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快意不過如此
9 月的最後一天,天氣剛剛好——12 度,不冷不熱。
早上在 Mancini,25 個人把球場打成了“全天流水席”:場上奮力揮拍,場下歡聲笑語,連秋風都不好意思插話。
每一次球拍掠過空氣的聲音,都像在提醒我們:生活可以很快樂,也可以輕盈隨意。
打完球後,我們七人騎上單車,沿著 Stonebridge Trail 出發。
隊伍由 Yunfa 領頭,Gary 和 Deyang 的車裝備齊全,紅色在秋景裏特別醒目,騎起來像流動的光點。
玉竹久未騎車,卻騎得輕鬆自在;Hongyan 和 Xinzhi 穩穩當當;我那輛公路車在碎石路上下坡時容易打滑,隻能推行——那一刻,竟有種重回小時候騎“28 大杠”的感覺。
這支隊伍很有默契:有人領頭,有人壓後護航;有人掉隊,大家就停下來等。
騎行不僅是體力的較量,更是默契的練習。車輪碾過碎石,發出“沙沙”的節奏,像為旅程打著拍子。
風吹過,樹林像合唱團;河水蕩起漣漪,陽光跳躍其上,像自然在配樂。
途中休息時,Yunfa 背出的那袋沉甸甸的橘子派上了用場。
大家邊剝橘子邊笑,酸甜味混著秋天的空氣,像家裏的下午茶。
Deyang 把水瓶放在車上讓我隨時取用,還讓我試騎他的酷車,讓我一度錯覺自己是專業騎手。
Gary 壓陣護航,總是最後一個進場,確保沒人掉隊。
他們倆還特地從 Kanata 驅車過來,每一次長途奔赴,都是友情最好的注解。
玉竹的妻子 Lesley 因腰傷未愈,沒打球也沒參加騎行,隻在附近散步。雖然不在隊伍中,卻始終在場,用溫婉的氣質和默默的陪伴,為玉竹,也為我們加油。
Ma 因要上班,隻參加了打球,但那份重情重義的支持,就像一杯喝不完的溫熱茶。
他能寫詩,各種球類都玩得滴溜轉,是我們隊伍裏的靈魂之一。
我心裏暗暗記下:下次,一個也不能少。
騎行歸來,大家進了 Lucie 的酒吧 —— Sonny’s Bar and Grill。
燈光溫暖,空氣裏混著木香與雞尾酒的味道。Lucie 親手調了我的伏爾加,紅得晶瑩,甜而不烈。
她力薦的英式炸魚片外焦裏嫩,配上兩款她親手調的醬 —— 一個辣、一個酸,不蘸也香得很。
啤酒爽口,菜肴量足,大家邊吃邊笑,笑聲和酒杯清脆聲交織,把酒吧染成了我們的節日現場。
順理成章地,我們提前為我和 Lucie 慶生。
周五才是我們的生日,但這場聚會仿佛是友情的前奏。
生日隻是個理由,真正的禮物,是大家都在。
我們邊吃邊喝邊笑,還順勢立下約定:以後每個月都要聚一次,為當月的壽星慶生。
生日從此不再是一個人的日子,而是友情的延伸,是我們共同的節日。
更巧的是,Yunfa 的生日也在 9 月。
三重奏的慶祝,把騎行的沙沙聲、酒杯的叮當聲、生日歌的旋律交織在一起,連秋天都被染得更加豐盈。
10 月 3 日:正式生日場
早上在 Mancini 練球,教練笑著誇:“球感真好,就是平時練得太少。”
我也笑著點頭——這評語簡直堪比生日賀詞。
上午揮汗,晚上繼續在學校健身房運動,仿佛想在新的一歲裏先證明:體力還行!
我帶去了 Costco 的大蛋糕,據說能分給 48 人吃。
攝影師 Jason 是專業攝像師,現場掌鏡,角度分明、氣氛拿捏得剛好。
我、Lucie、女兒、英妹、Xinyu,還有高中生球友, Lily、Leo……大家一起吹氣球。
她們肺活量大,氣球吹得又快又大;我鼓著腮幫子、瞪著眼,幾乎用了吃奶的力氣。
氣球綁在球網邊,我和 Lucie 在場上對打,大家在場邊圍觀,笑聲一浪接一浪。
接著點蠟燭、切蛋糕——那一刻恰好定格在 10 點 03 分,與 10 月 3 日的生日時間完美重疊。
近 30 人一起唱生日歌,笑聲燦爛如燈。
Leo 擔任主持人,果然有播音腔;Lily 是活動策劃人,組織力滿分——以後活動 PPT 有這兩位不愁了。
她陪我們一直到最後。學校工作人員看我們歡樂,也笑著說:“你們蛋糕剩這麽多,就都留給我們吧。”
當天我吃了三種蛋糕,收到了喜歡的“白色戀人”巧克力,還有一個漂亮的包包。
女兒寫的生日卡片更讓我差點破防——稚嫩的字裏全是心意。
幾天前說好的約定,在這一刻變成現實:打一場球,騎一段路,喝一杯酒,再順便慶個生——這就是秋天給出的答案。
球場的笑聲、騎行的沙沙聲、酒杯的叮當聲,還有蛋糕的甜香,全都被時間溫柔地收好。
回看那一刻,人生快意不過如此。
有人與你同行,有人惦記你,有人陪你吹過秋風、踩過落葉,看楓葉紅了一半、鬆針鋪成地毯。
原來幸福從不遠,它就藏在球場的光影裏,藏在每一次相視一笑中。
於是我們約定:
以後每個月,都要聚一次,為每個人慶生,也為友情舉杯。
日子平凡,但因為彼此的存在,就成了一生裏最值得收藏的光。
寫字這件事,有時像對生活撒嬌,有時像對世界告白。
你說喜歡,那我就繼續撒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