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岩作品為何火爆熒屏?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海岩作品為何火爆熒屏?  


從《永不瞑目》到即將播出的《玉觀音》

海岩作品為何火爆熒屏?  

網上評出的“2003年最值得期待的10部電視劇”之一、海岩編劇的《
玉觀音》,5月27日將在南方電視台影視頻道首播(粵語)。這些年,
根據海岩暢銷小說拍攝的電視劇風靡一時,《便衣警察》、《一場風
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你的生命如此多情》、《拿什麽拯
救你,我的愛人》都創下了極高的收視率,更難得的是,這些電視劇
還都有很好的口碑,甚至有評論家稱之為“電視劇這一通俗文化領域
內目前無人逾越今後也很難逾越的高峰”。“海岩作品”於是成為了
中國電視劇中無人比肩的持續穩定地叫好又叫座的著名品牌。

海岩作品憑什麽那麽火?在電視劇壇充斥大量低劣庸俗產品的今天,
尤其有必要深入探究一下。

題材:愛情+案件。縱觀海岩作品,大體上就是“愛情+案件”。有了
“案件”,“愛情”才會變得節外生枝;有了“愛情”,這“案件”
才更加撲朔迷離。但海岩作品又絲毫沒有給人以雷同的感覺,因為他
是故意用不同的人物和不同的角度,在同一個主題下演繹著味道和結
局都差不多的故事。金聖歎評《水滸》說,施耐庵就敢在楊誌賣刀之
後,接著就寫林衝賣刀。他不寫林衝賣槍,也不寫林衝賣珠寶或賣裘
皮大衣,這叫做欲避故犯。為什麽“欲避”呢,因為不想雷同。為什
麽“故犯”呢,還是不想雷同。所以海岩敢於自稱是“最不雷同的作
家”。

主題:深刻,但不說教。海岩作品中著力表現的是一種命運的衝突、
人性的衝突、價值觀的衝突,甚至可以上升到兩種文明的衝突,所以
他的作品才給人以沉重感和震撼力。海岩用“愛情+案件”為載體來
表現上述衝突,而載體本身就有獨立的審美價值,無論他在裏麵賦予
什麽樣的思想和思辨。

人物:與眾不同的青年女性。海岩作品中的女性,個個都個性獨特,
因此海岩劇中的女主角一直都很難找。《拿》劇和《玉》劇中的於娜
和孫儷,不僅不是專業演員出身,而且都是其處女作,這從某個側麵
上反映出海岩筆下的女性,專業演員中極少符合要求。有評論說,《
玉》劇中的女主角安心,代表著海岩處理複雜人物命運的最高水平,
無疑是海岩筆下特別值得驕傲的一個女性形象。但她清純得像個處女
卻又是個母親,既美貌又有滄桑感,還是個跆拳道高手,而且她在無
數苦難麵前,可以去承受一切,因此海岩認為:“安心是個很完美的
人,她是我最喜歡的我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可惜此女像觀音,隻是天
上有,人間是找不著的!”

情節:跌宕起伏,但狂瀾深藏。而且其情節推進發展絕對不可預見。
一盤看似有些流俗乏味的棋局,眼看著就峰回路轉變得有情有致,它
吸引你忽略了哪一方走了緩手或偷換了棋子兒,期盼著去印證那個知
道大致而又不願相信的結局。這不光吊起了觀眾審慎的胃口,也使該
劇的操作變成了大家認同了的帶有海岩印記的標識。

悲劇:極少有終成眷屬的愛情。據說沒有女觀眾看海岩作品不掉淚的
,因為海岩作品全是悲劇,背叛與死亡幾乎是海岩作品永恒的關鍵詞
。除此之外就是占有。而強迫占有的結果必然是失去,失去的結果必
然是死亡。《永》劇中歐陽蘭蘭對肖童的強迫占有,帶給她的是滅頂
之災。《玉》劇中毛傑對安心的感情也是如此,燃燒得熱烈,但是也
死得慘烈。

愛情:寫實手法表現浪漫。海岩作品中主人公們的愛情個個純粹得不
食人間煙火,但由於對主人公們的生活背景描摹得非常細膩、具體、
真實、自然,所以觀眾又相信了海岩說的愛情。“真空愛情+透徹現
實”就是海岩作品。

細節:非常真實,讓人無懈可擊。也許是出於海岩的特殊身份,他總
能把現實描摹得紮實、透徹,尤其是官場和商戰。他的故事雖然都是
虛構的,但卻是生活中有可能發生的。單從戲劇結構框架上說,海岩
作品有編織的痕跡,似乎有漏洞,但他又用細節的補丁把它補得很完
美,針腳細密甚至還繡上花,於是觀眾就接受了。

節奏:緩慢而富有張力。本來節奏慢是電視劇一大忌,但海岩作品形
慢實不慢,照樣抓人。《玉》劇差不多到了第8、9集才有具吸引力的
情節出現,但前麵的戲卻一點都不令人感到乏味,因為它所表現的生
活和細節都十分豐滿。海岩說:“如果每次都把最驚險的部分抓到前
麵來表現,從技術上可以,但是故事的味道就變了,不是我的東西了
。”

據悉,海岩去年9月出版的新作《平淡生活》也即將投拍電視劇,這
在觀眾的心中又留下了新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