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娛樂圈幕後掌門人李博倫的生財之道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中國娛樂圈幕後掌門人李博倫的生財之道   中國製片人在打擊盜版增加票房的同時,也學會了好萊塢的經營方式,即通過衍生產品擴大收入來源。   歲尾年關往往是中國內地電影大顯身手的好時機。但電影《玉觀音》在2003年末的表現卻不盡人意。有華人首席女導演許鞍華坐陣、趙薇和謝霆鋒兩位當紅偶像加盟,又是海岩作品第一次被拍成電影,這些噱頭下的《玉觀音》在各地卻反映平平。甚至,一些內地媒 體用“票房慘淡”來形容。   主要投資方、世紀英雄電影投資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李博倫卻是氣定神閑。李博倫是中信體育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旗下業務覆蓋電影、電視、地鐵、出版、體育、娛樂、廣告等7大領域,世紀英雄影視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他表示:“現在根本不想票房的事兒。”   出售音像版權是他的“救命稻草”。李博倫稱,這一以前眼中的“外快”,已經成為當前中國內地電影製作方的第一收入,基本可以保證收回1/3的總投資。《玉觀音》僅此一項的進賬就達到680萬元。《玉觀音》第二大賺錢的渠道來自出售電視播放權,按照以往的經驗估計,中央電視台第六套電影頻道為此將支付200萬元左右的費用。“此外,在海外版權上再賺100萬美元,《玉觀音》就全部收回投資了。”李博倫的賬算得很清楚。電影票房收入被他排到了第四位。“有了這3塊收入墊底,我隻當票房是利潤了。”他輕鬆地說。   僅僅比《玉觀音》早幾天公映的中國內地電影《手機》則是另一番景象。據導演馮小剛說,《手機》放映不到兩周,目前的票房已超過他曆年導演的影片。年末,港產電影《無間道Ⅲ》掀起的熱浪,也不得不讓位於這位內地導演執導的賀歲片。   盡管如此,影片的票房早已不是內地電影投資人賺錢的真正工具。雖然它往往能吸引住最多的眼球,票房不可能都讓製片方收入囊中。這是目前國內實行的影片分賬製度決定的。不少製片人對此頗有微詞。在國內影片的票房收入中,製片方隻能得到全部票房收入接近1/3的份額,其它20%和50%分屬發行公司與影院。因此,即使《手機》在短期內贏得了4,500萬元票房,投資方華誼兄弟太合影視公司能分得的數額也不超過1,500萬元。迄今在中國電影史上創下最高票房紀錄的,還是橫跨2002、2003年度的《英雄》。投資方新畫麵影業公司從中收回了8,000萬元。   發行政策上對於製片方分賬的限製,甚至部分影院瞞報票房收入,市、省級電影公司截留票款,還不是影響投資方對票房熱情降低的主要原因。“盜版對電影傷害最大,最終導致中國電影市場萎縮、風險加大,”新畫麵影業公司的董事長張偉平深有感觸地說。過去8年中,這位從事航空食品和外貿生意的商人,因為偶然的際遇進入電影業,投資了張藝謀導演的5部電影。他也由此成為業內打擊盜版影碟的高手。   1999年,張藝謀導演的《一個都不能少》為“希望工程”舉辦捐助專場,賣盜版影碟的小販竟然明目張膽地站在影院對麵吆喝叫賣。這件事留給張偉平的印象實在太深刻。他一向對張藝謀導演的影片充滿信心,他認為,“如果想要《英雄》這部影片成功,第一步就要防盜版,隻要防盜版這仗打勝了,《英雄》就會在中國電影史上創造前所未有的票房。”   盜版是全球影人的心頭大患,好萊塢也深受其擾。根據美國電影聯盟組織MPAA及其國際分支機構MPA的估算,美國電影產業因盜版問題平均每年要損失30億美元(其中還不包括網上盜版的經濟損失)。很多盜版影碟、互聯網上的盜版電影有時候甚至在正式公映前就搶先登場了。據李博倫估計,在中國,盜版電影每年蠶食掉的金額也有10億元人民幣之巨。“一般電影首映後,能堅守3到7天沒有盜版,就是勝利。”   麵臨著電影工業可能被盜版摧毀的危險,從2004年1月1日起,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開始實施一項新的反盜版法律:凡是在戲院裏用攝像機、電腦或者手提電話私自拍錄電影的人,可被處以1年監禁以及2,500美元的罰款。警局將協助電影業者訓練員工處理偷錄事件,所有的戲院外麵也將張貼警告標示。“這是反擊盜版最有效的方式。”美國電影協會主席瓦倫帝稱讚道。而在2002年末《英雄》首映的時候,張偉平已率先采用其中一些手段,從中嚐到了甜頭。   《英雄》公映時動用了安檢門等設施。在中國,這種在重大演出、會議中才使用的警備工具用在看電影的觀眾身上還是首次。為了取得觀眾支持,新畫麵公司貼出公告示意觀眾,所有可能成為攝影器材的物品全部留在影院外麵。影院場內則雇用了防盜版專家來回巡視,判斷觀眾有沒有帶針孔攝像機的眼鏡。運送影片拷貝時,張偉平派出了至少3撥人馬,分開護送,到影片放映後期,為防止盜版商搶拷貝,更加大人力來看護。   僅防範盜版一項,新畫麵影業公司投入了2,000萬元,並派出公司內部人員親自到影院實施檢查。導演張藝謀不無慶幸地說,“如果不嚴加防範,出現盜版,《英雄》的票房有可能要降低50%多。”(文/Anita Qi、Neil 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