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自在

如果你不講一個佛字,向人講清佛的道理,那你就理解什麽是真正的佛教了。------海空法師
博文
CCTV領航中國專訪:弘揚佛教真精神--四川佛教協會副會長釋海空法師(下)
(下集:http://www.cctv.com/viponline/special/zhilingqianyan/20091229/104045.shtml)
有人稱他為佛教的改革者,“我講的這一切道理都是佛法的最根本最基礎的一些道理,佛教本身就是這樣的。”他認為佛教是每個人都能理解和學習的。“它是任何人都可以學習,任何人都可以用這種方法來把握自己的。如果學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CCTV領航中國專訪:弘揚佛教真精神--四川佛教協會副會長釋海空法師(上)
(上集:http://www.cctv.com/viponline/special/zhilingqianyan/20091229/103985.shtml)
他認為佛教在人們的生活中不可缺少。“佛教是人們生活當中非常具體,而且是非常平凡的事情。”他認為是一種教育。“佛教的名詞解釋,就是智慧和覺悟的教育。”弘揚佛教真精神,人間佛教第一人-------四川佛教協會副會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9-11-02 12:56:15)
一說到“因果”問題,大家都知道一切事物的發生、發展都是一個因果發展的過程。如果說我們的佛法離開了“因果”這二字,是無法可說的。也就是說,如果把“因果”二字離開了,佛教是沒有道理可講的。事實上,佛教的所有理論都是建立在“因果”關係這個基礎上的。比如佛教的“緣起性空、緣生性空”所產生的“四諦法門”都是建立在“因”和“果”的關係上。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09-05-31 08:40:02)

——2005年6月14日海空上師在河南雲台山萬善寺開示佛教的真精神是什麽?對我們學佛的人和佛學者,是必須從根本上弄清楚的問題。
首先對佛教、佛學、佛法、學佛的淺識,作一個介紹。作為佛教徒和佛教的信仰者,把佛的一言一行,都作為教化眾生的教材,作為對我們的啟示,作為範例、教戒、教導。因此,佛的教育、教義、教理、教規就稱為佛教!但是,通常所說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05-31 08:38:52)

佛教哪三個根本呢?首先是“出離心”,這是我們學修佛法的關鍵。如果,學修佛法的行者沒有生起出離心,那麽,我們任何的習修和善行,實際上都是在播種苦果的種子。為什麽呢?因為你沒有生起出離心,你種的所有的種子,都還在六道五蘊當中,流來流去。所以這個果是苦的,不是甜的,最終不能夠達到離苦得樂的目的,終不得解脫。如果我們修行的人,沒有生起出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05-30 14:04:30)
輕師慢法論第三十三:  文殊菩薩問佛。或有男女。親師聞法。帶信不信。以皈不皈。身雖禮拜。心多疑悔。自心不悟。反言責師。不肯開度。此等男女。如何度脫。世尊曰。此等薄福少慧眾生。不悟無為。取相執著邪見。自慢障礙本心。不得正見。何以故。重師者。便重其法。輕師者。便輕其法。重師者。法便行。輕師者。法不行。輕師慢法。是憎慢上人。雖然與師同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如意輪金剛法包括了開示法、本尊法、成就法三個部分,其中開示法,也就是開放顯示的方法,它是一種基礎的修法。如意輪金剛法的開示法,是把加行法、上師相應法、三密相應法三合為一,融為一體進行傳授,其方便善巧的特點在於:  (一)、這種三合為一的方法,使行者在加行的同時,又可得正行的佛法法益加被,縮短了習修過程,增強了學佛的信心;  (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05-30 13:44:41)

1980年,上師在成都文殊院得定超大法師禪靜心法的唯一傳承。
1981年,上師在成都文殊院,得定慧大法師(原昭覺寺方丈,清定上師的傳戒大和尚)的禪密印心密法傳承,即《觀世音菩薩如意輪瑜伽金剛修行法》,《顯密圓通成佛心要》修行法。
1981年秋,上師得仁清上師一脈相承的密法灌頂印心傳授了《釋迦牟尼佛成就法》,《五文殊金剛本尊法》,《觀世音菩薩心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9-05-30 13:27:22)
海空上師
三密通自性明澈智海圓佛心
萬法融金剛直證菩提成正覺
覺路滿大千眾生共赴超塵界法門唯不二奕世同遊選佛場
妙有非真有應識緣生寂本性慧空豈實空何須閉眼斷紛朦
天雨雖寬無根不潤應發菩提心願佛門廣大不善難度須開慈悲情懷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05-30 13:23:27)
海空上師(一)若君言密教,斯聞心中要,未證真實慧,莫談密中調。所摘書中語,非法亦非道,法本無高下,平等由心造。曆代諸大德,隨緣應機招,伏藏如來意,應世立言教。如意觀自在,圓融顯密道,三界可通達,內外盡攝照。心中心為基。三密瑜伽交,內外高下論,盡為戲行鬧。壇中示顯法,了義盡言到,君可細觀照,莫為文字拋。若君真修行,得道方言道,不是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