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2025年9月13日,渥太華南區的陳氏越南米粉店。推門進去,空氣裏彌漫著牛骨湯的香味,薄荷葉清清爽爽地鋪在桌邊,像是特意來伴舞的綠色音符。
這一頓飯,不是什麽排場十足的宴席,也不是精心策劃的儀式感時刻,隻是 Mylan 28 歲生日後的延遲慶祝。她帶著新男友 Tony,一起坐在米粉店的桌子邊。沒有鮮花,沒有紅酒,有的隻是米粉、烤鵪鶉,還有一盤酸甜口的烤肉。分量大得驚人,湯底鮮美得讓人一口接一口,隻是喝到一半,忍不住懷疑——味精大概比愛還慷慨。
Tony 細心地把鵪鶉撥開,遞給 Mylan 一塊:“Here, try this, it’s really good.”
Mylan 接過來,輕輕咬了一口,笑著說:“Mmm, crunchy on the outside, tender inside.”
他們說話不多,聲音低柔,卻帶著隻有戀人間才懂的默契。
看他們坐在一起,肩膀幾乎要碰上,眼神裏帶著小火花。Mylan 低頭喝湯時,Tony 順手替她把垂下來的頭發輕輕別到耳後;她抬頭的時候,兩個人目光一撞,像是被點亮的小燈泡,亮得讓人心裏一熱。那一瞬間,他們的“第一次見家長”現場,隻不過考題不是房子車子,而是——一碗米粉能不能吃到最後一口。
我這一生,也許錯過了某些甜蜜。但看著他們笨拙卻真心的甜,我竟也發自內心地笑。原來浪漫不會消失,它隻是換了個角度回到我身邊。米粉滾燙,薄荷清涼,烤鵪鶉外焦裏嫩,愛情呢,就藏在這些日常的小細節裏。
買單時,Kyle 原本隻打算替 Mylan 和我們付賬,Tony 自己付自己的。但 Mylan 早就悄悄給爸爸發過話:“Dad, please just include Tony’s, I’ll transfer you later.”
這一小小的舉動,讓 Tony 沒有尷尬,Kyle 也保持了長輩的體麵。小細節裏,藏著她的心思與體貼。
如果這事發生在中國,場景恐怕會大不一樣。第一次見家長,得開一桌子菜,魚蝦螃蟹、雞鴨牛羊,桌子轉起來像旋轉木馬。男生要提著沉甸甸的禮盒,茶葉、紅酒、保健品,甚至“未來嶽父母豪華大禮包”。飯桌上的話題八九不離十:收入多少,房子在哪,打算什麽時候結婚生子。氣氛更像一場考試,分數由長輩打,及格與否全看細節。
而在這裏,在加拿大,一個簡單的米粉之夜,就成了第一次見家長的全部。沒有繁文縟節,也沒有過多比較,隻有熱騰騰的牛肉米粉,一盤焦香的鵪鶉,還有一桌人之間自在的氛圍。其實,也挺好。
看著他們倆的樣子,我的心忽然軟了。為他們高興,衷心祝福。願他們的未來像這碗牛肉米粉一樣,平凡卻暖心;願他們的愛情像薄荷葉一樣,清新自然,就算是生活的尋常日子裏,也始終留有一抹清涼和香氣。
而我自己,看著他們的甜蜜,不知不覺也被這氣氛感染。仿佛自己也重新戀愛了一次。那種久違的心動,就像從米粉湯裏升起來的熱氣,把人整個包住,暖得讓人舍不得散去。
所以,下次誰再問我:浪漫會不會老去?
我大概會笑著回答——不會,它隻是換了個地方,約你在渥太華的米粉店見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