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回家過節的旅客滯留在廣州火車站的壯觀場麵,不由想起自己當年在國內坐火車的事,寫下來和大家分享,相信我的同齡人也會有我類似的經曆。
我第一次坐火車是在7 歲左右,同行的是3歲的妹妹,對了,就我們小姐兒倆。不說現在難以想象,就是在當年的70年代,也是一段相當地冒險之旅,這要“歸功”於我們的父母。當時父親在省城出差,想乘此機會讓生活在閉塞小城的,沒出過遠門的女兒們到省城來看看大城市,開開眼界。可母親忙於工作和料理家務,加上考慮費用問題,就商量出來這麽一個膽大的決定:由母親親手把我們送上車,父親在終點站接,路上幾個小時就托付給列車員照看。記得這是輛綠皮火車在支線慢車線上,停靠大大小小的車站,上下車很忙碌。我們新鮮得顧不上害怕,一會兒看車裏的人;一會兒看窗外景色。感謝當時良好的社會風氣,同座位的大人們對我們照顧有加,更沒有拐賣兒童的邪念。4個小時很快就到了,父親現在還清楚地記得他在站台上看見列車員一手牽一個領著我們姐妹迎向他的情景。
有了第一次愉快美好的印象,我喜歡上了坐火車,可惜那時沒有什麽機會出門去其他地方。火車站又遠離市區,連看見火車的機會都沒有。有一次和鄰居女孩約好一起走路去火車站看火車,走到一半實在走不動了,隻好遺憾地放棄。一晃十年過去了,高考恢複改變年輕人的命運,順便也給了我坐火車的機會,而且這次是遠赴2005公裏外的首都。那時我們小城沒有直達北京的火車,省城則是每隔一天有一趟赴京火車。我們要先坐長途公共汽車到火車站,再坐4個小時火車到省城,立即去買第二天的去北京的車票,再找旅館住下。如果買不到次日的那就隻能買第四天的車票。
第一次去學校報到是和幾個一同考上北京的男生同行,當時男女生互相還不大說話,是家長們安排好,讓我們幾個第一次出遠門的孩子路上有個照料。一路36個小時,過足了癮也累得頭重腳輕地。 到北京已是晚上8,9 點鍾,各高校接新生的點已經撤了,我們幾個饑累交加,又不敢隨便上街,商量一下決定在車站湊合一夜,等明早坐學校接新生的車再去各自的高校。記得一個男同學懂事地買來麵包分給大家充饑,幾個人找到滾梯邊一個相對幹淨僻靜的角落,和衣靠牆打盹過夜。連日輾轉坐車疲勞,我想我很快就睡著了,一直到早上同學把我叫醒,原來他們已經到站外廣場“偵察”一番,發現我校接新生的汽車先期到達了。大家七手八腳幫我把行李提上車,揮手告別,開始了我們人生路上一段新的旅程。數年後,我才得知,我坐自己學校接新生的車離開北京站以後,幾個上清華的男生由於沒有等到他們學校的車,又在車站大廳裏和衣過了第二個晚上,對於他們來說,連續兩個晚上在北京站過夜也是段難以忘懷的經曆吧。
這張照片有點像當年離家上學的火車廂裏的情景 (照片來自網絡)
半年後的寒假返鄉之旅開始變得艱難甚至是痛苦,由於和春節相近,客車都調運到主幹線,我們36個小時長途坐到省城,再換乘黑黢黢的悶罐貨車,大家隻能擁擠站在一起,車門處一個勁兒往裏灌冷風,晃晃蕩蕩4個小時才能回家,父親在站台接我時,差點認不出那個滿臉黑灰兩腳浮腫邁不開步的我了。更無奈的是購買返京火車票的艱難,由於學校隻負責購買單程回家學生票,回程票緊張得如果不走後門就根本買不到票的地步,把全家人及其親友都得動員起來都不行。以後數年,我隻好放棄和父母家人共度春節的願望,選擇暑假回家。當然每年的暑假回家之旅還是留下了一些美好愉快甚至有趣的回憶。記得第二年我們幾個同鄉一起利用同一張火車票6日內可達目的地,中途在回家的線路上可以無限製上下火車的優勢 (不知現在還有沒有這一優待政策),一路南下,遊曆南京,無錫,蘇州,上海和杭州,上上下下數次火車。有長途也有短途;有快車也有慢車,既緊張又有趣。至今我還記得淩晨4點到達無錫,在站前小店吃到了最好吃的無錫小籠包;還有一次由於晚點造成換乘下一趟火車時間緊張,為了節省爬樓梯換站台的時間,我們幾個學生居然從中間一趟火車廂底下鑽過去,我們剛鑽過去,那趟火車就開始鳴笛,真是嚇出一身冷汗啊。
以後幾年暑假火車也開始擁擠起來,有一次我回北京,先到廬山遊玩,然後坐船到武漢,結果從武漢火車站隻買到站票去北京,實際上上車後才發現連一個站的地方都難找,狹小的廁所裏居然擠下五個人。我腳不能移動地生生站了20個小時從武漢到北京,居然沒有虛脫暈過去,隻是下車後頭重腳輕的半天都緩不過來。還是要佩服自己一下,那時到底還是年輕啊。
看看當年火車廂裏擁擠的場麵(照片來自網絡)
我不僅有妹妹,還有哥哥姐姐呢,媽媽是那個時代的“英雄母親”,一大家子夠她操勞的。
哈哈,謝謝誇獎,我寫字全無章法,下筆千裏,離題萬裏,標準散文(按照中文標準,還有錯別字和語序,雖然我已編輯過,以及表象是中文,又夾雜英文和西班牙和法文的文風)。有人說,我的文字是現代蒙田。
喜歡你的講故事,看的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