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內瓦去了無數次,終於可以有段時間去這座城市以外的地方逛逛。首選當然是阿
爾卑斯山腳下的小鎮,去那裏看山看湖,和那牛羊滿山坡。
一般人去那裏,多半會選擇Interlaken,不過我們選的酒店還要往山裏走一站。出
了小小的火車站,穿過典型的瑞士民居,豁然發現酒店在奔湧的溪水邊,山水奔湧
而下,響聲震徹,不由讓我想起很多年前夜宿青城後山的情景,少年往事也略湧了些。
大概因為阿爾卑斯山是石灰岩的緣故,河水都帶著種奶白色,和山下清澈見底的湖
水迥然有異。也因為這個緣故,山溪在照片裏就像條普通的水泥路。比如下麵這張。

hotel

早上推開窗戶,發現浮雲就在觸手可及的半山腰,除了河水奔湧再無其他聲息。
看看當地電視台的山頂webcam傳下來的圖片,也是陽光燦燦,這樣的好天氣當然
最適合上山,一探雪山真容。
發現瑞士火車時間表設計非常合理,雖然上山要轉若幹次,但每次銜接都很連貫,
完全沒有英國火車的混亂。一路上所見的同誌們操著各式語言,但都一水兒的裝備
齊全,非常專業的樣子,唯有俺們,穿著雙平時上班用的平底鞋就來了,完全是付
小姐逛街的樣子。無知者無畏,說的就是我呀!
上點一路的風景照。







少女峰是歐洲的最高峰(貌似俄國的高加索山脈有個更高的,但歐洲人似乎覺得那
不是歐洲的一部分),因其山勢陡峭,進山的火車修了16年才修完。換火車也是因
為火車要走之字形前進,和詹天佑修的嘉峪關鐵路是一個道理。終於到了峰頂已經
是中午時分,買了明信片給老爹寄去,希望他老人家通過幾張小畫能有‘如朕親臨
‘之感。
山頂的建築中有一個冰宮,猜想是如果有同誌不幸在大霧彌漫的天氣上山,至少可
以有點藝術品可以看看。還居然有個印度餐廳,咖喱味在午間似乎格外濃烈。另有
一個完全戶外的觀景台,供遊人們照相。這時候才發現小姐逛街的鞋時如何的不合
時宜,如果不是兩邊有繩索相扶,本主一定是雪地坐滑梯的命!
雖然是初夏,山上的氣溫隻有二三度,加上凜冽的冰風,俺的所有照片幾乎都是亂
發飛舞,配以略帶猙獰和狼狽的凍僵表情。這是才明白為什麽瑞士的國旗是紅底白
字,在雪山的印襯下,它是如此美麗和富有人間生氣。




上完少女峰,還可以去旁邊的雪朗峰看看。此山並不是非常高,但它是眺望少女
峰,艾格峰與僧侶峰這三大峰的絕佳觀景台,攝影發燒友們大多前往。不過等我們
火車汽車的一路轉過去時,天氣已經變壞,售票處那看看山上的實時圖像,決定不
上了。就在轉車的小鎮子溜達下。沒想到歪打正著,小鎮Murren風景絕佳,穿村迤
邐而過,賞了木屋邊上的怒放鮮花,也和悠閑的牛兒們打了招呼,連天氣都好了,
幾座雪山就在眼前。於是找了茶社坐下,和老媽喝了杯長長的下午茶,順便眺望不
遠處玩滑翔傘的年輕人的傘花朵朵於山間飛舞。如果浮生如夢是如此景象,人生大
概也不會有很多抱怨了吧!
再回到酒店的溪水旁已經是十個小時以後,無論是怎樣的馬不停蹄,我們所能看到
的隻是阿爾卑斯山的小小剪影。但第一次我有一種希望可以重訪此地的強烈願望,
甚至想在山裏買個度假小屋應該不錯吧,至少這裏肯定要比英國人紮堆的南法景色
美的多!
也許下次要選一個冬季進山,看看它的硬朗之色。不過即使今後再無緣相見,夕陽
下的雪山景色也已經永遠銘刻於心。任者愛山,智者樂水,那如果山水皆有,山水
皆愛呢?該是聖地聖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