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雄”在走廊裏出境率很高。各路高手為了英雄俱樂部的會員資格問題各抒己見,很是熱鬧。老飄於諸多高談闊論中的確收益匪淺。學習之餘,老飄不禁勾起侃興,今天也想動動這“英雄”和“文化”兩大雅題。不過,老飄隻求諧趣,不究深達。如果支語片言有冒犯之處,望各路大俠諒解。
記得有一次回國,與老同學們開懷暢飲。豪言壯語之中,突然飄來“酒文化”一詞。老飄乃好學之人,連忙討教其意。一同學說,現在文化是無處不在,世上有一物,必有文化附之,喝茶有茶文化,抽煙有煙文化,
老飄想,既然什麽東西都有文化,這英雄自然也有文化。自從人類出現以後,英雄和美女一直都是曆史舞台上的主角。這美女好辦,定義起來比較方便,原因是這人都有一雙眼睛,而且不同種族不同時代的人眼結構都差不多。當然有時藍眼睛和黑眼睛也打打架,但是共同性還是主要的。不信,你看看每年選出來的世界小姐,環球小姐,不管是白的,黑的,黃的,混的,很少有人說不美的。
可是這曆史上的男主角英雄就不同了。每個種族,每個時代,每個領域,每類人群,甚至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定義。不說外國,就拿中國來說,象西施這樣的終身美女你可以列出不少,但是你要從曆史上找一個終身英雄來,就難了。現在連在舞台上演了900多年的英雄主角嶽飛嶽鵬舉不是也要麵臨下崗的處境嗎。
這究竟為什麽呢?按老飄的理解,這就是文化在裏麵搗亂。下麵老飄就給各位仔細侃侃這文化對英雄是如何影響的。
大凡要成為英雄,必須有下麵方麵的要素:
一. 能力
二. 機遇
三. 業績
四. 知名度
五. 社會文化的認同
這能力就不用多說了,沒有一定的能力不可能成為英雄。第二就是這機遇,沒機遇,那英雄無用武之地,怎麽顯示你是英雄。你想現在我老飄就是有嶽飛的能耐,我也不可能成為英雄,為啥,我哪裏去找金兵去呀。反過來說,要是當時金國皇帝熱愛和平,這嶽飛頂多就是個地主,撐死了也隻能當個湯陰縣公安局長,哪有後來的轟轟烈烈。第三就是業績,它是能力結合機遇的一種結果,沒有業績,再好的能力也隻好埋在土裏。另外,這知名度也很重要,天大的業績,要是沒人給你宣傳也白搭,老百姓不知道你,你到哪裏去當英雄去。你想想,朱元璋的大將常遇春多有能耐,無論比單兵格鬥或是領兵打仗,都比嶽飛強。機遇也不錯,年輕力壯就遇到好主子洪武皇帝。當時把強大的蒙古騎兵都打得落荒而逃,業績方麵不錯吧,可是有多少人知道他,把他當成大英雄崇拜?原因就是沒人宣傳,知名度不夠。
有了前麵四點還不能稱為英雄,還需要這第五點,也就是社會文化的認同。這條很重要,也是現在走廊裏關於英雄俱樂部資格審批的爭議點所在,同時也是這英雄文化所依托的土壤。下麵老飄就以社會文化認同為軸線在三個方麵侃侃這英雄文化。
社會文化認同的第一個因素是英雄的代表性問題。一個英雄總是來自一個國家,一個名族,一個地方,一個家族。這種地域性的社會認同就產生了很多的英雄稱號,如國家英雄,名族英雄,地方英雄,家族英雄。這種英雄往往就有局限性了。如衛青,霍去病,嶽飛都可稱為漢民族英雄。完顏金兀術為金族的英雄,成吉思汗為蒙古族的英雄,努爾哈赤為滿族的英雄。反過來,你說嶽飛是中華民族的英雄,人家蒙古族,維吾爾族,尤其是滿族人家就不幹了。這一點,我們漢人應該理解。
社會文化認同的第二個因素是純文化層麵的。社會主流文化對英雄的認知往往左右英雄的地位,在一個多名族社會裏,這種認同是跨民族的。拿嶽飛為例,按道理這嶽飛是反抗金國的,金國的後裔滿族不應該把嶽飛當成英雄的。可是,恰恰相反,清朝時期,嶽飛的英雄待遇是最好的。清朝政府多次修繕嶽飛在西湖的坐像。為什麽?因為除了英雄的地域性的社會認同以外,還有一個跨民族文化上的認同。這時,嶽飛的英雄體現在他對君王的忠心耿耿,他對外來侵略的不屈不撓,還有他的光明正大。我想這種的英雄品質是包括滿族在內的中國很多民族所推崇的。
社會文化認同的第三個因素是政治層麵的。這種英雄的認知往往出於當時的政治需要由政府輿論來操縱。曾幾何時,張鐵生不也是所謂“白卷”英雄,王洪文不也是反潮流英雄嗎。記得小時候有個姚雪垠把殺人魔王張獻忠還描繪成英雄。 當然現在這些人都不是了,為啥?政治需要變了。理解了這一點,在某種程度上也為目前嶽飛,施琅,鄭成功,吳三桂等人的英雄待遇找到一絲答案。你想,咱中國現在的政治需要是啥,自然是穩定統一,構建和諧社會,還有那個台灣問題。你想想這幾個人中誰對穩定和統一有利,自然第一名就是施琅,第二名就是吳三桂,第三是嶽飛,這鄭成功呀,慘了點,暫時下崗吧,誰讓你當時走的是和陳水扁一條路線。另外這嶽飛也不好,你當時就把民族關係搞得那樣僵,現在讓我們如何在電視劇上描述你?如果象以前一樣歌頌你,還不把北方的非漢民族給惹毛了?
老飄還想在當代中華民族在文化層麵對英雄的認知方麵說兩句。我們中華民族對英雄的要求是越來越嚴格了。很多曆史人物,按照西方的標準和中國古代的標準都可稱為英雄,但是在我們現代的中華民族,不但沒有英雄稱號,反而要冠以以賣國賊的頭銜讓他們遺臭萬年。這就是我們現代中國人在文化方麵對英雄的兩個特殊品質要求所造成的。
第一就是從一而終的品質要求,所有的英雄都要具備這一品質。這要求在在和平年代還容易格守,但是到了改朝換代的動蕩歲月就難了。很多人為了格守這一原則,隻能選擇死路一條。記得以前讀過一個故事,明末清初有一個要飯的,聽到大明朝完了,就絕食了。留下一句遺言:“生為明朝人,不吃清朝飯。”要飯的都這樣,這當英雄的更因該如此了。 如果你不這樣,立刻就有一個非常可怕的詞等著你:叛變。要是對方是不同國家或是不同民族,那就更慘了,還有一個詞,叫漢奸。要是你當時的職務比較高,還要加一個,叫賣國賊。有了以上三個詞的任何一個,你要還想當英雄?活下來你都難了。
其實要是平心靜心想一想,這叛變也分兩種。一種是投靠另一方時,以損害原來一方的利益來得到自己的好處。如把自己原來一方的秘密說出去, 以此得到新主子的賞識。這種行為應該受到譴責。但是,如果你沒有做對不起原來老板的事,我想這叛變就和現在工作跳槽一樣,不應該受到打擊,這就是第二種叛變。其實,我們老祖宗可不是和我們現在一樣,他們對叛徒還是很寬容的,甚至還是重用的。好多英雄人物都是當過叛徒的。如三國時期的劉備,關羽,馬超,黃鍾,張遼,徐晃都是有過叛變曆史的。不過現在就不行了,你要是先加入了GCD,然後再入GMD,那你就完了。就憑這一條,就可以殺你了,你會聽到有人對你說:“可恥的叛徒,我代表人民代表黨,要你的狗命。”然後你就倒在槍口下了。 要是你跑到外國去,更完了,你成了民族的公敵了。看看我們的林大元帥,就是因為這逃跑一步棋,身上所有的光環就沒了。聽說林元帥臨走時悲歎:“我至少還是個民族英雄。”他要是知道現在我們這樣對他,可能他死也不上那破飛機了。
說到這個,又想提提吳三桂了。他是崇禎皇帝的人。當他在為老板抵抗一個敵人的時候,老板的另一個敵人李自成占了京城,然後皇帝老板就上吊自殺了。這下吳三桂除非自殺,不然怎樣也無法從一而終了。當時隻有兩個選擇,要麽投降清軍,要麽投降李自成。如果他要是選擇投降當時連他老婆都搶了的李自成,那吳三桂才真的連豬都不如了。後來他投靠了清軍。清軍對他也很信任,可是這漢奸的帽子是折不掉了。所以他無論怎樣會打戰,也沒有人稱他為英雄。可能在人的心目中,氣節上還不能那個敗在他手下的殺人魔王張獻忠。最後不知道他是不是讓我們漢人罵得生了氣,才最後瀟灑地走了一回,搞反清複明。其實他就是怎麽折騰都沒有用,我們也不會給他平反,原因是他當初沒有從一而終隨崇禎去死。不過話也說回頭,要是那時所有的漢人都從一而終隨崇禎一起自殺,現在這世界上就沒有漢族了。可能全世界的考古學家都在研究這曾經輝煌一時的大漢民族怎麽突然就消失了,最後得出結論,他們象瑪雅人一樣都去了另一個文明世界。
現代中華民族對英雄的第二個品質要求就是寧折不彎。說得再好聽一點就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具體一點,在戰場上不能投降,要拚到最後一口氣,死也不當俘虜。你要是當了俘虜,你這英雄稱號也就沒了。這一點與西方國家以及我們的古代都有很大不同。西漢時飛將軍李廣就當過俘虜,但是漢武帝並沒有輕視他的人格。在現代的美國,很多電影,小說,以及報紙新聞的英雄事跡是以俘虜為主角的。好多越戰時的俘虜還當上了國會議員,該是英雄的人們還視他們為英雄,人們並不因為他們做了俘虜就瞧不起他。可是中國就不同了,記得以前看過一篇關於朝鮮戰爭時期中國戰俘淒慘遭遇的文章。他們回國後,國家就忘記了他們以前流的鮮血,所有的戰功都沒了。俘虜這個恥辱的名詞一直伴著他們的一生。
實際上這種寧折不彎的性格是萬萬不可取的。大家想一下,如果這世界上都是這些人組成,會怎麽樣?肯定天下大亂。人人寧折不彎呀,你憑啥當我老板,要我幹我不願意幹的事情。老婆說憑啥給你做飯,老公說憑啥要我去陪你逛商店。結果會怎樣,都折了,成了一堆粉。要是再想想,如果大家都是寧彎不折呢,這世界可能就美好許多了。大家有事情好商量,互相謙讓一下,都妥協妥協,什麽事情不好解決。要是大家還不相信,我再舉個例子。老飄以前是研究建築材料的,這寧折不彎就像是混凝土,一拉就裂,一壓就碎。這寧彎不折就像是鋼筋,彎就彎,就是不斷。這混凝土要是沒有鋼筋也就隻能做個地下室地麵這類的。當然這寧彎不折也不能極端,不然象棉花橡皮泥一樣也是不能做梁柱之用的。
最後需要提一下的是,老飄隻是瞎侃。很多看法是很幼稚和不成熟的。歡迎大家砸磚。但是看在老飄平時老老實實和和善善的份上,留點麵子。不過也不要太擔心,老飄是寧彎不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