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科普+憶童年,又想到了哈耶克
(2007-05-11 06:48:48)
下一個
學到熱力學第二定律以及Boltzmann 對它的優美的理解正是20歲生日即將到來的那個初春。當時學習是咬牙啃著學,隻為考試得好分數。這麽久遠之後又當作科普來讀,讀出來許多的感悟。也幸虧當年沒有讀懂想深!統計力學是令人憂鬱的學問,它讓人感到個體的渺小無力。Boltzmann本人在悟道後自縊身亡,墓碑上刻寫著他那計算熵值的公式S= k log W。Boltzmann 的學術繼承人Ehrenfest 是用槍自殺的。David Goodstein 對他的學生們說:Now it is our turn to study statistical mechanics. 嚇人呐!
對不住, 俺這就言歸正轉,講講熱力學第二定律。魯道夫. 克勞修斯說得很簡潔的: 熱量總是從熱處流向冷處。其實他強調的是這運動的單向性,不可逆轉。正如水從高流到低。往懸了說(人家有學問的人說的,俺ZT+ 翻譯)就是:此定律揭示一切變化的秘密,時間是有一個箭頭的—因了熱力學第二定律,我們人類才有個perception感覺我們永遠沿時間往前走,不回頭。為了用數學表達這樣的變化的不可逆轉性質,克勞修斯創造了‘熵’概念。‘熵’是一個係統的disorder的程度。熱力學第二定律就可以概括為:一切自發性的變化(水的流向低處,熱流向冷處,人流動到世界各地,人的知識眼界的開闊等),熵值增加。對不起,剛剛擴號裏的例子是我寫的,因為我讀書讀到此處想到了哈耶克:他的‘自發的,不斷擴張的秩序’。
讀科普,憶童年,有所悟,試著寫出來(讓我試試),與同道中人分享性福。
1854年,Hermann von Helmholtz根據開爾文爵士1852年的‘機械能耗損’原理 (機械能量不能完整轉化為功,總是有‘浪費’成熱能的,因為熱就是分子的隨意運動。),推論出宇宙將最終‘熱死’,因為熱的流動的單向性,總有沒處可以流動的時候,因到處都一樣熱。換句話說:因為分子雜亂無章的運動隻會加劇,隻會擴張,時間有到達終點的那一點。思想會嗎? 俺琢磨著,如果我們的思想,隨著學習,不斷接受新的dimensions,來自‘思想宇宙’的不同角落的文化們交匯著,繁衍著,誰也不消滅誰,就是‘不斷擴張’,不是很好嗎?為什麽會終結?終結在哪裏?
好,接著說說Boltzmann的貢獻。他把熱力學第二定律更清楚地表述,因為他提出了:當一個係統中的個體的自由分布不影響整體的形態,能有多少種這樣的個體自由分布的可能?這個數量,就是熵值。也就是說,熵表達的是個體的自由程度,在不影響整體的形態的情況下。比方說,一個氣球是鼓著的,那是因為裏麵的氣體分子充滿整個球,自由運動且不影響整體形態,其概率要比這些分子都擠在一半球的空間運動且不影響整體形態…概率大得多。所以,無論什麽運動變化,分子,人,人的思想,dimensions漸漸多,空間漸漸大,個體自由的可能性(熵)就大,還可以不影響整體係統的形態。所以,哈耶克的‘不斷擴張’的秩序,是正道,是時間的唯一指向。
最後,議論一下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一書中引用Kant (1784)關於‘the universal law ’ 的話作結:
“however obscure their causes,permit us to hope that if we attend to the play of freedom of human will in the large,we may be able to discern a regular movement in it,and that what seems complex and chaotic in the single individual may be seen from the standpoint of the human race as a whole to be a steady and progressive though slow evolution of its original endowment”
如果某個個體明白‘大道’是如此的,這個認知能減少她的掙紮嗎?個體層麵的活著,不就是計較著遠近親疏,心跳著愛恨情愁嗎???憑誰能指點著滾滾長江東逝水,說各個旋渦浪頭裏的水分子就不該有喜怒哀樂和掙紮的感覺?!畢竟是如許的眾多靈魂,掙紮或激越,匯成逝者如斯!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歡迎討論指教。阿原最近忙著搬家,有一陣沒能到走廊讀貼,但會努力忙裏偷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