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偵係大學生偷手機 自稱就像拿自己的一樣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麵對公訴,小張沉默不語。 陸綱 攝 昨日,沙坪壩區某高校一刑偵專業大學生張強(化名)因為偷竊手機,而被沙區法院當庭判決兩個月拘役、罰金3000元。   張強是大三學生,學的是刑偵專業。9月2日,他趁同學熟睡之際,偷走了室友一部價值1480元的手機。張得手後,沒有將手機拿去變賣,而是一直放在櫃子裏。有時同學要打長途,他還好心地將卡借給同學打,還說是免費卡。後來,機主通過通訊公司打出的通話清單,發現係張強所為,將其暴打了一頓。9月12日,張被警方刑拘,後被檢察機關提起公訴。   昨日開庭時,張的幾位同學前去旁聽了此案。有同學認為此案不應當通過公訴,隻進行簡單的治安處罰就行了,因此,他們根本沒有想到此案會進入訴訟程序。其中一位王同學還稱,從法律角度看,張的確構成犯罪了,但應不受到刑事處罰,因為張主觀上沒有惡意。   審判長王新立認為,張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取秘密手段竊取他人財物,數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犯罪。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凡是符合盜竊罪的犯罪特征,盜竊財物數額在800元以上的,就要追究刑事責任。法院為此作出兩個月拘役、罰金3000元的判決。   現象:法律專業學生 以為罰款了事   昨日開庭後,張強的一位劉姓同學主動找到記者,他希望通過本報提醒現在的大學生,讓他們能夠從中引起警醒,反思一下高校教育,尤其是法律教育。   劉同學稱,張強是一個看上去很老實、成績優異的同學,在同學心目中的印象很不錯,家庭條件一般,他今年22歲,也沒有交女朋友。由於他平時不亂花錢,沒出現過透支情況。   事情暴露後,同學們議論紛紛,並分析是“沒得耍事”,純粹是為了好玩,而且當時也沒有意識到是犯罪。當張強被警方抓捕後,他們都以為公安機關罰點款就算了,沒有想到會通過檢察機關走刑事訴訟程序。而且像他這樣順手牽羊被派出所抓到的很多,但大多數盜竊者都沒有被判刑。   昨日,他們通過旁聽法院庭審後,普遍反映對法律的理解深刻了。同時,他們也認為,作為張強這種學法的學生在盜竊時未意識到犯罪,說明他本人法律意識淡薄;他們這群學生同樣在學法,麵對此案想到的不是犯罪,而是“大不來點治安罰款”,更普遍反映出法律專業學生法製意識淡薄。   新聞麵對麵:“就像拿自己的東西一樣”   昨日宣判後,記者采訪了張強。   記者:你是何時通過了刑法學考試?   張強:2002年進校的第一學期一考就過,同時考過關的還有憲法、經濟法、民事訴訟法。因我們不屬統招生、是成教自考,但學校將我們和統招生一樣管理,而我們的考試要嚴格些。   記:有同學說你成績不錯,法官也說班主任很器重你?   張:以前的考試我從未考砸過,班主任對我期望很高,但我辜負了他。   記:你學的是法律,為何要偷竊,當時是否想到這種犯罪的後果?   張:當時什麽也沒有想。偷手機時,就像拿自己的東西一樣順手就拿走了,一切都是那樣的順其自然。手機放在我櫃子裏麵10天,那些天我天天看書,從未想過拿去幹什麽,一點都沒有想到後果。至今也沒有搞清楚拿去幹啥。對於犯罪的目的、犯罪的動機,都不知道。記得我在警方這樣供述時,他們還說我狡辯。其實我是真的不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麽去偷。   記:你出事後,同學們議論紛紛。他們認為,你是沒得耍事,純粹是為了好玩,法官認為你是在報複,因為你的手機曾被盜。   張:不存在報複。我手機被盜是剛進校時。   記:那究竟是為什麽,難道真是沒得耍事?   張(沉默大約1分鍾之後):或許是想占為己有吧。   記:此事對你的心靈有什麽觸動?   張:以前沒親身經曆,不知犯罪的滋味。自從走進看守所,才對法律、對犯罪有感性的認識。當初讀大學是為了考公務員,但由於沒把握好自己,走錯了路。而今,後悔都晚了。不過,人生道路很長,我要以此為戒,以後還要考刑法研究生,專門研究罪與非罪。   分析:心理失衡引發犯罪   昨日,沙區法院刑庭法官王新立接受采訪時稱,高校學生犯罪率在近年來不斷呈上升趨勢。其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現在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差,造成了他們心理失衡。   王法官稱,沙區是我市高校集中的地方。近3年來,大學生犯罪時有發生,幾乎每所高校都發生過。今年1至10月,該法院審判了9起,其中8起是盜竊案,1起是詐騙案。盜竊的動機有二:一是獲取利益,二是心理失衡。被盜財物有手提電腦、攝影器材、手機、手表、隨身聽、複讀機等。其中手機盜案數量最多,作案學生大多成績優異。他判過重大一位學生,案發時他還是個班長,兩年獲得了1萬多元獎學金。按理他的生活費已經夠了,但他並不是為了搞錢來揮霍,而是看到其他同學富有,自己家庭貧困,心理便失去平衡。為了讓富有的同學變得像他一樣貧困,他曾經一度還相當崇拜那種江洋大盜,去盜取富足的物質。因為貧富不均的狀況,他對現實極端不滿,最後發展到變態的地步,最終盜竊了價值兩萬多元的財物。行竊後他沒有變賣贓物,目的就是要讓富有的同學變得貧窮。   王還稱,在這些案件中,大部分學生都是因心理失衡引起的。馬加爵案件的誘因就是心理失衡。另一方麵是我國的教育體製呈寶塔型,越往上的尖子心理狀態越差,這種人一旦遇上挫折,心理上、精神上就會垮塌。   目前我市大學生犯罪案件雖然是小案,但為了避免擴大成類似馬加爵案件,為了減少大學生犯罪,王法官建議高校對每個專業學生專門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記者 羅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