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生前有段未了緣:與名導桑弧的謎團往事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張愛玲生前有段未了緣:與名導桑弧的謎團往事
  

 
  張愛玲是現代作家中與電影緣分頗深的一位,不僅她的很多名作被改編成影視劇,而且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她還親自創作了多個電影劇本,其中她與電影名導桑弧合作的《太太萬歲》和《哀樂中年》已經被公認為是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作品。近期,由張愛玲已故的親弟弟張子靜編寫的《我的姐姐張愛玲》一書中,除了介紹了當初桑弧與張愛玲合作的一些情況,還提到了有人為他倆撮合親事未果的一段往事,但語焉不詳,尚有許多無法表達的細節和情愫鋪展於筆下。記者從桑老先生家人口中得知:桑弧導演因年事已高,重病纏身,目前已臥病在床,神智不清,無法接受采訪。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張愛玲研究專家陳子善先生對記者說:幾十年來,桑老先生對他與張愛玲的往事一直諱莫如深,隻字不提,陳先生慨歎“這段曆史往事幾乎快成為一個謎團”。

  桑弧力邀張愛玲操刀

  桑弧原名李培林,原籍寧波,1916年生於上海,1930年在證券交易所當學徒,1933年畢業於渡江大學新聞係,後任銀行職員,1935年結識周信芳和電影導演朱石麟,在他們的提攜下嚐試文藝寫作。1941年創作電影劇本處女作《靈與肉》,啟用藝名桑弧。1946年8月進入文華電影公司擔任編導。1946年7月為了打響文華電影公司成立的“第一炮”,桑弧經過著名劇作家柯靈的介紹認識了張愛玲,隨後便邀請張愛玲為文華公司創作電影劇本。起先張愛玲麵露猶豫之色,說她沒寫過,很陌生,經過桑弧和文華公司宣傳主任龔之方的力勸,終於點頭答應。

  當時,張愛玲正值感情失意之時,她的第一任丈夫胡蘭成因是汪偽政府的官員,抗戰勝利後,逃到溫州藏匿,而且與年紀比他大的一個貴婦私通,過著長期寄居的生活。自從胡蘭成出逃後,張愛玲一直在經濟上支持他。1946年2月,張愛玲又親自去溫州看他。這期間張愛玲一直保持著一種低調的形象,默默承受著感情與事業上的打擊,沒有發表文章。

  張愛玲雖然沒寫過電影劇本,但她在自己早期的文學創作中已經受到了電影的影響,有意識地借鑒了一些電影語言的技法。她很快就寫出了電影劇本《不了情》。1947年2月,《不了情》作為文華公司的開山之作正式開拍,導演是桑弧,主演為舒適和陳燕燕。這部影片講述一個企業家和女家庭教師的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最後家庭教師因不忍破壞男主人的家庭幸福,悄然離去,結束了這段仿佛注定是傷感而無結果的愛情。這部影片隻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上映後一炮打響,賣座極佳。

  《太太萬歲》締造經典

  借著《不了情》造成的轟動效應,桑弧想乘勝追擊,再請張愛玲寫個劇本,這次桑弧的構想是喜劇,已經有了腹稿,張愛玲也嚐到了《不了情》轟動的甜頭,對桑弧的建議慨然應允,桑弧把電影構想告訴張愛玲後,她一氣嗬成,很快寫出了《太太萬歲》的劇本。

  《太太萬歲》是文華公司的第二部影片,陣容強大,薈萃了張伐、蔣天流、上官雲珠、石揮等明星。這部影片敘述了在一個庸俗紛擾的城市背景中,陳思珍嫁給了一個沒出息的丈夫。為丈夫能開辦公司,她騙得父親資助,但丈夫得錢後卻結交了交際花,最後幾乎破產。陳思珍提出與丈夫離婚,最後發現丈夫對自己的真情,倆人又重歸於好。該片哀而不傷,悲喜交集,格調清新,開了當時中國電影的喜劇新風氣。影片中善用細節和機智對白描寫女性心理、處境,張愛玲的劇本應居首功,而桑弧對張愛玲敘述的故事情有獨鍾,他認真運用喜劇幽默和嫻熟的電影技巧,把張愛玲獨有的文學情味發揮的淋漓盡致。

  與前夫胡蘭成恩斷義絕

  張愛玲第一任丈夫胡蘭成曾是南京汪精衛偽政府的一名高官,兩人於1944年7月結婚,1945年抗戰勝利,胡蘭成逃到溫州躲藏了起來。1947年6月,即張愛玲與桑弧合作《不了情》、《太太萬歲》之後,張愛玲給胡蘭成寫去了“離婚信”,信中說:“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信中張愛玲還順帶給胡蘭成寄去了30萬元錢,這是她創作《不了情》和《太太萬歲》的稿酬,張愛玲對胡蘭成可算是仁至義盡。

  與桑弧合作令張心情漸好

  張愛玲與桑弧等人結識之後,除了寫電影劇本,又開始發表小說了,她為《大家》創刊號創作了《華麗緣》,又把《不了情》的劇本改成了中篇小說《多少恨》,桑弧和友人龔之方等人還幫助張愛玲策劃出版了《傳奇》的增訂版。

  因為先後有這些合作,桑弧經常和龔之方等人去張愛玲家聊天,談事情,這時與胡蘭成離婚後的張愛玲,心情較為開朗,對朋友很熱情,她喜歡與人聊天,如果人多,她也特別愛聽人家高談闊論,聽到好聽的故事還會哈哈大笑。

  文華公司的老板吳性栽,以代理德國染料和百貨業起家,為人豪爽好客,與他接近的人常有一些宴會,不過他聽說張愛玲不愛交際應酬,很少邀宴她。有一次為了慶祝《不了情》和《太太萬歲》拍攝成功,吳性栽邀了桑弧等人到無錫太湖乘船遊湖,吃“船菜”(魚蝦在太湖撈起當場烹煮),張愛玲是這兩部影片的編劇,理所當然地邀她參加,和大家一起聊天吃菜,後來她提起那次遊湖,直說“印象深刻,別致得很。”

  《金鎖記》計劃擱淺

  1948年,繼《不了情》、《太太萬歲》大獲成功後,桑弧與張愛玲商量,擬將張愛玲的名作《金鎖記》改編拍成電影,但結果流產,該年1月出版的一份電影雜誌曾披露消息:桑弧在《太太萬歲》後,又將與張愛玲三度合作,將張愛玲成名作《金鎖記》搬上銀幕,《金鎖記》的主角曹七巧,演員一時相當難找,恰巧張瑞芳在上海,她在《鬆花江上》中的演技博得圈內人好評,於是經人介紹,一拍即合,《金鎖記》的女主角決定由張瑞芳擔任了。

  然而根據張瑞芳自述,雖然文華來約過她,但她當時“還沒有徹底治愈的肺結核,竟又轉成為結核性腹膜炎”,被迫臥床治療,因而隻能辭演。其實《金鎖記》的夭折不僅僅是因為張瑞芳生病或一時找不到演員,動蕩的時局與社會環境才是最要緊的原因。當時,張愛玲已為桑弧寫好了劇本,後來劇本也下落不明了。

  創作《哀樂中年》未署名

  《哀樂中年》是桑弧在解放前拍攝的最後一部影片,因為該片上映時,上海解放在即,所以沒有引起很大的反響,但現在對這部影片的評價和推崇越來越高,已被稱為一部經典之作。《哀樂中年》一片的劇本,張愛玲也曾“參與寫作過程”,1990年,美國的一位教授發表文章稱:“《哀樂中年》的劇本雖是桑弧的構思,卻由張愛玲執筆”,由此,台北《聯合報》副刊連載《哀樂中年》劇本時,署名為張愛玲。1995年9月張愛玲逝世,《聯合報》副刊編輯蘇偉貞小姐整理發表了張愛玲寫給她的9封信,其中一封講到:“……這部40年前的影片(《哀樂中年》)我記不清楚了,見信以為您手中的劇本封麵上標明作者是我。我對它印象特別模糊,就也歸之於故事題材來自導演桑弧,而且始終是我的成分最少的一部片子,我雖然參與寫作過程,不過是顧問,拿了些劇本費,不具名……”

  友人代桑弧提親遭拒

  據桑弧的朋友和同事龔之方回憶,有一次他去看張愛玲,與她聊了一些話就婉轉地說明來意,他當時並不知道張愛玲與胡蘭成有過婚約,就把朋友之間認為她和桑弧男才女貌,是很理想的一對佳偶之類的話,作了一番生動的轉述,請張愛玲考慮這件婚事的可行性,龔之方說:“張愛玲對我這個提議的回答不是語言,而是搖頭,再搖頭,三搖頭,意思是不可能,叫我不要再說了。”龔之方活生生碰了這個軟釘子,隻好無趣地告辭了,此後他再也不敢向人說起這件尷尬的“提親”之事。

  而桑弧的朋友,現代文學專家魏紹昌的回憶與龔之方略有出入,魏紹昌在一篇記述文章中對此作了這樣的敘說:張愛玲在離滬之前,獨自住在黃河路卡爾登公寓(今改長江公寓),夏衍曾委龔之方去勸她留下來,龔去勸說她時,經文華影片公司老板吳性栽等人的囑托,還想為她與桑弧撮合親事……一次桑弧請我到他家裏吃飯,張愛玲也來了,兩人關係是很好的,張如能不走,又有歸宿,豈非兩全的美事,可是她聽勸之說,麵對龔之方默然良久,最後說了一句:“恐怕這兩件事都不大可能了。”

  桑弧力捧張愛玲新作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張愛玲以“梁京”的筆名在新創刊的《亦報》上連載新作《十八春》,據張愛玲研究專家陳子善教授向記者介紹:《十八春》發表後,桑弧還特意以叔紅為筆名撰文對《十八春》給予很高評價,極盡溢美之詞,認為這部小說“仿佛覺得他是在變了,我覺得他仍保持原有的明豔的色調,同時,在思想感情上,他也顯出比從前沉著而安穩,這是他的可喜的進步,”為此“我虔誠地向讀者推薦《十八春》,並且為梁京慶賀他的創作生活的再出發”。

  陳子善教授表示:這是他看到的桑弧寫的惟一一篇關於張愛玲的文章,除此之外,他沒有看到過任何桑弧寫張愛玲的文字。桑弧先生的獨生子李亦中也向記者承認:張愛玲逝世後,桑弧並沒有寫什麽悼念和回憶性的文章。

  1952年7月張愛玲由上海重返香港,為“桑張對”畫上了一個無奈的句號,從此她與桑弧天各一方,再也沒有見過麵。

  桑弧大哥反對兩人婚事?

  龔之方、魏紹昌兩位先生的文章,雖然都記敘了“提親”一事,但語焉不詳,對於“張愛玲婉拒的原因?倆人是否確有愛慕之情?之後桑、張關係如何?”等問題一概回避,而記者從陳子善教授那裏聽到了一個新的說法,陳教授介紹:他曾采訪過魏紹昌老先生,聽魏老先生講桑弧10歲的時候父母雙亡,一直由大哥照顧撫養,對大哥非常尊敬,而他與張愛玲的婚事遭到了大哥和家裏人的反對,他的家裏人認為張愛玲靠寫作為生,沒有正當工作,當時在社會上並不被看好,同時也許知道了張愛玲與胡蘭成的那段婚姻。後來桑弧1951年結婚,他的妻子並不是圈內人,但是一位職業女性。

  陳教授還認為:張愛玲與桑弧在性格上大大不同,張愛玲有一種叛逆的個性,做什麽事都要與眾不同,而桑弧比較忠厚老實,謹小慎微,是很方正的一個人,從性格上說,兩個人沒有在一起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桑弧絕口不提張愛玲

  陳子善教授對記者講:他曾與桑弧先生接觸過幾次,感覺桑弧在對待張愛玲的事情上一直很小心,很機警,他曾向柯靈詢問過桑弧願不願意談談他跟張愛玲的一些往事,柯靈認為桑弧什麽也不會說。九十年代初期,他與桑弧見過一次麵,當時他對桑弧講:李先生,有空的話我要向您請教一些事情,沒想到桑弧未容他多說,便連連表示對以前的事情已經不記得了,一下子就回絕了他。陳教授與桑弧的兒子李亦中原先是華中師大的同事,李亦中對他父親與張愛玲的合作與交往表示一無所知。

  陳教授認為:像桑弧這一代的知識分子,解放後往往要否定舊我,否定從前,跟上時代的步伐,他與張愛玲合作的幾部影片都是以描寫小資產階級生活為主題,加上張愛玲一些特殊的背景,他自然不願意多講什麽,這些年來,張愛玲的名氣和影響越來越大,桑弧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藝術家,他可能又產生了新的顧慮,更不願意談以前的往事了。

  回憶錄對張愛玲一筆帶過

  1995年,桑弧撰寫的長篇回憶文章《回顧我的從影道路》分四期在《當代電影》上開始連載,開始連載時張愛玲尚未去世。在這篇回憶錄中,桑弧先生對他與張愛玲合作的3部影片著墨很少,而張愛玲的名字更是一帶而過,在談到《哀樂中年》這部影片時,更是連張愛玲的名字都沒有提。這篇一萬多字的文章相對於桑弧先生50多年的藝術人生來說隻是一個簡單的概括,遺憾的是桑弧到目前為止也沒有出版過較為完整的個人傳記和回憶錄,這對中國電影來說也是一個遺憾和損失。

  桑弧夫婦伉儷情深

  桑弧先生在《回顧我的從影道路》這篇文章的結尾,真誠地向他的老伴戴琪表示了深深的感謝。他與老伴1951年結婚,迄今共同攜手走過了50多年的風雨人生,在桑弧先生人生最黑暗的時候,他幾乎喪失了生活的希望,是老伴讓他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對未來重新樹立起了信心。目前,戴琪女士的身體還不錯,與兩個兒子住在茂名南路的一所老房子裏。桑弧先生的大兒子李亦中事業有成,目前是上海交大電影電視係主任,他出版了多本電影專著,並且參與了桑弧執導的《郵緣》及其續集《女局長的男朋友》的編劇工作。

  李亦中先生向記者介紹:桑弧在1990年拍完戲曲電視片《曹操與楊修》後,因膽囊炎急性發作住院動了手術,從此身體一直不好,這兩年一直住在醫院,臥床不起,需要專人照顧,很多媒體的采訪以及創作整理工作都被迫回絕了。

  桑弧最後一部電影尚未公映

  李亦中先生介紹:桑弧退休前的最後一部電影是1987年編導的大型文獻紀錄片《蔡元培生平》,特邀張瑞芳、孫道臨在片中擔任主持人,曾獲金雞獎最佳紀錄片提名,但這部為中影集團拍攝的影片一直沒有與觀眾見麵,迄今不知被存放在什麽地方,他希望有關部門能夠盡快把這部影片“搶救”出來,讓它“早天見日”,還了父親的這個心願。明星Bigstar 撰文/本報首席記者 卓偉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