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阿維最早出現在媒體的視野是在2003年初,美國務卿鮑威爾在聯合國陳述伊戰理由並要求國際授權時提出來的。劄卡維是所述理由中少數成立的命題之一,WMD命題已經成了個大笑話。不過劄卡維命題也有太多模糊。劄卡維在伊拉克藏身不假,不過美國情報機構對他的了解實在少之又少。不怪有人嘲弄說,“我們連劄卡維一共有幾條腿都不知道, 就更不要提他是否真的與基地組織有關係,或者是否策劃了[某些]伊拉克境內的恐怖活動”。說到這裏, 我們還是先來看一看劄卡維個人資料吧!
關於劄卡維出身說法眾多。比較普遍的是,他出生在約旦一個貧困的巴勒斯坦人家庭。他的名字有多個版本,“劄卡維”這個名字源自約旦的劄卡鎮,是劄卡維開始出名的地方。80年代中,劄卡維被招募到阿富汗的反蘇聯武裝分子訓練營。該訓練營由CIA資助,在那裏他學會了製造毒藥的專長,當然也遇到了訓練營的主管拉登。2001年離開阿富汗後,劄卡維先在伊朗安家,後又轉移到伊拉克。劄卡維在伊拉克的證據是鮑威爾提出的,他說劄卡維2002在巴格達裝了假肢--這就是鮑威爾所稱的劄卡維與薩達姆有聯係證據。93年炸世貿大廈的Yousef曾在紐約接受過醫療,是否克林頓政府與他有染呢? 美國政府在嘴皮子方麵的老道,不由讓我想起一件事。1999年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被美軍導彈擊中,美國的解釋說他們用了一張兩年前的舊地圖。這樣,劄卡維的名字也就和所有恐怖活動聯係上了,包括2004年3月的馬德裏地鐵爆炸案和伊拉克什葉派清真寺爆炸案。
劄卡維離開阿富汗以後,努力的目標是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因而被外界認為是拉登地位的挑戰者。他的行動基本獨立於拉登的控製之外。CNN說卡紮維是一頭“獨狼 ”。不過正是這頭獨狼,不斷被媒體定義在不同國家的恐怖事件背後。這樣,在拉登生死不卜的條件下,劄卡維就成了頭號恐怖分子了。他的活動包括:
一,在伊拉克北部的庫德地區運營Ansar al-Islam 恐怖分子訓練營。鮑威爾稱這是薩達姆和基地聯係的紐帶。但是Ansar al-Islam的庫德人是反薩達姆的,不知這帶是怎麽紐的。
二,指導伊拉克恐怖分子製造生化毒藥。不過當美軍攻入所謂毒素加工設施後,看到聞到的隻是做飯用的菜油和一些石蠟味道。
三,按CIA曾經的說法:卡紮維可能會1)以WMD攻擊美國(可能性59%),或2)提供薩達姆放射性武器用來攻擊美國(可能性90%)。注意這些在當時都是推測。現在紮、薩均已落網,WMD連影子也沒找到。
四,給參院多數黨領袖Frist寄送含有蓖麻毒素的信件。
五,策劃並實施馬德裏地鐵爆炸案、伊拉克境內針對聯軍和什葉派穆斯林的恐怖活動。伊拉克境內的暴力活動的確有不少是劄卡維幹的。
盡管這些東東真假難辨,但足以讓普通人得出結論,不管怎樣,抓住卡紮維是消除對美危脅的關鍵。可是就在卡紮維被擊斃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伊拉克的第一個全民參與的民主政府麵臨更大的威脅,據說卡紮維有了繼任,並帶領殘部發生暴動。首都巴格達局麵一度失控,這才迫使聯軍派出50000名士兵進駐巴格達戒嚴,並且布什也來個突然造訪。暴動發生的時候恰到好處,使得美國內部的撤軍呼聲不得不暫時壓壓了。所以一麵是伊拉克政府不斷說我們對穩定很有信心和能力,一麵布什在美國國內喊著千萬不能撤軍。當然,伊政府的信心來自美軍不撤的前提嘛!這次眾院的投票算是給美國內的撤軍動議劃了個暫時的句號。接下來就要看伊新政府怎麽把一個民族矛盾重重的國家建設成自由民主的領地了。
布什最近在國內不斷演說他的伊拉克戰略。這一戰略的核心,就是要把伊拉克變成一個對美國沒有威脅的國家。伊對美的威脅,戰前是來自反美的薩達姆政府。所以除掉薩達姆是戰略的必要條件。現在證明這個必要條件是比較容易達成的。然而戰略裏還有一個無法定期的充分條件,就是在薩達姆之後的伊拉克建立一個民主自由的社會體係。這個體係包括幾個部分:
第一,政治環境上建立民主製度。讓各民族間能夠組成一個真正由全民選舉而產生的聯合政府。伊拉克民族組成裏,什葉派阿拉伯50+%,遜尼派阿拉伯40+%,遜尼派庫德族5-10%,另外還有一些少數裔土耳其和波斯人。2003 年以來,伊拉克人經曆了三任政府兩任議會。2005年1月的第一次議會選舉中,遜尼派幾乎沒有參與。所以形成的議會和政府是什葉派為多數。因為起草憲法時的需要,議會隻好邀請若幹遜尼派有身份者參與進來。2005年12月第二次議會選舉,大部分遜尼派參與進來,什葉派失去多數地位。目前的政府中,總統和總理分別為什葉和遜尼兩派。然而從五月巴格達暴動來看,政府在全民中的威信還不能使各派轉向對話途徑。
第二,治安環境上建立伊拉克的自己的安全保障力量。美軍目前已幫助伊拉克人建立的5萬人左右的憲兵部隊,並以每兩月3500人的速度擴充伊拉克的警察力量。這些人用來對付主要是遜尼派的薩達姆殘餘和恐怖分子。從美軍人數在2005年底增兵到16萬人,和五月的騷亂中被迫調用5萬聯軍部隊來看,伊拉克政府現有的武裝力量,遠遠不足以控製國內的局勢。擊斃劄卡維隻是在士氣上為激勵伊政府軍。
第三,經濟環境上恢複伊拉克的經濟發展。兩院剛剛批準的布什的伊戰新預算中,包括2百億美元的對伊政府援助。而美國政府2003 和2004兩年度裏,對外援助總預算僅為1百30億和1百70億美元。而伊拉克的經濟重建需要至少9百億美元。這樣看來,伊拉克在戰爭中破壞的基礎設施,要靠聯合國和其他源頭來解決了。聯合國每年預算也隻有2百億美元,而且目前他自己也處於財政危機,能拿出來給伊拉克的就少之又少。2005一年,會員國欠費達3億美元。看來重建的主要負擔要有私營部門的投資來化解,然而伊拉克局勢的動蕩已足夠讓風險意識強烈的私營機構望而卻步。
伊拉克局勢的轉變,關鍵在國內安全上問題上。布什的最新戰略,一條關鍵的就是不設定撤軍時間表,因為設定時間表會被恐怖分子視為美國妥協的標誌,從而使伊拉克局勢更為動蕩不定。不過不撤軍就會被外界認為是伊拉克局勢仍不穩定的標誌,那麽來自政府援助預算外的投資也就無從談起。經濟的恢複,豈是兩年內能達成的。兩年內,駐伊美軍又會花掉至少1千億美元(至目前已經花掉近3千億,並以每天10萬美元速度遞增)。兩年之後,布什下台,換上來的不管是誰,撤軍都是無法回避的。
至於伊拉克人民,就要看這兩年中的造化了。如果能夠在兩年內學會用嘴而不是槍解決矛盾的話,10年內經濟進步還會是顯著的。這個國家最大的問題,就是除了石油資源,沒什麽可以立足的產業。在經濟的投入成分裏,與技術、勞動力和資本相比,資源是唯一可以成為武力搶奪的目標的。換句話說,有了資源,具有了可以不勞而獲的rental inc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