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lgrim

走遍世事,讀懂文字,感受生活。 思想的旅途,從這裏開始
正文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2025-11-27 05:20:37) 下一個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胖三斤。我們在節日裏盡情進食,火雞,南瓜派,黃油與甜點大快朵頤之後,享受豐盛、溫情與縱欲,等到節後就隻好去YMCA恢複秩序,把體重、體脂和內疚一並清算。心裏我們都明白:又想多吃,又不想胖,幾乎不可能。

這不是意誌力問題,而是現實結構問題。孟子說:“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兩千多年過去了,人類依然在犯同一個錯誤 — 明知不可兼得,卻始終不肯承認很多人以為,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是因為自己不夠聰明、不夠努力、不夠幸運。但真相並不那麽體麵。魚和熊掌之所以不可兼得,不是因為你不夠聰明,而是因為世界不欠你雙份沒有一種會是白嫖世界成功。

有些事情是不能兼得的,你不能又要效率,又要公平,又要自由,又要絕對安全, 又要偷愛情的激情,又要保持婚姻的穩定,作為總統,又要權力,又不玩花樣fair play, 不用計謀,這不可能。通常人們在 年輕時選擇要魚(自由、激情) 年老時開始要熊掌(穩定、安全)。

在現代語境下,魚,是意義、情感、人文、尊嚴、例外、遲疑。熊掌,是效率、規模、速度、優化、可預測性。二者都誘人,也都有理。真正的衝突不在於對錯,而在於,它們無法長期並存於同一套係統中。

我們一邊熱情擁抱 AI,期待效率、降低成本,同時工作崗位穩定,社會不震蕩。效率的本質,是用更少的人完成同樣的事。如果 AI 真正起效,那麽冗餘崗位消失,不是可能發生,而是必然發生。

現代文明最深層的矛盾在於,欲望增長是無限的,資源卻是有限的。我們想要,更大的房子,更多的商品,更快的交通,更低的價格,更高的舒適度;但我們又希望,空氣依舊清新,氣候依舊穩定,自然不被透支,子孫不付代價。

也許孟子的那句話,真正的力量不在“舍棄”,而在承認衝突。承認你吃下的每一口,都會留下些什麽;承認你得到的每一次便利,都會有人或某個未來付賬。一個文明的成熟,不在於獲得了所有可能的“熊掌”,而在於它是否還記得,自己曾經放棄了哪條魚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