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不太喜歡龍應台,總覺得她莫名其妙地帶著點說不上的灣灣的優越感,說話的時候總不忘要提我們台灣是民主國家雲雲。而每次聽這話我都想起以色列政府發言人每每麵對媒體關於戰爭與殺戮的提問時,第一句也是我們以色列是民主國家。仿佛這塊魔布可以改變這世界對於人性美醜的基本判斷。可是,哈馬斯的掌權也是人民一票票選出來的呀,為什麽這樣的民主就被就看成是不正確的了呢?
說遠了,對於作者的喜愛大概也是我一直沒有打開這本書的緣故吧。不過,最近實在書荒,在看完了無數無聊的穿越小說後,我還是終於打開了它。這一開,就沒有停,和它一起沒有停下的還有我的淚水,在上班的途中,在地鐵裏,更在心裏。
一直怕看這段曆史,因為從小的教育就是一邊倒的平淡的數據描述,冷靜地讓人疑惑。幾大戰役血流如河,而我們讀到的僅僅是些冰冷的旁白。可是你隻要閉眼想一想,幾十萬人被困在冬日一望無際的平原上的絕望,聚集起的呐喊該是怎樣的悲愴?
可是我還是低估了它的力量。第一次這麽細致地讀到那一串串由失敗者漂流者講述出的家庭與個人的離散,命運在曆史的車輪下被無情並隨機地碾壓下的呻吟從紙麵飄出,一聲聲地砸在心口上。即便是時隔了六十年後,那疼痛依然鮮活地讓人無法繼續。仿佛每翻一頁都要深吸一口氣,才能做好準備迎接下個故事給心靈的撞擊。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越南富國島的故事,那由繳了槍但軍號尚存的樂隊維持下來的中原禮樂,那由孤本《古文觀止》傳承下來的故國文化,在熱帶的小島上遊絲般輾轉,但終於一點點地播種在孩子們的心中。
我們總是說曆史的洪流不可阻擋,可是為什麽這段曆史就像是那泛濫的黃河,太多的泥沙,卻沒有歸向大海的明確性?每一粒渺小的沙塵就是一個人的命運,或沉積於河床但終是魂安故裏,或飄零出海從此顆顆眼淚都是海水的鹹澀。
沒有文字可以記下每一位母親深夜的濕帕,孤燈下的悲愴。但是文字可以記下曆史在那個切片下的血色,被淚水打濕的血色,暈開來,一波一波地淡下來,但卻一波一波地擴展出去。
一個甲子後的我們依然有煩惱,可是,看看曆史吧,我們的煩惱不過是春天裏的感懷,風沙裏吹不散茉莉花香,無論在A世界,還是C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