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迎來新市長 Zohran Mamdani,一個帶著理想主義、社會主義氣質和TikTok感的年輕政客。他想要的是公平,但他喊出“百萬富翁稅”的那一刻,紐約上東區的富人紅酒杯似乎都微微顫抖了一下。於是人們在問:富人會不會出逃?
Mamdani 的政策主張很直接:
“你賺一個百萬,我收你兩個點(2%),你賺十個百萬,那更好,多交點。”
聽起來像是 Robin Hood 的現代重啟版,隻不過這次劫的不是森林裏的貴族,而是第五大道上的金融精英。
Bloomberg 的專欄調侃道:“Mamdani 的稅率一出,紐約的私人飛機燃油預訂量上升了 30%。”
當然,這隻是玩笑。
真正的情況是——富人們還沒跑,他們隻是在默默打開 Zillow,搜索‘Miami Beach ocean view’和 德州的上市的房地產。
為什麽他們還沒跑?因為富人不傻。
紐約再貴、稅再高,也有太多讓他們離不開的東西:百老匯的光、華爾街的金、還有“你住哪區”這些永遠的上流社會中的鄙視鏈。
有人說得好:“離開紐約的代價,不隻是稅,而是地位感。”
畢竟,Palm Beach 的派對再多,德州的房子再便宜,也沒人想被介紹成“前紐約客”。
更現實的是,Mamdani 的政策還需要州立法、預算批準——也就是說,現在跑還太早。就像有人在 Tinder 上被右滑後,已經在幻想婚禮地點:節奏太快,容易心梗。
雖然人沒跑,但錢可能已經開始“收拾行李”了。有的銀行家開始把獎金換成股票期權,有的基金經理悄悄注冊了佛羅裏達公司地址。
畢竟,資本最擅長的運動,就是瑜伽——能伸能縮,能屈能伸。
紐約的地產中介也開始察覺異動:
“最近有幾位客戶要求看中央公園‘可以快速出租’的公寓。” 翻譯過來就是:我還住,但你隨時幫我賣。
從市長辦公室的角度,這當然是好事——收富人一點稅,補貼公共住房、地鐵、免費公交。理念是美的,數據也說得通。
問題是,紐約的預算和感情一樣,太複雜。你多要一點,富人不一定走,但他們會開始冷淡;
你要太多,他們就可能消失。紐約是個需要平衡的城市:
Mamdani 想讓富和貧困這兩邊靠得更近一點——隻是,這橋梁得有人買單。
我看就目前來看,富人不會立刻“逃亡”,頂多假裝度假。他們會在邁阿密曬太陽時,嘴上抱怨:“紐約完了。”
可到了天氣暖和了的時候,還是會飛回來,參加大都會慈善晚宴。紐約的富人出逃故事,總像愛情劇:
每次都威脅要分手,但最後都回來了,因為說到底,他們離不開這座讓人又愛又恨、又貴又美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