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130)
2007 (81)
2008 (62)
2018 (1)
2019 (1)
這個問題在我心中盤桓了很久了,那就是中國在十年後到底應該怎樣定位自己,而中國現在的定位又是怎樣?尤其是夏天從北京參加回來後,對於這個問題的想法越發強烈了。
我自己的判斷?基於俺是學電子工程的,用咱學術的詞匯描述,俺覺得中國現在給我的感覺還是模擬時代,而西方似乎更能用數字時代來表述。在這裏,我沒有任何貶意,不是說模擬就一定沒有數字好,而是覺得中國似乎長久以來似乎有種‘沒有一定之規,差不多就行了’的習慣。便如模擬時代的收音機,雖然可能噪音多點,但總能將就著聽。而數字接收機則有種懸崖效應,在一定的坎兒之前一切皆美好,但一旦越界,就立馬完玩,啥也聽不著了!
這就是為什麽無論德國製造還是日本製造,一旦到了中國總會有個質量不穩定的問題,因為告訴中國工人扳手要擰兩下,而實際上從一下半到三下都皆有可能!但在西方做不成的事情,到了中國後,左試右試之下往往又可以起死回生!
模擬當然有它的毛病,最重要的一個問題不好定性,因為它不像數字係統,多少就是多少,很好量化。而它,隻有當事人親自體驗過之後,才大概能把問題描述出來。我一直覺得這是為什麽那麽多流行病在中國總不能被消滅於源頭初起時,而非要等到事情大條了,大家才突然明白過來原來這些發生在各地的病症都有關聯!所以很多時候其實不是咱設備不好,而是沒有一個統計匯總的渠道,讓大家共享信息,將事件量化歸類從而更快地得出結論!
那麽十年之後中國會怎樣?這種數模之差會有所改變呢?我覺得,會,但不會很大。因為中國的國情在這裏,咱人工便宜!所以從節省成本的角度上說,人的參與和作用今後仍然要占很大比例!但不幸的是人是所有參數中最不好量化的!就比如交通路況信息,國外人少,所以要依賴攝像頭,就信息匯總到中控係統來統計。而中國,反正咱人力不值錢,於是在每個熱點路段放個交通信息員,想知道路況了打個電話問一聲就行了。這舉措聽著省心,又增加就業,但一旦我們想統計過去一年某熱點地段的交通變化,這放在各路段的交通信息員能起的作用就非常之少了!
今年最熱門的話題是醫改,讓普通民眾看得起病是一方麵,但俺覺得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信息共享統計係統,不要讓SARS,手足病,結實兒,這樣耗費巨大社會成本的流行病可以有再次席卷全國的機會,希望這些也能放在專家討論的議程之中!
寫道這裏才覺得自己走題了。不夠數字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