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138)
2010 (5)
2017 (1)
2019 (1)
首先,明確一下本人基本立場。
隔離、封控這些措施,確實仍是有效控製疫情的手段,特別是在人口密度高、人均醫療設施短缺的中國大多數地方。
但是,一刀切式、甚至政治性的封控和隔離手段,影響被限製活動的人民的身心健康,必將給社會帶來次生災害。
從社會管理的角度去評價,能做到兩害相較取其輕,那算是一個合格的社會管理者。但能去找到更科學、更人性、更好的方式,才算是優秀的社會管理者。雖然我不是這樣的人,但為了有更優秀的管理者和管理方式的出現,我就多說幾句。
疫情發展到現在,它在感染模式已經越來越像癌症在人體裏的發展模式了。早期發現,早期清除,可保治愈。中、晚期發現,治愈可能性越來越低。病毒進化到了奧米版,我們基本上可以得出結論,共存是遲早的。
所以,以長期發展的眼光看,Covid對於人類社會,是一種必然發病,無法治愈,但不致死的癌症。人類不可避免地要都得過一輪癌症,但我們大多數就是病幾天就好,Covid蔓延的社會,不是癌症發病的人那樣會死,社會將在全麵感染後就升級了,共存了的。
這樣看待Covid的情況下,在社會尚未大量染疫的中國,不同的地區,應該采取不同的策略,就像對待不同時期的癌症一樣。
1)對於沒有疫情的地區,可以充分使用疫苗接種來預防疫情爆發。不限製任何人的區內活動自由。
2)對於疫情初發的地區,可以有三種模式管理。
2.1)可精準定位疫源的地區,隔離加封控精準定位的個人和區域,而不必實行全域靜默。
2.2)不能精準定位疫源的地區,且人口在200萬以上的,可以邊界封控-界內自由的模式,有高危人群自願在家隔離,大多數人自由,這樣安全且容易操作;人口在200萬以下的地區發生疫情,可以采取邊界封控-全域靜默的模式,人口較少,全域靜默下的後勤供給較容易操作。
2.3)對陽轉陰人員,給予180天完全自由的無條件綠碼各地不得限製,這樣可以減少對密接、次密接和假陽人員隔離時的工作壓力,因為轉陽綠碼將被是為一種獎勵。陽轉陰超過180天的,恢複普通綠碼,僅限區域內自由活動。
3)對於疫情增長和爆發的地區,已經不必精準定位疫源,可以邊界封控-界內自由的模式,外加陰轉陽的無條件、全自由綠碼。
疫情期間,我們又催生了一個新型不動產業:核酸不動產。
疫情期間靠核酸檢測完成的GDP有多少我不知道,我也不想去估算了。但是,不讓疫情封控被核酸不動產綁架,就像不要讓中國經濟被房地產綁架一樣。核酸在疫情初期是先進生產力,但疫情後期被核酸不動產業綁架的疫情防控,就是愚蠢甚至危險的了。
最後,提一個問題,核酸應該怎麽測?
古有曹衝稱象。已經知道那是大象,但曹衝還想知道它有多重,於是曹衝除了聰明的大腦,還動用了一杆秤、一整艘船、一船的石頭和一隊士兵。
今有李永樂稱球。不知道是哪個球,也不知道是輕或是重。李老師隻用了一個不帶砝碼的天平,和一個聰明的大腦。
病毒隻在陰陽有無,無所謂濃度精確。采完大量的樣品,怎麽測才能快而省,要不要向李永樂老師學習一下呢?我這裏提個建議。
比如,一個小區10個樓,每個樓10層,每層10戶,每戶4人。如果陽一人隔一戶,控一層,每個樣品可以測2次。應該怎樣分組怎樣測量呢?這個測量和李永樂的稱球模型不同,檢測病毒的儀器相當於是有法碼的天平,但每個樣品隻能測2次,就不能無限測量。
1)每戶做一個合樣,合樣的數量也夠測2次,但是判斷陽性的濃度標準要減少4倍。
2)每樓再做一個合樣,合樣數量也夠測2次,但是判斷陽性的濃度標準要減少400倍。
3)樓樣不合格的,再逐戶地檢測戶樣。
以上,肯定也還是個挺笨的辦法。等李永樂老師看到,請他給個更精確的最優解吧。
#李永樂老師#
#李永樂老師#
#李永樂老師#
luck86 發表評論於 2022-05-13 18:22:46
這是我到目前為止看到的有關中國清零防政策最客觀和有建設性意見的文章,其他文章都隻會異口同聲地譴責中國政府的不人道,低效,根本都是隔案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