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尚文集

李公尚,定居美國。打工養家糊口之餘,喜愛搬弄幾千中英文字,聊解歲月之歎。
個人資料
李公尚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妾似夕陽難映君

(2020-02-06 08:23:06) 下一個

妾似夕陽難映君

    李公尚

    美國有句諺語:“男人從女人的眼睛裏看到家,女人從男人的眼睛裏看到世界(Men see home through women’s eyes, and women see the world through men’s eyes.)。”那麽,雙方都通過對方的眼睛,看到了自己過去沒看到的東西之後,會怎麽樣呢?諺語沒了下文。 “之後”的結果也許不言而喻:男人通過女人擁有了家,女人通過男人擁有了世界。馬克·吐溫和歐內斯特·海明威在他們的作品中都引用過這句諺語,似乎各得其所,皆大歡喜。然而男人通過女人擁有的家,是男人的家,而女人通過男人擁有的世界,仍然是男人的世界。那麽再“之後”呢?

     西班牙詩人希梅內斯(Juan Ramon Jimenez 1881-1958)有一首詩寫道:“男人穿過世界去尋找自己的家,再從家門走出,滿目都是愛情。女人穿過自己的家去尋找世界,又疲憊地返回,一切都是陌生。”似乎描寫了一些“之後”的事。

    前不久我應邀參加了一對朋友的“離婚儀式”,男方是美國白人,女方是來美華人。十年前他倆結婚時曾邀請我參加過他們的結婚儀式。今不如昔,和他們結婚時的賓朋滿堂比,離婚隻邀請了男方的姐姐和我,他們雙方各有一些暫時不便分割的東西,需要分別存在男方的姐姐家和我家裏。我算什麽?算女方的“娘家人”?其實我是通過男方認識女方的。男方曾是我的同事,前些年他們家發生的許多矛盾,男方都請我去向女方疏通,他認為我作為女方的同胞,幫他和女方溝通,交流起來更容易。盡管女方對“家醜外揚”十分反感,而我對“清官難斷”深為警覺。

    來到美國幾十年,因同學、同事、鄰居等關係,我先後參加過十一位女同胞的婚禮。這些有情有義,有姿有色,有才有識的“天之嬌女”,都和美國白人結了婚,幸福地“融入了美國主流社會”。盡管有的在女方親屬看來,是“鮮花插在了牛……”卻因“畢竟嫁的是老外,自己覺得幸福就行。”但“之後”,之後呢,迄今加起來她們總共離過十四次婚。她們的子女,無不成了單親家庭的累贅和雙方互詬的籌碼。

    參加這次離婚儀式,是女方邀請我的。最近兩年,女方經常讓我幫忙。去年冬天的一個淩晨兩點多鍾,雨雪交加,天氣很冷,女方打電話給我,說她剛出差從外地回來,飛機晚點,出了機場打不到出租車,也叫不到優步,求我去接她回她家。我放下電話立即給她丈夫打電話,他丈夫在電話裏“哼哼”了兩聲,說“她就不會等到天亮,再叫出租車嗎?”我嚴厲地說:“她是你妻子,現在需要回家!”他丈夫說:“中國女人,哼!就那麽回事。(The Chinese women , Hum! Is just so so. )”她丈夫到底沒去接她。我和我妻子開車趕到機場後,卻找不到她。她極要強,擔心我不願去接她,自己拖著行李箱冒著霏霏凍雨出了機場,走了兩英裏試圖搭車。我找到她時,她正躲在一處路燈下的公共汽車站亭裏,又冷又怕,渾身發抖,手機早已沒了電。見到我的那一刻,她失聲痛哭。我妻子和我把她送回家,她丈夫穿著睡衣把門打開一條縫,不接她手中的行李,放她進去,關上門拋出一句話:“謝謝你們關心她!”

    女方是要強的人,什麽事情都是自己扛。她做展銷工作,在美國各地以及中國各地間到處跑,回到家裏還要照顧兩個孩子。他丈夫自從失了業,就不願再去找工作,天天提著酒瓶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一次女方的父母從中國來探親,她原計劃在她父母到的前一天從外地趕回家,把家裏安排好,卻因事故趕不及,委托我替她接她父母。他父母都是北京一所大學的教授,見了我,狐疑重重,警惕地瞪著我,一路上毫不留情地不斷審問我和他們女兒的關係。他們的女兒打電話告訴他們,讓他們先到我家去,她兩個小時後到,下了飛機會直接去我家接他們,然後一起回家。她父母當著我的麵抱怨她:“你讓一個中國男人來接我們,你丈夫會怎麽想?人家可是外國人!”

    在這次離婚儀式上,女方告訴我,她早就知道她丈夫在外麵有女朋友,是他在酒吧裏認識的一個又窮又懶的白人女人,還有兩個孩子,他說他們有共同語言,很能談得來。這事她一直忍著,不願讓外人知道。她叮囑我:“我離婚的事,千萬別讓我父母知道,行嗎?”男方也告訴我:女方當初是為了能留在美國才和他結婚,現在她的目的達到了,所以就離婚。

    婚姻實際上是人性和人文在一定階段上的匹配。中國古代庭院建築實踐中的“門當”和“戶對”, 通常被認為是美觀牢固的,因而被用來比喻婚姻。認為隻有“門當戶對的婚姻”才是美滿長久的,藉以謀求嫁娶的雙方在個人教養、家庭背景、社會地位和經濟狀況等方麵盡量配平。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中的那句:“雖然不是門當戶對,也強如陷於賊中”,是沒辦法的辦法。明代淩蒙初《二刻拍案驚奇》第十一卷中的“滿生與朱氏門當戶對,年貌相當,你敬我愛,如漆似膠”,是被時人稱羨的。古代婚姻一旦出現了不平衡,會以“休妻”和“悔婚”來尋求新的平衡,《鍘美案》中的陳世美以雇凶殺妻來謀求新的婚姻配平,顯示了人性的極大偏差,他被“鍘”則代表社會人文的配平。由此看來,離婚,是現代婚姻出現了不平衡後,所啟動的一種重新配平的程序。至於最終能否再配平成功, 另當別論。

    門當戶對,應該依然是現代婚姻的理想狀態,隻是現代的門當戶對早已不限於古代那種雙方家庭背景和經濟地位的相當,而首先是男女雙方的文化認同,包括教養程度、文化背景、文明習慣的平衡,最佳的結果是同化。在中國,以至在美國,都存在著城鄉之間、地域之間、階級之間、以及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之間的巨大差異。美國更大的文化差異還存在於種族、民族,以及不同信仰的觀念之間,因此婚姻尋求平衡和再配平是不可避免的。蘇格拉底的那句話“一個好女人能把男人變成快樂的人,一個壞女人能把男人變成哲學家”,盡管我沒能考證到出處,但相信這是他所處的男權社會中的男人們喜聞樂見的。男人總是這樣居高臨下,讓女人無法門當戶對。在男權社會裏處於劣勢並受了委屈的女人隻能說:“我不介意你總是騙我,隻介意你的謊言總是騙不了我。(美國女作家瑪麗·弗·奧康納Mary Flannery O’Connor 《The Habit of Being》)”

    一對前年離婚的夫婦,男方也曾是我的同事。派駐到中國的公司工作時和當地一位年輕漂亮的本公司職員結了婚,後來返回美國時帶回了美國。女方來到美國後因語言問題暫時找不到工作,就用自己在“中國外企”工作時的“高收入”,加上她父母給的錢,買了一幢房子,作為“陪嫁”在補辦的婚禮上向公婆獻禮。婚後,她丈夫和她星期一到星期四住在家裏,一日三餐定外賣。星期五晚上到星期一早上兩人去住飯店,吃飯也在外麵。起初女方不習慣男方每月把收入全部花光,甚至還有賒欠。後來她在網上廣發照片說她“已習慣並完全融入了美國主流社會。美國富人就是這樣生活的,平時自己的房子不用打掃,周末去住飯店可以任性地折騰,會有人清潔。當地的飯店和著名的餐館我和丈夫已經輪了個遍,然後開車到外地去住。”女方的父母興高采烈地來到美國,住進他們自己掏錢買的這幢房子,女方的丈夫很不高興,抱怨“中國人擾亂了我們愜意的生活”。後來他丈夫失了業,她隻好去找工作,再也“折騰”不起“美國富人的生活”。不久,雙方開始衝突不斷,兩年後以離婚告終,她真正融入了美國以離婚為主流的單身社會。

    在美國,始亂終棄是很多不平等婚姻的悲劇。“妾似夕陽難映君”。法國思想家伏爾泰(Francois Voltaire)說:“雙方差距巨大而委曲求全的婚姻,最終通向死亡(Le mariage entre les deux parties est enorme et peu sur, il finit par mourir.《查第格》)。”這話與婚姻的門當戶對是同意的。婚姻常常因為不了解而結合,又因為太了解而分手,就是因為男人通過女人的眼睛膨脹自我,女人通過男人的眼睛尋找自卑,雙方無法平等。現在很多人仍然相信“女人的最高職業是愛情,男人的最高職業是事業”,這和尼采(F·W·Nietzsche)那句話“去找女人時,別忘了你的鞭子。”(Du gehst zu Frauen? Vergiss die peitsche nicht.《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是契合的。尼采自己解釋這句話的意思是:“你到女人那裏去,別忘了你是主人,女人的主要作用就是侍候男人,是美化男人人生的友好伴侶。”很多美國人一向自以為優越,在和外籍女人交往時,潛意識裏依然保存著這根鞭子。“妾願侍君終生”常常是一廂情願。女人把自己委身於男人,本身就是門不當戶不對。鞭子下麵的委曲求全,一定是通向死亡的。

    2020年2月4日

    於美國弗吉尼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貓姨 回複 悄悄話 冬天淩晨兩點多鍾雨雪交加讓別人接機,真是做得出來! 在機場等三個小時就那麽難天會塌下來嗎
北美_原鄉人 回複 悄悄話 李先生中英文學功底厚,造詣深,案頭工作紮實。令我想起當年讀錢鍾書的四卷巜管錐篇》,很喜歡書裏中英雙語的典故或諺語的比較和考證。至於跨越種族的婚姻成敗的例子都很多,正如有人總結出的,"所有幸福的婚姻都有一樣的美好的因素。而失敗的婚姻都有自己的失敗的原因。"謝謝隹作分享。
找不到密碼 回複 悄悄話 個人覺得這種外嫁非常少數,身邊大多數外嫁姑娘的老公都是非常有責任感的人,夫妻感情個個都比老中牛。
心戚然2 回複 悄悄話 精彩!一個妾字,就表明了男女身份的差別。另外非常同情蘇格拉底,四十之後的男人都有此趨勢,隻是再也沒有了蘇格拉底。
辛夷660 回複 悄悄話 寫得不錯,寫出了此間的人生百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