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211)
2011 (248)
2013 (207)
2014 (113)
2016 (71)
2017 (58)
2018 (149)
2019 (195)
2020 (212)
2021 (295)
2022 (175)
2023 (110)
瑪格麗特•尤瑟納爾(Marguerite Yourcenar,1903年6月8日-1987年12月17日),法國詩人、小說家、戲劇家和翻譯家。主要作品有小說《哈德良回憶錄》、《苦煉》、《一彈解千愁》、《默默無聞的人》、《東方故事奇觀》;回憶錄《虔誠的回憶》、《北方檔案》;詩歌《火》;文論《時間,這永恒的雕刻家》,還著有戲劇等。曾以《哈德良回憶錄》和《苦煉》兩次獲費米納獎,《一彈解千愁》獲得法國最高文學獎龔古爾獎。她是法蘭西學院曆史上的第一位女院士作家。
法國近代文學史上有兩位“瑪格麗特”,都很耀眼,一位是杜拉斯,沉湎於小寫的我,另一位是尤瑟納爾,關注大寫的人類和曆史。杜拉斯熱鬧喧囂,站在聚光燈下,尤瑟納爾緘默寂寞,置身黑暗之中。
出生於比利時的布魯塞爾,父親為法國人,外交家,母親為比利時人。她出生後僅10天,母親因感染便不幸去世。缺失母愛,對她後來的生活產生影響。她從小受到父親的加倍疼愛,童年和少年時代過著優裕的生活,她隻受過很少的正規教育,但得到家庭教師的悉心指導。她的父親是位法國式的浪漫紳士,喜歡文學、漫遊和女人。早年為了一個英國漂亮的有夫之婦,背叛家庭,逃離軍隊,並且剁掉了兩個手指。這位父親有很多女友,長期的、短期的、路遇的......而且他對自己的女兒毫不隱瞞。她12歲已經將古代英雄故事讀的滾瓜爛熟。
尤瑟納爾在年僅18歲時就出版了第一本作品——詩集《幻想的樂園》,從中可以看出她嫻熟的寫作技巧,在詩中她重新詮釋了古希臘神話,使它們與現實世界發生聯係。尤瑟納爾少女時代曾與泰戈爾通信,想去印度遊學,她的寫作得到泰戈爾的讚賞。
她在20歲時就已經構思好日後要寫的小說主人翁的輪廓。
母親早逝,她沒有被培養成為一個上流社會的淑女,她按照自己最天然的勢態成長,多少又受到父親的影響,她從不遵循任何準則,隻絕對地忠誠於自己,沒有應該和不應該這樣道德的幹預,隻有喜歡和不喜歡這兩種情感的選擇。她喜歡男人,也喜歡女人。第一次是和一個女人,她說:“我一下子找到了兩個相愛的女人應該有的姿勢。”第二次是和表哥,她不愛他,因為表哥並不美,但是“因為我對男人多了一些了解而感到高興。”從此她以誘惑者的姿態出現,漫遊,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幾個男人,同時有更多的女人。她承認自己對夜生活的迷戀,她是同性戀酒吧的常客。談起這段時光,她說了一句“我那時熟悉男人,很熟悉女人。”她優雅,睿智,風騷。“她愛著愛情,喜歡征服。” 一個男人這樣評價她。
“你的名字,我曾在每片天空下呼喊過/也曾在每張床上哭泣/你的名字,我在我的不幸的每一頁/字裏行間閱讀其含義......你的名字碰傷我的嘴/你的名字如同一道判決書將我放逐。” 這是一首詩裏的一部分,這些句子是寫給安德烈的。84歲時,尤瑟納爾在彌留之際還一聲一聲地呼喚安德烈安德烈的名字。
在尤瑟納爾的生命中,有兩個重要的男人,她唯一承認深愛過的兩個男人,都叫安德烈。一個是安德烈·弗萊諾(Andre Fraigneau),一個是安德烈·安比利科斯(Andre Embiricos)。而在她的童年,她最愛的那個玩具娃娃就叫"安德烈",那是她唯一的玩伴。她睡覺,照相都要緊捏在手中的安德烈。這個名字對於她是一個預言。她以她幼時對玩具的狂熱,固執地愛這兩個男人,兩個希臘男人。從她的第一本詩集就可以看出她對希臘人情有獨鍾。
弗萊諾發現了尤瑟納爾的作品《品達傳》。他是法國著名的伽利瑪出版社的年輕作家,她的編輯,一位優雅而英俊的男人,比她小四歲。尤瑟納爾瘋狂地愛上了這個如希臘神祇般的男人。但她的愛是絕望的,因為安德烈一直沒有給她機會,還覺得她有點醜,更關鍵的是他喜歡年輕的男子。她為了追隨他,和他在海上漂流數月,並為這個男人寫了《一彈解千愁》。尤瑟納爾和安德烈的相遇,對他的愛,再與他分離的經曆,幾乎成為尤瑟納爾一生的底色。在硬朗的男人麵前,她也不覺得自己格外顯得女性。
安比利科斯是弗萊諾引薦給尤瑟納爾的希臘朋友,身兼超現實主義詩人、共產主義者和精神分析家。《東方故事奇觀》就題贈給了他。但他始終對尤瑟納爾保持緘默,雖然他們曾有過契合,但是很快就中斷了一切聯係,老死不相往來。
她固執地深愛著這兩個男人,但激情卻無處釋放,隻能燃燒自己,試圖從寫作中尋求解脫,這段時間裏,除了中篇小說《一彈解千愁》外,她還寫了一本散文詩集《火》。
《一彈解千愁》講的是一戰之後,十月革命爆發,一個德國貴族埃裏克和一個俄國貴族孔拉同性之間的深深愛戀。他們一起參加了白軍對抗紅軍。在戰爭期間,孔拉的妹妹索菲愛著埃裏克,但是埃裏克卻拒絕了這份愛。最後絕望的索菲投奔紅軍,孔拉戰死,索菲被白軍抓獲。假如沒有他的愛,她隻想死在他的手裏。她如願以償,半邊臉被愛人的子彈打飛。多年後,埃裏克用平淡的口吻談起三個人之間的往事。這是作者的成名作,獲得了法國最高文學獎龔古爾獎。
還好不久尤瑟納爾遇到了同齡的美國姑娘,文學研究學者格雷絲。弗裏克 (Grace Frick),這次相識對尤瑟納爾的一生至關重要。後來格雷絲成了尤瑟納爾的生活伴侶及其作品主要的英譯者。
1938年出版小說集《東方故事奇觀》,收錄了10篇取材於古代東方世界的傳奇故事,寫的很美。其中有一篇短篇小說《王佛曆險記》,讚頌了中國山水畫的非凡魅力。尤瑟納爾的行文充滿了中國水墨畫的風致,甚至有聊齋的味道。老畫師王佛的畫技非常神奇,他的畫比原物更真實。他被迫進宮為皇帝作畫,他先畫了大海,再畫一艘小船。然後他跳上小船,逃出宮殿,轉眼之間就消失在茫茫的大海之上。
自青年時代起,尤瑟納爾就常常奔走於歐洲和美加之間。1939年,為了躲避第二次世界大戰,尤瑟納爾受格雷絲邀請離開法國再次前往美國,她們成為生活伴侶。這次旅行原本預計為期半年,她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12年後自己才得以短暫重返歐洲。而且這一留就是40年,直到她去世。
她生命中最為黯淡的時光是初來美國的那些年。離開歐洲,她失去了經濟來源,失去了出版商和讀者。迫於生計,她從事過記者、翻譯和教師等工作,在莎拉•勞倫斯學院教授比較文學達8年之久,這是她一生中唯一一段靠薪水謀生的經曆。在世界和個人的命運都飄搖不定的歲月裏,格雷絲始終忠誠地陪伴在身邊,後來甚至成了她的秘書。
1947年,她加入美國國籍,尤瑟納爾這個筆名成了她的姓。她和格蕾絲在美國東北海岸的芒特德塞島( Mount Desert)買了房子,在這人煙渺渺,小半年大雪封門的荒島上她們一起生活了四十年。她們自己種菜、養雞、揉麵包、用水泵打水,沒有電視、沒有汽車……這幾十年的流水帳,全記錄在一本本記事本裏。本子裏有很多的符號和小太陽,符號代表肉體的歡娛,小太陽是幸福。越往後翻,符號和太陽就越少。因為格雷絲攬括了所有日常生活的瑣細雜事,尤瑟納爾才得以安靜地讀書寫作,在作品裏自由出入於各個世紀。
《哈德裏安回憶錄》是她的代表作,出版於1951,已成為現代經典。這部小說是一個偉大的羅馬皇帝的自傳,他是虛構的人物。他給他收養的孫子、未來的皇位繼承人寫了一封信。信中哈德裏安反思自己人生的成敗,他的愛情,他的人生哲學。她小說中的曆史非常嚴謹,還原了那個時代的環境、社會與人。尤瑟納爾不但平時重視知識的積累,為了寫這部小說,她把與哈德良那個時代相關的著述——曆史的、文學的——都讀了個遍。這樣的書絕非大部分讀者所能讀懂。
她的另一部曆史題材的小說《苦煉》發表於1968年,是關於一個文藝複興時期的虛構人物煉金術士澤諾的生活,濃縮了中世紀到文藝複興這一曆史轉折時期,許多人文主義者對於知識與人性的探求。這本書為她贏得了1968年的費米納文學獎。
1971年,尤瑟納爾被比利時皇家學院接納為外籍院士。正當她穩步走向榮譽的頂峰時,格雷絲的身體卻每況愈下,病情越來越嚴重。1979年11月,格雷絲在經過21年與疾病的頑強搏鬥後去世。
對於她們的生活,尤瑟納爾做了這樣的解釋:“一開始是一種激情;然後是一種習慣;最後不過是一個女人照顧另一個女人。”這樣的生活和大多數配偶沒什麽兩樣。
直到格雷絲去世後,尤瑟納爾才發現:自己不會開車,不會處理銀行賬單,不會操作電泵。她很少提及格雷絲,但她拖著老弱的病體返回歐洲,反複走過她們熱戀時的行程。後來有一個30歲的同性戀男子陪伴她度過餘生。
她的自傳體小說《世界迷宮》三部曲——《虔誠的回憶》、《北方檔案》、《何謂永恒》於1974 年至 1988 年陸續出版。每部作品都經過反複修改才告完成。
她終身未婚未育,和異母兄弟從無往來,相形之下她和樹木、動物更為親近。在她看來眾生平等,她為父親自然死亡平靜地送葬,為一隻小狗的意外猝死幾近昏厥。
荒島40年,她依靠文字建造了自己的世界,獲得了自己的自由和榮譽。她在離法國幾千裏遠的地方,用最典雅純正的法語寫作,毫不妥協的與出版社作鬥爭,她不容許別人動她的任何一個句子。而這一切,來源於她慎重的思考,冷靜的審視,銳利的智慧,優雅的表達......來源於她構建自己世界的不可動搖的信心和決心。她是尤瑟納爾,從來都不是失敗者。
讀她小說的人不敢相信作者是女人,她寫的不是含脂粉氣的閨閣文字,而是曆史小說。她作品中最缺少的東西似乎顯而易見:沒有作者,和作者的經驗沒什麽關係,這一點貫穿了尤瑟納爾全部小說創作,在女性作家中極為少見。其筆力之遒勁,結構之恢弘,邏輯之嚴密,許多男性作家都望塵莫及。她的文字有男人銳利的知性,也有女人感性的疼痛,是很完美的知性與感性的均衡。她的作品漫遊於曆史的廣大空間之中,既充滿了法國文學的思辨力量,又彌漫著廣闊蒼茫的遠景。
在寫作上尤瑟納爾不斷挑戰自己,考驗自己作為作家的創作能力。她的文風多變,每部小說以形式而論都是精美之作。她作品的主要特色是有古代文明和曆史變遷的豐富知識,對社會的思索,以及深入剖析人類行為的動機。依照尤瑟納爾觀點,曆史是對人類進行哲理思考的跳板。
在她還活著時她的作品就已經入選法國著名的“七星文庫”,她也因此躋身經典作家之列。1980年尤瑟納爾被選入法蘭西學院,成為法蘭西學院300多年曆史上的第一位女院士。
尤瑟納爾的一生富有神秘傳奇色彩。在她活著時,就開始銷毀自己的部分資料。她願意做一個默默無聞的人,不喜歡被別人寫入傳記作品。
去世後她和格雷絲葬在一起,位於芒特德塞島的一個墓園裏 。
瑪格麗特·尤瑟納爾說:愛是懲罰,因為我們沒有強大到足以承受個人的孤獨。
你是專家。這部小說有吸眼球的各種元素,好萊塢製片商沒有把它搬上銀幕,說明她的作品真的很小眾
un coup de grace是否可以譯做:一顆子彈的恩惠,當然我是直譯。
有沒有想過,在一種特定場景中,突然聽到笑鳥的鳴叫,也許不止一隻……
這個主意還不錯吧?
可惜是德國電影,看不懂。否則,讀了你的文找來看看應該對了解作者瑪格麗特有好處。她晚年雖老態,但感覺很大氣呀!
顧城也去島上生活。能生活40年不容易。
我看到她的第一張照片,是她晚年在巴黎的生活,鄰家老太太一般。
她的成名作故事結構還是蠻有張力的,愛與死的永恒主題,可惜多年以後這種故事也老套了,可以提醒大家的是,世界上最絕望的愛是什麽,一個漂亮女子愛上一個英俊男子,可這個人卻是同性戀,真要先弄清對方的性取向呀。
為什麽女作家都跑到荒島上去了,晚年的杜拉斯也是如此,靠近大西洋;達芙妮穆裏埃也是如此,麵向太平洋,難道這更像她們的靈魂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