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祖英怒揭央視"老底"? 娛樂假新聞是重災區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宋祖英怒揭央視"老底"? 娛樂假新聞是重災區 又是一年“3.15”,打假聲勢格外高。媒體一貫在打假維權中衝鋒在前,並且立有赫赫戰功。話說回來,媒體在高舉義旗的同時,也不能烏鴉落在豬身上———光看見別人黑。這麽說是因為假新聞的泛濫。對受眾而言,假新聞也是一樁必欲痛打的恨事。而娛樂新聞,又是新聞造假的重災區。現實是,有人就拿豆包不當幹糧,把娛樂新聞看得不是新聞。不就是明星們那點事嘛,看了哈哈一笑算了,何必那麽認真呢?從業者這樣想,就會喪失客觀公正的原則,信筆由韁。讀者這樣想,管理者這樣想,就會姑息縱容,致使假新聞層出不窮。     娛樂假新聞是有傳統的,早在上世紀30年代“9.18”事變之時,由於日本的通訊社造謠,張學良曾背上“與大明星胡蝶徹夜跳舞作樂貽誤軍機”的罪名,被不明真相的人們戳脊梁骨。事實是,張胡二人壓根兒就素昧平生,何談“作樂”?娛樂假新聞發展到今天,已到真中有假、假中藏真的“化境”。也有些新聞,固然格調低俗、語焉不詳,但難以歸入嚴格意義上的“假新聞”範疇。為了討論問題的方便,這裏把以上提到的所有“新聞”統稱為偽劣新聞,並按照假新聞、演義新聞和臆造新聞來分類。   假新聞多是急功近利所致,造假者也信以為真   病例1:宋祖英要揭央視“老底”   【病相】2002年7月22日,某報刊發《宋祖英要揭央視“老底”》稱:“經央視領導和大賽組委會研究決定:宋祖英、成方圓等人近日已被取消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專業組評委資格……本來被定為評委的歌手宋祖英,現在也是滿腹委屈,她對央視的這一舉措極為不滿。”   【真相】2002年7月23日,該報承認這篇報道失實,向中央電視台及宋祖英致歉。7月25日,該報道出原委:報社記者收到一封寄自北京的來稿,標題為《成方圓、騰格爾、李海鷹遭質疑被取消全國青歌大獎賽專業組評委資格》。其中涉及到許多所謂青年歌手大獎賽內幕及對宋祖英個人的中傷之詞,並附有稿件提供人的姓名。記者在未與央視及宋祖英核實,且未與發稿人和作者核實的情況下,將稿件署上自己名字並配以宋祖英照片予以發表。   病例2:劉曉慶在獄中有空調有淋浴   【病相】2002年7月28日,某報發表報道《記者喬裝探秘劉曉慶捕後生活》稱:“門衛向記者透露,劉曉慶的待遇要比一般的罪犯高,因為考慮到她是一個名人等種種角度,看守所給她安排了一個人的單獨房間,而且房間裏可以洗澡,還有空調,一天三頓飯,生活上應該不錯。”123 4   【真相】2002年7月30日,北京市公安局舉行記者會表示,近日不斷有媒介稱,劉曉慶現在單獨住一個房間,生活上受到了特殊的待遇。這些報道嚴重失實,純屬炒作。發言人證實,劉曉慶目前和幾名其他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共同羈押在一個監室內,接受同樣的管理。   【病源】假新聞多是急功近利所致。看到有“新聞價值”的成稿和線索,便眼睛放光,不去詳加調查求證,甚至不肯仔細想想,便迫不及待端到版上。“空調淋浴”憑常識就能排除,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看守所條例》,所有的犯罪嫌疑人均享受同等的生活待遇。耳聞劉曉慶受到特殊待遇這種“新鮮事”,自然要打個問號。若不能做到眼見為實並握有證據,怎能隨便刊登?“揭底”事件就更加荒唐,不但來稿就發,還要署上記者大名,公然剽竊。   假新聞的特點是造假者自己也信以為真,發稿時不留餘地。因為是空穴來風,不受事實限製,往往極具轟動性。又因為當事人利益受損,很難蒙混過關,便也容易拆穿。   【處方】以核實為天職,以誠實為底線,不貪功,不冒進,心明眼亮,可治此病。   臆造新聞把受眾往無聊低俗的方向引,讓媒體蒙羞   病例:黃定宇強奸順奸尚未確定   【病相】2004年2月,某報報道“黃定宇取保候審,警方仍在取證,強奸順奸尚未確定”,文中寫道:“據公安人員介紹,犯罪嫌疑人如果強行和18周歲以下女孩發生性行為的話,那屬於強奸;如果是18周歲以上,犯罪嫌疑人對其引導,而對方是在同意的情況下發生性行為,這就屬於順奸。而‘順奸’的話,嫌疑人隻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比如接受經濟處罰等。”   【真相】《新快報》記者采訪了廣州市的部分刑事法官、檢察官、律師,他們都表示是第一次聽到“順奸”這個概念。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事法庭的何庭長說,“順奸”不是個法律術語,在法律以及審判實踐上都沒有這個詞匯。已滿18周歲的成年女性,如果男方在其同意的情況下與其發生性關係,這就不是“奸”的問題,不構成犯罪。   【病源】當黃定宇僅僅因為強奸罪證據不足而被取保候審之際,媒體作為社會良心的守護者,即使不能提供更多的事實廓清真相,即使不能以輿論監督的力量消除文藝圈內的“潛規則”,也不該把滿腔的好奇心撲在黃定宇和童瑤的“強”與“順”上。而為了把這種低級趣味表述得煞有介事,居然臆造出“順奸”這樣莫須有的法律術語。   臆造新聞關注的不是事實,而是在抽象的理念上隨意塗抹。這樣的作假方式很難列入正牌假新聞從而打之,但危害性極大。一方麵,它會把受眾往無聊低俗的方向引領,從而不再關心真正有意義的問題。另一方麵,當事人會遭到無法言說的傷害,卻無法與造假者理論清楚。還有,它窺淫癖的嘴臉讓媒體蒙羞。   【處方】陶冶情操,提升趣味,手撫良心,將心比心,可治此病。   演義新聞依托一定事實進行猜測   病例1:李連傑修行佛法遁入空門   【病相】2004年3月10日有多家媒體報道,“有消息稱皈依佛門已經六年的李連傑準備在下月26日,他41歲生日當天淡出電影圈不問世事,重返青海高原,潛心修行佛法。該消息是從北京李連傑家人及朋友處傳出,因為李連傑此次終於決定從美國返回內地,所以眾人均十分開心。”   【真相】據《揚子晚報》報道,李連傑香港的好友“中國星”公司負責人陳嵐11日表示:“我一聽說就打電話給他,他就笑了,說沒這回事,那要不要替他澄清呢?小傑說沒關係,隨緣,有人問再解釋就可以了。”   病例2:神秘人物“扳倒”黃定宇   【病相】2004年2月有媒體報道:2月16日,北京東城警方將黃定宇的預審卷宗正式移送北京東城檢察院,並以涉嫌強奸罪提請檢察機關將其批準逮捕。記者還從北京一位圈內人士處獲悉,黃定宇被刑事拘留和張國立有著非一般的關係。不僅僅是張國立的“能耐”,而且他還有一位“神通廣大”的神秘幫手。對於此君是誰,這位人士卻不願透露,但其稱此君也是廣大觀眾都十分喜歡的著名演員。   隨後又有媒體披露,黃定宇之所以落到如今的慘局,是因為張國立的一位圈內好友幫忙,外界也猜測這個人很有可能是馮小剛或王剛,記者試圖聯係這兩個人,但他們的電話一直打不通。   【真相】?   【病源】這類新聞是依托一定事實進行猜測或演義。知道李連傑信奉佛教,去年還去過青海,便沿著這個思路去演義,三分說成十分。捉放黃定宇是既成事實,但由於司法機關堅不吐露案情,媒體無法掌握此案的來龍去脈和諸多關節點,又不肯耐心等待,就捕風捉影妄加猜測。表述自然是狡猾的,不是“有傳”,就是“疑是”。媒體的功能是核清事實再予以傳播,這樣不靠譜的東西怎能拿出來見人?所謂“從一位圈內人士處獲悉”,根本不符合新聞操作規範,鬼知道這個“圈內人士”是真是假?   有人敢寫這樣語焉不詳的東西,無非是吃定了兩條。一是這種事核實的難度很大或者根本無法核實,就算馮小剛或者王剛否認了,媒體原先也隻說是“猜測”,誰讓你信的?李連傑則遠在美國,急切間也無法求證。第二,當事人的利益並未受到直接損害,便也不會出來辟謠。   【處方】常懷敬畏之心,不求聞達諸侯,複習新聞寫作基礎課程一百遍,可治此病。   最後說一下,偽劣新聞有一個共同的根源:好大喜功。一方麵,新聞競爭空前激烈,為了人前顯勝,有人就會毛手毛腳。另一方麵,網絡新聞的興盛使傳統媒體變得更加浮躁。網絡新聞考慮的首先是攻擊眼球,而不是權威和客觀。網絡新聞因其即時性、滾動性,會有大量“未經核實”或“不代表本網立場”的東西,有些媒體便有樣學樣,照登“有傳”、“疑是”。網絡媒體還使傳統媒體陷入“囚徒困境”,一條極具轟動性的消息網上有了,你做不做?不做會在同城競爭中“漏報”,做又拿不到核心事實,隻能飛簷走壁。這就要求媒體的眼光放遠一點,追求長久的公信,而非一時的轟動,在讓人眼熱的“新聞”麵前,自律自重。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猛將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