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諾貝爾和平獎應授予彭立發

(2025-07-07 23:28:40) 下一個

諾貝爾和平獎應授予彭立發

彭立發,1974年出生於黑龍江泰來,網名“彭載舟”,被譽為“四通橋勇士”。2022年10月13日,在中共二十大前夕,他孤身在北京四通橋懸掛橫幅,喊出“不要核酸要吃飯!不要封鎖要自由!不要謊言要尊嚴!不要文革要改革!不要領袖要選票!不做奴才做公民!”及“罷課罷工罷免獨裁國賊習近平”,直擊疫情封控的民生苦難與政治壓迫。這場抗議如驚雷,刺破高壓沉寂,點燃“白紙革命”,促成全國抗議浪潮,最終迫使當局放棄“清零”政策。他的壯舉震撼全球,獲美國議員加拉格爾提名諾貝爾和平獎,稱其“讓世界聽到中國人的尊嚴呼聲”。然而,彭立發付出了沉重代價:秘密羈押兩年多後,近日被以“尋釁滋事罪”和“縱火罪”判刑九年,已入獄服刑,家人受監控,下落曾長期不明。他的抗爭與劉曉波、達賴喇嘛一脈相承,理應成為第三位獲諾貝爾和平獎的中國人。

彭立發的行動在高度監控下展現非凡勇氣,精心策劃橫幅與擴音器,傳遞人民心聲,迅速傳遍全球,激發海外華人從洛杉磯到倫敦的重現抗議。他的抗議不僅是個人犧牲,更是對極權的挑戰,促成1989年以來最大規模公民運動,體現諾貝爾和平獎“促進民族和睦”的精神。九年刑期暴露當局對其影響力的恐懼,獲獎將是對人權壓迫的譴責。

劉曉波,2010年和平獎得主,因《零八憲章》倡導民主,獄中去世,空椅象征其犧牲。達賴喇嘛,1989年獲獎,以非暴力尋求西藏自治,遭中共汙名化。兩人以和平抗爭極權,與彭立發精神相通。彭立發的獨特貢獻在於:他以一人之力改變政策走向,獲全球共鳴,象征全民覺醒。

若彭立發獲諾貝爾和平獎,奧斯陸的空椅將再次提醒世界:中國自由之路漫長,但勇士呐喊永不熄。願彭立發與劉曉波、達賴喇嘛並列,永載自由史冊。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