第一年拍攝完畢的,是王誌文畢業以後的第一部戲,之後就拍了《柳亞子》《南行記》,一直到《皇城根》和《過把癮》。很多以表演見長的老師們對王誌文初期的角色表現還是極為欣賞的,說他身上有著一種很特別的文人氣質,跟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知識分子形象比較貼合。王誌文自認這不是與生俱來的特質,而是有著足夠的生活積累,比如說像《南行記》,在每一次的拍攝過程當中你都能體味另外一個人的人生。劇中的原型愛五老先生,是王誌文在拍《柳亞子》的時候結識的。那時侯他跟老先生相處了一周,這一周讓他畢生難忘,那時候艾五老先生已經是85的高齡,躺在病榻上,生活上基本上不能自理,但是他跟王誌文敘述他一生的經曆的時候,眼睛裏一直是神采熠熠,帶著一種美感。

  在每一次的拍攝過程中,王誌文都能不同程度地去結交一些這樣的朋友,因為通過一次創作,而去結交了這樣的朋友,自己必然會在他們身上接受到更多的感動與人生領悟。被稱作中國電視劇史上有裏程碑意義的《過把癮》,是王誌文影視作品中的翹楚之作。方言和杜梅激烈的爭吵,天翻地覆的“折騰”中折射出的小兒女的一顰一笑哪像在演戲?那分明是生活,是戀愛中的青年男女對愛的期待向往中夾雜的恐慌無奈。杜梅需要方言以承諾的形式解除自己內心的不安全感,方言卻偏偏不是願意隨時把感情掛在嘴邊的男人,他骨子裏的不羈在對杜梅的態度上得到了最好的釋放。“憤青標本”是當時媒體對方言的評價。“憤青”是那時候對一代人的稱呼,它體現著一代人在當時的生存狀態和心理特征。以“標本”來稱呼誌文飾演的方言,實在是對誌文表演的一種褒揚和讚譽。事實上在拍攝《過把癮》的期間,他還是沉溺在與女友熱戀中。王誌文自言,如果說演繹一個愛情的故事,必須要戀愛的話,那會挺麻煩的。因為劇中的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不同程度上都反映了我們潛在的一個生活形態,所以你隨時會跟你太太兩人互相爭辯,會說這個是你那個是你的,觀眾朋友們其實也一樣,都在各自不同的身上都能找到對方的影子。因此大家會產生一些共鳴,因此首先還是劇本寫得好,而導演的火候也恰倒好處,自己的表演隻能說還湊合。

  結語: 和我們以往心目中的那個叛逆形象所不同的是,他事實上是一個很講求傳統的率性男人。在母親麵前,他是一個好兒子,父親的早逝讓兒時瘦小枯幹的他便深諳“責任”二字沉甸甸的意義;然而入行以來對自身表演的嚴格要求,以及對表演的癡迷,更讓他在本職崗位上表現得越發成熟老練,他說,那也是一份責任,一個演員、一個男人對自己必須所賦予的責任心。

  《藝術人生》開播以來,錄製現場史無前例地請來清一色100餘名女性觀眾,與王誌文麵對麵過把癮,想看看王誌文出場的刹那那驚愕的表情麽?麵對支持他喜愛他的100餘位女觀眾,王誌文將敞開心扉,聊聊戲裏戲外真實的自己。宋子文/文 劉林江/圖

  本期節目播出時間:

  CCTV-3 1月28日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