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留痕

愛自然,愛人生,愛夢想
博文
(2010-08-30 10:33:29)
原因是,當前的造星運動夠多了,讓人想起紅衛兵時代的可怕。我不希望再參與其中了!
讀書需要安靜,沒有安靜怎能動腦思考?
那些互相矛盾的觀點,反複無常的情緒宣泄,永遠循環的邏輯,有漂亮辭令沒有任何行動的話語,與人與己何益之有?
讀者無法對作者的文字建立基本信任,再漂亮的文字,也就是粉飾的墳墓。
讀這樣的文字,實在浪費光陰。
少年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懺悔是一個人知道錯了而後悔的內心活動,或是他或她與自己的神之間的交流悔過.
道歉是一個人認錯後向自己錯待過的事或人表示歉意或賠禮,並請求對方有可能原諒自己.
寬恕是接受錯待過自己的人的道歉然後原諒對方.
以上三方麵的情感和心理活動並假以社會措舉是現代社會裏,人與人之間能維係和平共處解決衝突的常見良性方式.
這三件事是有順序的.沒有個人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作者:洪予健牧師(《真理報》加西版2009年6月號)
二十年前的六月四日,北京城傳出了槍聲。一場奪去數百和平請願民眾生命的流血慘案,震驚了全世界,也從此永遠改變了當代許多中國人(包括筆者在內)的生命狀態和生活方式。
二十年來,中國政府對“六.四”的態度發生了有趣的轉變,從一開始高調將之定性為“反革命暴亂”,到後來改稱其為一場“政治風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作者:遠誌明文章來源:香港時代論壇點擊數:141更新時間:2009-5-20一、六四的訴求一日不實現,六四的意義就一日比一日重大。五四運動的訴求是民主和科學,六四運動的訴求是公平和公義。六四一開始,隻因胡耀邦的遭遇不公平,官倒腐敗不公平,四二六社論不公平,激起了熱血沸騰的抗議。抗議就是尋求公義,但是當政者沒有滿足學生們公義的要求,於是學生們要自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06-05 02:06:53)
作者:史謎
來源: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cqrs&MsgID=34831
六。四二十年了,第一次寫紀念文章。不是不能為,是不想為。
二十年前的四月,剛剛從美國移民到加拿大(大概是出國學生中最早的一批),還沒來得及把家安定下來,就趕上了胡耀邦逝世,和後來的學運。天天看電視,看CNN和CBS(我喜歡DanRather),一直看到六。四。
和國內的同學沒少打電話,盡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說到學運領袖和學生的關係,想到曆史上一個人物:潘達微。看看他的經曆,就知道一個心懷慈悲的人,對現實有多少失望。這是一位非常有良知的人,曆史事件裏最應該負責和反省的不是他,那究竟是誰呢?什麽樣的製度是人民的理想?www.guangzhou.gov.cn2005年6月22日10:53:27  潘達微(1881~1929),廣州天河棠東村人。1895年追隨孫中山革命。1905年創辦中國第一份麵向下層平民的報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由藏匿大陸轉貼: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teatime&MsgID=214785
  老舍1950年回國以後,眼見人們的現實生活比解放前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這一切全都歸功於共產黨的領導,故而他全身心地以自己的寫作才華去配合各個時期的政治任務,特別是在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以後,更是在政治熱情的無形驅使下寫了許多遵命的文字。共產黨是窮人的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溫家寶答《金融時報》:中國人不怕民主和選舉(組圖)來源:李小白於09-02-0410:42:06[檔案][博客][舊帖][轉至博客][給我悄悄話]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日在倫敦接受英國《金融時報》主編巴伯的專訪,就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衡較快發展及其他問題回答了提問。全文如下:我給你講的一定是真話  巴伯:溫總理,我下次再去中國,希望去中國的農村看看,而不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因為他的思想當時不能被多數人接受。
他執意服從死刑恰恰說明他支持民主法治,即使明知自己的案子是冤案。付上自己生命的代價也要支持民主。
百姓的觀念曆來都是從眾的,常常沒有能力判斷什麽思想是真理。
人類社會有了民主製度也不夠,還要使民眾認識真理。在這個意義上,曆史不是民眾創造的,而是少數英雄的帶領下創造的。
蘇格拉底人雖死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腐敗”文化——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http://atm1816.blog.sohu.com/105119000.html
沙葉新
作者的話:這篇文章是我政治文化係列的第四篇,準備近三年,今年6月動筆,曆時三個月,直至9月1號寫出初稿,然後分發給10位朋友征求意見。最近才得空做了一些修改。主要是大力削減篇幅,將初稿的2萬2千字,刪減為現在的1萬6千字。原有的框架和主要觀點保留原樣,未作改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