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凸雜談

才高五鬥不覺恥,水灌一壇隻作癡。凸情不枉君付意,子誌難琢我化石。
個人資料
賈平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59 凸子塵報:Warren Buffet, Charity和政府優惠

(2006-06-26 13:18:02) 下一個

Various news sources reported in the past two days that Warren Buffet, the second richest man in the world, will start to give away virtually his entire pie of wealth to foundations of charity purposes. Among the receivers is Melinda & Bill Gates Foundation who will share $37,000,000,000 of the $42,000,000,000 that Buffet is planning to donate. I am putting the nine 0s straight instead of using the word billion simply because of my respect of Buffet in two aspects: the great investor and the great giver.

巴菲特這個周末可是給美國乃至世界人民有上了一課。巴老--請允許我這麽稱呼他—曾經這樣對世人說:“根本沒有理由讓將來的小巴菲特們因為他們來自何是胚胎,就能世世代代對世界發號施令。這樣做的公理在那兒呢?”當世人仍然對此還心懷猜測的時候,75歲的巴菲特就這樣決定了。於是世界一片驚奇。這樣的驚奇在美國曆史上不是第一次了。20世紀初,退休的卡耐基鋼鐵公司的大股東安德魯卡耐基(在出售了其股權之後),將其3 億5千萬個人資產盡數捐贈公益事業。對於卡耐基來說言,“在富有中死去的人,死得可恥。”卡耐基方式從此成為西方國家豪富在處理身後財產的效仿目標。

來自私人慈善捐贈,二戰以來一直保持著增長勢頭。以美國來說,60年代的時候,每年捐贈數量在700-1000億美元。到了1998年,這個數字翻了一番多,達到2000億美元。目前的水平在240-250億美元之間,相當於美國GDP的2.2-2.3%。私人的直接金錢捐贈,如果再加上誌願者的貢獻(即以平均工資計價的無償勞動時間),總價值達到美國GDP的4-5%。大家要注意,私人貢獻在社會福利領域的價值,與政府在這一領域的開支相比還是很小。拿美國的例子來說,政府社會福利開支大約是GDP的18%。英國政府的比例更高,達到GDP的28%;而私人捐贈則隻到GDP的3%左右。

從私人捐贈的來源來看,越富有的人越慷慨。在美國,最富有的5%的家庭(家庭財富價值>1百萬美元)的捐贈占所有私人捐贈的42%;而最富有的0.2%的家庭(家庭年收入>1百萬美元)則占到了13%。有人估計,21世紀的上半頁中,美國全國將有50萬億美元的財富在家庭成員換代中倒手;這意味著即使未來的富翁比現在的富翁顯吝嗇,捐贈的增長水平也不會受到大的影響。

捐贈之所以越來越成為社會主流,裏麵的原因有三點值得大家注意:

一,是捐贈為捐贈者本人帶來的社會價值回報。這一點與捐贈的增長和在一起,構成了一種良性循環。社會道德越認同捐贈,捐贈的數量就越多。捐贈的數量越多,社會道德就越認同捐贈。以至於現在,人們對於捐贈所持有的態度,都自然而然的傾向於認可和讚許。當然也有人說,卡耐基把錢花在慈善上,比他把錢花在美國鋼鐵業為這個國家創造的價值小很多,不值得。這種觀點對於的存在隻是個別現象,不具有普遍性了。投資在慈善事業成為一種風尚,一直以風險投資也不例外。即,將風險資金投向有潛力的社會道德型創業公司,比如環保類的,綠色能源類的創業企業裏。哥倫比亞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裏分校的商學院就每年開展一個稱之為Social Venture Challenge 的創業大賽。
二,是各個慈善基金會紛紛雇用職業的捐贈募集人。職業的慈善募資人的出現,對捐贈數量的增長有很大助力。美國各著名高校雇有近千人的職業募資人,而英國的高校就很少。已知的兩所英國高校雇有職業募資人的,也都是美國人。傳統來講,歐洲富人捐贈的願望比美國同類人士低很多。職業募資人有很多募資技巧,比如給與捐贈者合適的回報。這些回報大多不是物質上的,但是合理的形式會師的捐贈者品嚐到最大的精神享受。有研究表明,回報的存在,雖然價值尚不足一提,但卻可以明顯增加捐贈的欲望。
三,是政府所提供的稅收減免。稅收減免是目前西方國家為慈善事業提供的標準行政優惠手段。不過,稅務手段可以說對捐贈的增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卻很難因此作結論說它是捐贈增長的主要原因。事實上,社會道德的認可才是捐贈的主要動力來源。

王振耀說,目前,中國慈善事業發展麵臨三大缺位,一是慈善文化建設,大家的慈善意識都比較單薄;二是慈善組織建設,慈善機構的公信力都有待提高;三是稅收減免額度和程序,額度偏低、程序繁瑣無形中打擊了大家捐贈的積極性。

在中國,社會和政府對慈善事業的認識起步晚。慈善事業發展的問題在於三個方麵,1)人民慈善意識薄弱;2)慈善機構的專業水平和公信力有待提高;3)稅收減免額度偏低、程序繁瑣。正好對應了上麵三個西方國家的良性因素。目前,企業慈善捐款在應納稅所得額的3%以內,企業可以享受免稅待遇,超過3%的金額,企業就得為所捐款項納稅。目前,民政部與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已經就3%的額度進行商榷,已經初步達成共識。這一額度的存在,有中國特色—因為不法企業可以利用捐贈的稅收優惠進行逃稅。

最後提個建議,胡潤能不能百忙中也編一個慈善中國榜。這比他的首富榜更有積極意義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