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選舉操作的訴求對象

(2006-12-26 10:49:24) 下一個

選舉操作的訴求對象

選民的理智與情緒孰重?

 

2006年台灣北高市長選舉,又給我們上了一門選舉操作的課,讓我們了解選舉操作對爭取選民認同的重要.不過,我們談的操作不是不法的宵小技倆,像不實抹黑,人身攻擊,甚至買票賄選等.我們談的是合法操作訴求的對象,是選民的理智還是選民的情緒.

 

此次北高市長選舉結果告訴我們,即使在媒體一年多來,排山捯海的貪腐揭弊之下, 民進黨的候選人不但陳菊在高雄險勝國民黨候選人黃俊英,連謝長廷在台北市落選也拿下41%遠超出預期的選票.對這樣的結果,大多數人都歸因於民進黨成功地訴諸選民的情緒,而國民黨訴諸選民的理智卻沒有成功.本文旨在探討這個結論是否正確.

 

理智講是非對錯,情緒靠愛惡親疏.更重要的是,理智一定要依據事實證據來說服,而情緒則不必靠事實證據來激發.所以理智不容易瞬間服人,而情緒則可以即刻動人.此次北高選舉,國民黨高舉清廉反貪腐旗幟,當然講的是對錯是非,它要靠馬英九的清廉光環,和第一家庭的貪汙的事實來訴求選民的認同,但馬英九在特支費的攻擊下,沒有以當機立斷的魄力來處理,因而不但削減了他的清廉光環,更讓選民對他的領導和處事能力產生懷疑,在這種情形下,怎能期待選民為他熱烈支持黃俊英和郝龍斌呢.難怪選舉結果比預期差了.

 

反觀民進黨則高喊本土化愛台灣,當然能喚起高雄基本盤選民的濃厚鄉情,進而鼓動他們盲目的群眾激情,加上地下電台和禦用電視台,以部分事實根據,部分隱瞞造假,不停播放這種不正確的報導評論,很成功地轉移和模糊了反貪腐的焦點.泛綠選民因此情緒高昂,為捍衛本土政權愛台灣投下一票.再加上投票日前夕半夜,由民進黨驚爆未經證實的走路工案件,在中間選民的情緒上投下一顆意外的震撼彈,產生對藍營的惡感,肯定促成棄黃保陳的效應.

 

但是從選前大部分民調都顯示陳菊落後十個百分點以上卻仍能險勝的事實來看, 走路工事件決不足以解釋她反敗為勝的結果.選舉結果的翻盤,除了走路工之外,我認為還有兩個更重要的因素.第一,選前未表態的選民大多數最後投給了陳菊;第二,很多泛藍選民放棄投票給黃俊英.對國民黨而言,這兩個因素都有很大的殺傷力,尤其第二個因素,更是國民黨的致命傷.

 

其實造成這兩個因素的根源是相同的:國民黨沒有讓選民熱中的理念和感情.在這一次選舉裡,國民黨除了反貪腐之外,沒有提出讓選民們可以強烈認同的理念,也沒有跟選民博溫馨感情的努力.講明白一點,國民黨向選民的訴求,無論是理智,或是情緒兩方麵都輸給了民進黨.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呢?在下麵從理智和情緒分別來探討.

 

國民黨在兩蔣時代反共一中的理念是非常強烈清楚的.長期醜化大陸政權和兩岸絕對隔離的反共理念和政策,的確收到很明顯的效果,君豈不見絕大部分台灣人民,不分男女老幼都對中共的專製政權痛恨入骨,連生活在大陸的老百姓都一概視為敵人.可是一中理念的政策就沒有太大的效果了,因為反攻大陸的口號越喊越弱,最後隻得噤聲.中華民國自從被排擠出聯合國門之後,邦交國逐一喪失,一中理念就更模糊了.

 

國民黨沒有清晰的理念從李登輝時代就明顯出現了.蔣經國拚經濟很成功,推動本土化政策也有成績.但不知道蔣經國提拔李登輝時,是否贊同李內心的台獨理念.但結果是很清楚的,國民黨在它硬挺一中的基本教義派,和李登輝暗藏台獨派的對立之下,就推出一個曖昧不明的理念,那就是眾所週知保持現狀的政策.

 

可是,保持現狀是消極的,保守的,不給人新希望的,無法令人興奮的呆滯理念.最近美國的智庫都認為國民黨2008年贏不了總統選舉,就是因為國民黨沒有清楚的理念,無計可施,不能與民進黨抗衡.其實,回顧2000年政黨輪替以來,國民黨幾乎屢次敗選,基本上,就是因為仍戀棧保持現狀的模糊理念來操作選舉的緣故.這次北高選舉,連猛打反貪的清廉牌,也無法挽回缺乏明確理念的選舉致命傷.

 

國民黨最近贏過一次選舉.2005,,國民黨大贏三合一縣市地方選舉.但它不是靠保持現狀的理念,而是靠馬英九的意外魄力來選贏的.馬英九以新上任的黨主席職位賭上選敗的政治責任,激動了泛藍選民的危機感,而熱烈支持國民黨候選人.這是國民黨訴諸選民的情緒而成功的一個例子.當然,當時扁政府貪腐和馬英九父子的清廉, 對照之下所展示的理智訴求,自然有助勝選,但不是大勝的決定因素.

 

其實,第一家庭的貪腐,除了18%的鐵板深綠選民不信不在乎之外,其他選民,包括民調中一直保持近20%不表態的選民,大部分是認同的. 但是,不可否認,選民更重視一個政黨的理念.民進黨的理念非常清楚簡潔,本土化愛台灣, 進而追求台灣獨立.反觀國民黨呢,除了保持現狀之外,沒有提出任何讓人心動的理念.這個不爭事實不但讓中間選民不投給國民黨,連泛藍的選民也放棄投票給國民黨的意願.

 

這次北高選舉結果一清二楚的證實選民放棄了國民黨.以高雄為例,選前最後的民調(TVBS)預測全體選民民意結構,是黃俊英50%,陳菊36%,無意見11%,其他候選人3%.選後的實際結果是黃陳同得49%,而投票率隻有68%.換句話說,黃俊英和陳菊都拿到全體選民總數約35%的選票. 這個選後結果和選前意願的不同,提供了一個明確的證據:陳菊的選民幾乎全部依照選前意願出動支持投票,而黃俊英的選民卻有15%之多選擇留在家裡,放棄了選前投票的意願.台北市也有類似的結果.

 

泛藍選民選擇放棄投票的原因,除了國民黨沒有理念之外,它的領導階層不夠親近老百姓,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國民黨給人的印象是一個以上層社會為主的黨,老成保守,具有一副道貌岸然拒人於外的形象,就像馬英九不沾鍋君子之風,善則善矣,卻無法博得社會普通百姓的感情.國民黨必須放下身段,願意下農田手腳沾汙泥,願意在小節上靠近地方選民,像用台語和基層百姓打成一片,然後到選舉的時候,才能挑起他們的激情爭取到選票.

 

相較之下民進黨給人的印象是一個以下層社會為主的黨,年青蠻幹,具有文化大革命的紅衛兵精神.它的政治操作,是以廣大社會下層百姓為對象,在理智和情緒兩方麵努力爭取這些百姓的支持,民進黨在這兩方麵都收到很好的效果.這種做法其實和共產黨一樣,共產黨創黨初期號召團結農工大眾,以子彈打敗了封建士大夫派的國民黨,民進黨則號召團結台灣南部鄉村樸實百姓,以選票也打敗了現代君子派的國民黨.國民黨若仍有反省力,應該從中得到教訓才是.

 

所以,選舉的訴求,應該理智和情緒兼顧.理智的訴求需要長期的努力耕耘來奠定基本盤選民的認同.而情緒的訴求則是爆發性的操作來激發選民的同情心.但是選舉畢竟是短期的操作,最需要影響的是選民在投票日那一天的心情,要不要去投,投給誰,隻要能抓住這一點,十之八九可以左右選舉的勝負.因此,選民的情緒操作似乎要比理智的訴求來得有效重要.這個招數,國民黨要跟民進黨好好學習才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