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美麗的沃爾塔瓦河蜿蜒穿過布拉格市中心,一路往北,出了布拉格就到了羅茲托奇(Roztoky),這是個大約7000人的小鎮,地處高地,俯瞰著靜靜流淌的河水。在河流的西岸,全鎮的最高處,有一座基督教堂,LevýHradec。和捷克其它富麗堂皇的教堂比起來,它是那樣的小,樣子樸實無華,但卻名聲遠揚。它始建於公元9世紀,一座名副其實的千年老教堂,是捷克波西米亞地區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8)
(2016-07-14 08:18:13)

搬來現在的鎮子已經4年整,近日聞聽離家不遠的地方有一處廢棄的荷花池塘,便計劃前往一探究竟。捎來消息的朋友特意囑咐:那裏荒草萋萋,蛇蟲出沒,一定要穿雨靴,長袖衣褲,叫個同伴,手拿打蛇棍(這條是我加的:-))才行。從小在荷鄉長大,又落腳在荷花稀少的新英格蘭,實在經不住荷花的誘惑,上周末便動員家裏的老男少男,一左一右保駕前行。 去往荷塘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4)
(2016-04-13 12:17:39)

剛來美國時,電視裏反複播放的一些老電視連續劇成了我學英語的一個途徑,結合字幕加上幽默搞笑的小故事,真是寓教娛樂,既鍛煉了英語聽力又對美國人的文化娛樂有一些側麵的了解。記得經常看的有:《TheGoldengirls》,《IloveLucy》和《TheBradyBunch》等等,而其中《TheBradyBunch》是最吸引我的,大概因為它是涉及家庭關愛孩子成長的故事。 這個情景喜劇從1969年到1974年在美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6-02-11 11:39:18)

九十年代,我坐飛機來到歐洲留學,所在國公共交通發達,坐上長途Bus幾乎可以到達全國所有的村鎮,好像沒有啥機會坐火車。後來借一次旅遊機會,坐了一次火車,而且是跨國火車。當時是從布拉格上,橫穿德國,終點到達巴黎。這是一輛比較老舊的火車,裏麵結構和國內不同,即使是坐鋪,也像我們中國的軟臥,一間帶門包廂,左右各一條紅皮長椅,一張椅子可坐三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2016-02-08 09:47:04)

自從離家上學以後,每年都有機會坐火車,往返北京和家鄉,有時和老鄉結伴同行,有時單獨往來。雖是長途顛簸勞頓,但也還是樂此不疲。今天講講坐火車遇到的兩件趣事。 1。狼狽不堪擠火車 那是八十年代中,我還在學校讀書,哥哥來北京出差,我們決定去長城遊玩。一大早趕到西直門火車站,站台上已經人山人海,火車來後,大家一窩蜂向前,沒有任何秩序地往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16-02-05 12:46:10)

最近看到回家過節的旅客滯留在廣州火車站的壯觀場麵,不由想起自己當年在國內坐火車的事,寫下來和大家分享,相信我的同齡人也會有我類似的經曆。 我第一次坐火車是在7歲左右,同行的是3歲的妹妹,對了,就我們小姐兒倆。不說現在難以想象,就是在當年的70年代,也是一段相當地冒險之旅,這要“歸功”於我們的父母。當時父親在省城出差,想乘此機會讓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
(2016-01-16 19:02:53)
八、九十年代出國留學潮洶湧澎湃,我也努力地搭上了其中的一股。隻是這股潮水是湧向東歐的,比起湧向北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大浪,我們隻是一條小溪流,還時斷時續的。溪流就溪流吧,好歹咱也是出了國,去鍍點銅(連鍍銀都不敢說)。當時是經由國家教委去的公開選拔,作為留學交換學者去的。俗話說,拿人家的手軟,我們這些達標的“學者”由教委根據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來美國快二十年了,入美國籍也有七八年了,為了甩掉一窮二白帽子,盡快過上中產生活,我們一路埋頭打拚,了解美國這個曆史短暫又創作輝煌的國家發展史顯然排在建立小家和開發菜地之後。雖然居住在麻州的美國獨立戰爭發源地,每逢親友造訪,還煞有介事地領著拜謁普利茅斯的登陸石(PlymouthRock),登五月花2號(MayflowerII),去北橋(NorthBridge)看戰場,到波士頓走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4-10-03 13:52:34)
終於決定開博啦,就在今天,生日時刻。。。
長期的文學城“潛伏”汲取了很多很多,尤其是當自己痛苦時,寂寞時,難受時。。。,樂觀平和的你們不知帶給我多少安慰,心靈感悟。謝謝大家了!希望我也能成為你們當中的一員,帶來陽光,帶來微笑,帶來友善。
祝福我吧,親愛的朋友們!讓我們一起前行,一起變老,一起哭和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