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東籬下

隨性的人,喜歡隨心所欲。不管多少,也無論長短,想到了,記下來,就有了這個被稱為博客的東西,且將之命名為採菊東籬下,其實是想悠然見南山。
正文

公章的故事

(2025-11-18 14:51:05) 下一個

公章的故事

(一)公章的威力

 上次,我在《加州行雜記之五》中,談到美國佬多不識公章。其實,我的家鄉同胞中,不識公章的也大有人在。老母親就是其中一位。

 老母早年是僻居鄉野的村姑一個,她的生活中沒有公章的影子。纏小腳半途而廢,操持家務,打點田土,完全不知公章為何物。進城為家庭婦女後,一度官拜街道居委會委員。盡管這委員是由公章來確認的,但她細心照料瀕危病童、幫助陷入困境的外人、探望被關入牛棚的非親屬……所有行事、與人打交道,全憑感覺。雖然此時的親友中,有人因著有公章紅印的紙片而升遷,也有人因著蓋公章的紙片而倒楣,但老母仍不知公章為何物。我比老母長進,但嚐到公章的厲害,也是在中學畢業之後。

  那是實現從紅衛兵到山民轉變的第二年。適逢春節前夕,一群一起落戶到大涼山的中學校友,相約一道返回千裏之外的成都。鐵路未通,搭順風車到達漢源縣時,天色已晚,須住旅店。但因為沒有蓋公章的介紹信,我們成了一夥沒有權利住宿的流民。在那天不幹也會餓死手藝人的年代,【注】這道看似跨不過去的坎,竟然沒有難住我們。我們能夠躲過臘月間在寒風中露宿的黴運,全賴同行中兩位才子。他倆一個寫字,一個雕刻,不一會兒就將一個帶泥的紅薯變成了一顆公章,醺上紅色印泥,然後一張天衣無縫的公社革委會介紹信就完成了。

 那一次算是體會了公章的威力。但洞悉公章的奧妙,又等了10多年時間。

【注】千年俗語說:‘天幹餓不死手藝人’。

   (二)公章的奧妙

 10多年後,川大附近的九眼橋頭,頗為紅火的生意之一是刻章。雖說有規定,公章必須由公安局核準的店承接。但從樣印上看實在不敢恭維的這些攤位,卻公、私章生意照接不誤。

 我大學裏有一位很令我佩服的徐姓同窗,書法和篆刻都十分了得。加上聽說古文豪都是書畫不分家,治印均屬高手,我因之將刻章歸為藝術創造的腦體結合勞動。可我萬沒想到,改開才10來年,這藝創竟如此普及。也沒深想,為何這下嫁於街頭的藝創,會成為一項紅火的生意?後來在出差外省的途中,才找到了一點答案。

 那次出差的目的地不是一個。中途換乘列車,上車後到10號車廂登記臥鋪。負責登記的列車長,坐在隔開人們視線的一個小格子間裏,讓人聯想起賣燒臘製品的櫃台,總有一點被人克扣斤兩卻又無可奈何的感覺。這時隻聽排在我前麵的老兄說:‘有軟臥嗎?我換一張軟臥。’列車長接過老兄遞進去的介紹信後不久,從格子間裏發出聲音:‘你不能坐軟臥。要縣團級以上才能坐。’老兄說:‘憑什麽說我不是縣團級呢?’列車長:‘你看,你那公章那麽小,能是縣團級嗎!’

 啊,車馬有級差,單位有級差,這公章也就有了級差,而公章的大小就可改變人的級差待遇。我對九眼橋頭刻章生意的紅火,多少有了一點頓悟感。看來,犯罪學講得有點碼門:走投無路和利益誘使,都可能讓人鬥膽犯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ko5tabn 回複 悄悄話 從一個小小的印章,到它所代表的身份、地位,甚至是權力,公章真的能在很多時候決定一個人的可能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