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風就有雨?
(2008-09-25 08:24:05)
下一個
人們常用“見風就是雨”來諷刺那些根據不成熟的經驗或不完備的理論對事情進行推測的人。道理很簡單,雨來之前雖然經常會刮風,但刮了風不一定就有雨。不過,要是將這句話的意思廣義化,世界上持有這種思維的人還真不少。
例如,幾天前看到文學城門樓上有篇新聞(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0809/news-gb2312-706061.html),題目是“傳梁朝偉因床戲太多 假戲真做數次導致不育”。即使不看內容,你也能發現這個推斷之荒謬。先不說梁朝偉拍床戲時有沒有假戲真做,即使他真做了幾次,頂多也是多過了幾次婚外性生活,如何就能造成生育障礙?床戲之“風”和不育之“雨”實屬風馬牛不相及。
再比如你看一篇文章,剛讀了標題或是第一段,感覺和自己的喜好不合,然後就不讀了,這很正常。但是如果你更上一層樓,胡亂搞個跟貼砸作者一下,那就稀裏糊塗地進了“見風就是雨”的邏輯誤區了。試想,你連文章都沒讀完,怎能寫出一個公正的砸帖?
記得20多年前,瓊瑤的小說很流行,我有一位同事經常公開發表議論,毫不吝嗇地表示著對瓊瑤作品的不屑。當我問他看過瓊瑤哪些作品時,得到的回答居然是:“這種作品都是給小女孩子看的,我還用得著讀它們?我連她的書翻都沒翻過一頁。”當時聽得我隻好目瞪口呆。
當然,有的自“風”到“雨”的推斷表麵上看起來有些道理,但也逃不脫武斷的圈套。隋朝有位非常著名的詩人,叫薛道衡。隋文帝開國初期,南朝陳國尚未滅亡。薛道衡被隋文帝派遣到南方陳國那裏工作。當時南方精神文明比較發達,文人很多,對北方來的學者都有一種輕蔑的心態,這種輕蔑自然也毫無例外地加在了薛道衡的身上。
薛道衡在那裏呆過一年,遇到新春佳節,十分想家。正月初七按照當時風俗叫“人日”,陳朝的高級官員和文人雅士們都聚在一起慶祝。對著熱鬧的場麵,薛道衡鄉愁又起,即席作了一首詩,站起來給大家朗誦起來。
詩的頭兩句是“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薛道衡剛念到這裏,有人撲哧樂了:“就這兩下子還寫詩呀?這兩句和小孩學數數有何不同?聽說這人在北朝算是文學院第一院士,可水平怎麽還不如我家6歲孫子高呢。什麽‘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哪兒跟哪兒呀。這種打油的順口溜誰不會呀,我隨便來一個,叫‘起床才半日,吃飯已兩餐’,哈哈哈哈。。。。”
可是,這“見風就是雨”的嘲笑聲立刻就在薛道衡後兩句詩的朗誦聲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後兩句詩是“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此二句將南方初春之時百花開放大雁北歸的情景和作者的思鄉情結合得維妙維肖,而且與頭兩句的“七日”和“二年”也聯係得天衣無縫。嘲笑的人無語了,另一種議論隨即響起來:“好詩,好詩!果然是名不虛傳呀,薛先生不愧為第一院士!”
薛道衡還有很多詩十分有名。其中“昔昔鹽”一詩中有兩句“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被後人稱為千古絕對。該句描述的是丈夫離家,妻子無心打掃房子,人去室空,結果家裏窗結蛛網,梁落燕泥,淒涼景象讓人感歎。我想那些起來嘲笑薛道衡的文人如果讀過他這樣的作品,就不會武斷地作“見風就是雨”的推測了。
為了各位欣賞,我zt一下他的這首詩(注意,詩中除頭兩句和結尾兩句外,其它都是對聯):
昔昔鹽
垂柳覆金堤,蘼蕪葉複齊。
水溢芙蓉沼,花飛桃李蹊。
采桑秦氏女,織錦竇家妻。
關山別蕩子,風月守空閨。
恒斂千金笑,長垂雙玉啼。
盤龍隨鏡隱,彩鳳逐帷低。
飛魂同夜鵲,倦寢憶晨雞。
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
前年過代北,今歲往遼西。
一去無消息,那能惜馬蹄。
除了被動地使用“見風就是雨”的推理思維外,還有人主動製造出導“雨”之“風”讓那些“見風就是雨”的人上當。為了誘惑別人順利到達某種“雨”境,一些人無中生有,把虛無的“風”刮得嘩嘩響,然後將持有“見風就是雨”思維的人拉進來。前不久老飄看到一篇故事,甚是有趣。講的是上個世紀80年代一個中國農民登基當皇帝的事。此人名叫曾應龍,家住四川。他當皇帝的起因就是來自一個風水先生朋友的造“風”表演。
這個風水先生叫馬興,有一天這家夥忽然頭腦發熱,想了幾句歌謠:“假龍沉,真龍升;河之南,降太平”。他先用糖果做引誘,讓一幫小孩子跟著他背唱這個歌謠,並到處散布謠言,說這個歌謠的作者是在烏江中遊觀音岩附近水域的一條娃娃魚。這條娃娃魚識得人語,每到月明之夜,就跳上岸來頌唱這幾句歌謠。
不出幾天,這個歌謠連同這個謠言就在附近鄉村裏傳開了。馬興見“風”已經刮起來,然後就開始導“雨”。有一天,他帶著幾個人來到觀音岩,耍個魔術從一塊大石頭背後找出一條哇哇魚來。馬興對大家高叫:“嘿,那個唱歌的魚找到了,快來看呀。”
大家一看,還真是,這魚還活蹦活跳的。拿著魚在大家麵前轉了一圈,馬興又耍了個魔術,從那條魚嘴裏抽出來一條紅綢布條,布條上寫著一行字,大家一看,這行字正是那首歌謠。另外,這條魚的肚子上還歪歪扭扭地刻有“大有”兩個字。
到此為止,馬興的造“風”導“雨”活動圓滿成功。周圍的人都在自覺地進行“見風就是雨”的思維了。有人急切地問他:“照此推斷,改朝換代是不可避免了,可是我們到哪裏去找真龍天子呢?”
馬興故意閉目沉思一陣。幾分鍾後,忽然眼睛一亮,對大夥說:“我算出來了,此位真龍天子就是山後曾家溝的曾應龍。”
有人說:“不對吧,曾應龍看上去窩窩囊囊的,怎能當天子?這家夥為了逃避計劃生育,一年前就帶著大肚子婆娘逃到新疆超生去了。”
也有人說:“話不能這麽說,當初劉邦沒出道之前,不也就是個小村長嗎,還有那個朱元璋,也不過是個小和尚出身,可是人家最後還不是都當了皇帝?曾應龍雖然沒當過村長,但小時候在學校也幹過勞動委員嘛。你咋知道人家當不了皇帝?不過,老馬呀,你最好把為什麽曾應龍就是真龍天子的事給大家好好解釋一下。”
馬興說:“我剛才算了一下,曾應龍現在已經離開了新疆,到了河南省新鄉縣。他婆娘已經給他生了個兒子。你看看這歌謠上的‘真龍升’,不正暗合了‘曾應龍’的名字。還有,他現在在河南新鄉,不也正合了‘河之南’。我看這樣,我們幾個趕快到河南新鄉把他接回來,這樣我們都是開國大臣了。”
大家一聽有理,立刻回家拿著盤纏就跟著馬興到河南去迎接天子。這些人一見曾應龍,立馬跪倒在地。曾應龍很吃驚,連忙問是怎麽回事。大家就一五一十地把那個娃娃魚的故事給他說了,並請求曾應龍登基稱帝。曾應龍還謙虛了一會,說自己能力有限,配不上皇帝寶座等等。但最後在大家的勸說下勉強同意了。其實這一切馬興和曾應龍在幾個月前就串通商量好了。
曾應龍立刻封馬興為太尉,牛大全為宰相。其他幾個陪著來的也都有了官銜。大家第二天高高興興簇擁著曾應龍回到了家鄉。馬興還給他披上了一件龍袍,看上去還挺威風。
新皇帝曾應龍就在村委會門口土墩子上召開了第一次禦前會議。會議上一致通過了以娃娃魚身上刻的那兩個“大有”兩個字為國號,改公元1985年為太平元年。冊封曾應龍的婆娘為正宮皇後娘娘,封曾應龍在河南超生的兒子為東宮皇太子,並下詔在附近村鎮廣選秀女,以建三宮六院。
處理完憲政國體等大事後,“大有”國新皇帝曾應龍立刻發布了第一號聖旨,要太尉馬興組織兵馬,準備禦駕親征攻城略地。幾天後,曾應龍率領傾國之兵力發往縣城。數百名“大有”國禦林軍手持鋤頭,鐮刀,菜刀,殺豬刀,剃頭刀,修腳刀等各色兵器,耀武揚威,氣概激昂。太尉馬興手持一麵用破竹篙子頂著的杏黃龍旗走在前麵。龍旗迎風招展,十分壯觀。進入縣城後,眾人呐一聲喊,不費吹灰之力就占領了縣醫院,俘虜了院長醫生護士,並將所有計劃生育用品搜出來銷毀掉。戰鬥結束後,曾應龍就以縣醫院為行宮,慶祝勝利,論功行賞,並召開禦前會議籌劃下一步行動。
幾小時後,得到報告的人民解放軍迅速來到了縣城,並立刻包圍了縣醫院。曾應龍率領“大有” 禦林軍企圖反抗,但由於實力相差太大,最後失敗被俘。成立沒幾天的“大有”帝國就這樣被扼殺在搖籃之中,皇帝曾應龍和他的閣僚們也都鋃鐺入獄了。
後來有個廖亦威到獄中采訪過曾應龍,這裏也給大家zt 如下:
[ZT] 曾“皇帝”在監獄中接受采訪 by廖亦威
【威】:您就是這座監獄鼎鼎大名的土皇帝?
【曾應龍】:應該叫陛下。
【威】:好吧,陛下,您是什麽時候稱帝的?
【曾應龍】:不是朕想稱帝,是朕的十萬臣民擁戴朕登基的。大約十年前,在烏江中遊的觀音岩,爬上來一條娃娃魚,這牲畜會說人話,而且總在月明之夜,從岩裏向外唱一首童謠,什麽“假龍沉,真龍升;河之南,降太平”。後來,連三歲小孩都會唱了,於是這歌謠經過許多小孩的口傳遍了九村十八溝,有位好奇的人叫馬興,是當地的風水先生,一天夜裏,他帶著一撥村民跟蹤歌聲,在“觀音”的嘴裏找到娃娃魚,那牲畜見人不但不逃跑,反而啪啪撲打著尾巴,像迫不及待地歡迎人來。馬興撿起它,從它的嘴巴當眾挖出三尺黃綾,正是那首童謠,而在魚肚皮上,刻著“大有”二字。其時皓月當空,馬興出洞,望月冥思片刻,突然對天地三拜九叩,向大家舉魚布告玉皇大帝的詔示。
朕事先並不知道娃娃魚的事,計劃生育鬧得厲害,鄉幹部隔三過五帶著醫生,挨門挨戶地查超生子女,查出來要罰款,裝在肚皮裏的要拿掉,還號召育齡內男女都去結紮、安環。朕有兩個丫頭,還想要個龍子,就同村裏許多人一樣,悄悄帶著沒出懷的婆娘外出打工,在新疆搞建築七個月,果然天遂人願,有了龍子,按輩份取名延澤。聯不敢回鄉,就領著妻兒到了河南,在新鄉落腳。可還是讓馬興冶算出來了。所謂“真龍升”,正暗合“曾應龍”這個姓名,“河之南”即河南,也有坐北朝南的意思,那麽“新鄉”這個地名正是新天子藏身之地。烏興領著一班臣民,千裏迎駕,見著朕就取出龍袍加之,納頭便拜,山呼萬歲。朕卻之不恭,隻好順應天命,回鄉稱帝,國號“大有”,改公元1985年為太平元年。
【威】:“大有”的合意是什麽?
【曾應龍】:大有者,你有,我有,大家有也。朕登基下的立國禦旨“有地大家種,有錢大家花,娃兒隨便生”,已在臣民中廣為傳頌。
【威】:陛下的疆土有多大?
【曾應龍】:雖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朕實際管轄的也就是湘、貴、川交界,有三縣之地。宰相牛大全在立國之際,專門組織人丈量土地,繪製成地圖,送達四川成都國,湖南長沙國和北京國政府。
【威】:說句不客氣的話,陛下的這個大有國完全是從史書裏照搬來的,包括童謠、娃娃魚顯靈、河南迎駕等細節都是陛下與大臣事先密謀的結果,真沒想到,時過境遷,您老人家還在做皇帝夢。
【曾應龍】:放肆!朕知道你是四川成都國來的什麽記者,又同獄方混得頗熟。但朕有權拒絕你的采訪。
【威】:我不是記者,我隻是一個普通的民情研究者。如果陛下這次不願同我開誠布公地交談,恐怕以後就再難有機會讓人了解您和您的“國家”。據我觀察,您讀過不少古籍,您知書達理,素懷鴻鵠之誌,雖然這種遠大誌向有點過頭,您不想永遠成為世人的笑柄吧?
【曾應龍】:成王敗寇,有什麽值得笑的!您能保證如實地記錄朕的口諭嗎?
【威】:當然,陛下。我保證。
【曾應龍】:話說太尉馬興、宰相牛大全等一班臣民迎駕回鄉後,向朕奏請起事步驟和時機,馬興認為,大有國地理偏僻,人煙稀少;鄉民們受祖宗規矩的約束,傳宗接代的舊意識根深蒂固,計劃生育政策在這兒難以推行。更由於一些鄉幹部的粗暴作風,激起了人們的普遍反感。婆娘們寧願鑽山洞、吃野菜、喝泉水,過野人的生活,也不願做人流。這種害怕斷子絕孫的普遍民情是能夠利用的。牛大全認為,應該讓大有國的開國大臣們深人(和)民間,在老百姓中宣傳生娃兒的權利是天地祖宗給的,當然是生得越多越好,雖然養娃苦一點,但人窮慣了,苦慣了,養一個和養七個、八個也差不多,多一個娃兒就多一份盼頭,誰要是連咱的盼頭都要滅掉,就應該同他幹。經過半年多的發動群眾,大有國的基礎就打好了。於是朕連續頒發幾道痛斥計劃生育為妖術的秘密詔書,號召大有國臣民敞開生,誰要生養十個娃以上,朕就賜封為“誥命夫人”。
正當其時,曾家溝的百歲長老去世了。在山裏,百歲老人的仙逝是方圓百裏的頭等大事,許多人老遠趕來參加送葬。風水先生作為貴賓被請到,他翻山越嶺,忙乎了兩天,終於期尋到一處向陽的風水寶地。逝者靈柩停了三七二十一天。請外山的和尚念經做道場,方選定出瘓日。
按馬興的計算,必須要在太陽剛露頭時落下榿材,百歲長老的香火才會同旭日一般,永遠上升。於是一千多人的送葬隊伍半夜就吹吹打打地起身了,大有國的開國臣民一百多人也混在裏麵,普天之下都是逝者的孝子,朕在這時也不能免俗。大家認為如果能借百年之屍•還魂立國,無疑是天賜的吉兆。繞著山梁盤桓而上的長蛇陣壯觀極了,連星星也暗然失色,並且越朝上,越辯不清哪是星星,哪是火把和人群。牛大全奏道:“陛下,這一切都來自天國呀。”於是跟著朕一道加入嚎喪的隊伍。領頭哪個家夥嗓音特別亮,他頌一句,上幹人就合一句,把山震得嗡嗡直響:“走哇走哇丨不要歇氣哇丨不要抬頭哇丨到天河 ̄上遊丨去投胎哇丨二+年後你又來哇丨娶個大姑娘丨日牝又下崽哇……
【威】:您老人家還挺有詩意的。
【曾應龍】:好戲還沒開場呢。下葬的時辰到了,太尉馬興叉率領十幾位禁衛軍迎著剛露頭的日頭跳神,許多人不由自主地跟著跳起來。宰相牛大全趁機亮出膀子,祭起大有國的龍旗,跺幾跺,搖幾搖,接著從懷裏掏出一把豌豆,揚手一拋,連叫幾盧“變”;人們都彎腰去撿那些人土的神豆,不提防烏雲從山澗底陣陣湧起,一會就遮住了太陽,霎時!電閃雷鳴,暴雨如注,似有十萬天兵天將殺向人間。
【威】:這就叫“撒豆成兵”的把戲了。
【曾應龍】:你還憧點行。眾人被暴雨澆得鬼哭狼嚎,紛紛下施懇求牛宰相收了法術,朕自然準奏。雨過天晴之際,臣民們完成葬儀,隨朕下山,一路豎起招兵旗,四方鄉民紛紛投靠,+幾天聚了數萬之眾。
【威】:什麽數萬之眾?您的判決書我看過了,也就不過幾千受你們愚弄的群眾。
【曾應龍】:君王無戲言。朕還親率禦林軍攻人縣城,占領了縣醫院,趕跑院長,將所有的避孕妖物嫂出,在院子裏堆成小山,點火焚毀。這一驚世壯舉,相當於林則徐虎門銷煙。萬眾歡呼雷動,於是牛宰相馬太尉率文武兩班大臣,著蟒袍持玉笏,依次上朝,行君臣之禮。
【威】:聽說陛下還擁有三宮六院,共四十名嬪妃?
【曾應龍】:那都是牛、馬二位愛卿做的好事!朕曾下詔辭退,說創國伊始,百廢待舉,天子理應與眾臣民同甘共苦,豈有功未成,先思淫欲的理!可眾卿苦苦相勸,言從古至今,天子都是三宮六院,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令不行。陛下不承淫欲的精神值得萬世景仰,但這排場是不能不講的!
【威】:陛下的嬪妃都是哪兒選來的?曾應龍∶縣醫院的女護士都人選了,其它就是文武大臣的公主,但朕日理萬機,連一起廝守了半輩子的皇後也無暇寵幸,哪顧得上嬪妃
【威】:陛下的朝廷也太腐敗了,滿朝都是皇親國戚。我明白你們為什麽要把皇宮選在醫院了。一是女人多,二是大有國的烏合之眾根本就攻不下縣政府。
【曾應龍】:朕一心記著攻醫院燒避孕妖物,召喚民心,把政府和公安局全忘了。後來,解放軍包圍了醫院,朕親率禦林軍迎戰,不幸被虜,而馬太尉卻押著後宮嬪妃,投荷花池自盡殉國,可惜池水太淺,淹不了人。馬卿一時興起,竟舞起大刀片子,斬了兩個嬪妃的頭,唉,亡國之痛,沒齒難忘啊!
【威】:馬太尉和牛宰相不是會撒豆成兵嗎?他們的法術到哪兒去了?
【曾應龍】:牛卿祭起大有龍旗,正要作法,肚子就挨了一槍。好個牛卿,大吼一聲,又向前衝了幾丈遠,可還是倒下了。
【威】:陛下的朝廷也覆滅得太快了!
【曾應龍】:天命也,非戰之罪也!馬太尉拖了命債,被判處死刑。朕與牛卿等一幹大臣均身負重罪人獄。朕就是不服北京國的法!你想想,朕祖祖輩輩的骨頭都埋在這地方,朕的族譜能夠上溯至宋,一幹多年啊,朕還不應該承接風水,建立大有國麽?北京國管轄的地盤那麽大,且四方八麵都要朝賀,還缺一個小小的大有國麽?吾國貧窮,就是因為五穀不豐,人丁不旺,計劃生育一旦落實到戶,朕愧對列祖列宗呀!再說,既使要結紮、安環,做手術,也得通過朕下詔,哪有外國人跑到本國來推行他們的政策的?
【威】:陛下說誰是外國?
【曾應龍】:吾國之外都是外國。
【威】:那我也是外國人了?
【曾應龍】:然也。國與國無論大小,都該平等相處,互派大使,互通關貿,試問如果吾國硬要到你國去推行“娃兒隨便生”的政策,你國能接受嗎?
【威】:這就是陛下申訴多年的理由?
【曾應龍】:然也。
【威】:陛下的朝廷也太小了,如果都鍋您這麽幹,哪全中國至少有幾萬個皇帝要登基。您大約已勞動教養了+幾年了,人(和)民政府對您怎麽樣?
【曾應龍】:朕學過醫,大隊就安排朕做了衛生員,也算廣施龍恩。朕每天也讀報曉得外麵每天都要發生許多大事,而大有國相對封閉、落後,許多年也沒有報上一天朕大事多,朕要在監獄裏勤學習,爭取能早日減刑出去,造福於本國臣民。
【威】:還想稱帝?
【曾應龍】:窮不能立國,這是教訓啊!所以說,要挖窮根,奔富裕,首先就要學習文化和科技。朕過去潛心鑽研古藉,忽視了本土本鄉之外的時代變化,入獄後,朕反而在高牆之內開闊了視野,還報考了函大。
【威】:皇上讀函授大學?這倒是新鮮事。聽說陛下為上學之事還下詔給監獄長和政委,稱他們為“黃、王二大臣”?
【曾應龍】:讀函大需要錢,朕的用意是在表彰黃、王二位管理監獄有功的同時,向獄方征集幾百元學費,不料朕的苦心被誤解。大隊長親臨監舍,把朕好一頓訓斥!
【威】:皇後來探過監嗎
【曾應龍】:朕已將她貶為庶人。
【威】:這麽說您離婚了。兒女改姓了麽?
【曾應龍】:一言難盡。朕的心情不好,不想再談下去了。
【威】:但願我能拉到讚助,支持陛下學完函大。祝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