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一揮衣袖,香港四大才子都走了
香港四大才子——金庸、黃霑、倪匡、蔡瀾,這四個名字,曾經是香江文化的金字招牌,點亮了一個時代的星空。2025年6月25日,蔡瀾在香港養和醫院悄然離世,享年83歲。至此,四大才子全部仙逝,揮一揮衣袖,帶走了香港最風流的歲月,留下我們這些看客,站在時代的尾巴上歎息。
先說金庸,查良鏞老爺子,武俠小說的神級存在。《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天龍八部》,哪一部不是讓人讀得熱血沸騰,恨不得立馬提劍走江湖?他的筆下,有俠骨柔情,有家國大義,硬生生把紙上的刀光劍影變成了幾代人的精神烏托邦。你嫌他寫得太誇張?哼,哪個少年沒夢過自己是楊過,斷臂仗劍,瀟灑一生?金庸的江湖,不僅是故事,更是一種文化符號,教人義氣,也教人看淡愛恨。2018年10月30日,他走了,武俠世界的燈就此暗了一半。
再看黃霑,這位“霑叔”,香港樂壇的詞曲教父。《上海灘》的豪邁,《滄海一聲笑》的狂放,《我的中國心》的赤誠,哪一首不是唱到骨子裏?他的詞,像街頭巷尾的老酒,粗糲卻醉人,帶著點痞氣又滿是深情。他和倪匡、蔡瀾搞的《今夜不設防》,幾個人叼著煙、端著酒,聊女人、聊人生,硬是把訪談節目整成了香港最地道的深夜茶餐廳。2004年,他因癌症先走,留下的歌聲還在九龍街頭回蕩,笑聲卻已成絕響。
倪匡,科幻界的怪才,衛斯理係列寫得腦洞大開,飛船、外星人、異次元,啥都敢寫。你說他故事扯?拜托,科幻不扯還叫科幻嗎?倪匡的厲害,在於他能把天馬行空寫得讓你半信半疑,讀完還想再翻一頁。他跟黃霑、蔡瀾在節目裏吹水,聊起八卦來眼睛發亮,尺度大到現在的綜藝導演得嚇得躲桌子底下。2022年7月3日,他走了,帶走了香港科幻的最後一塊拚圖。
最後是蔡瀾,號稱“食神”,但遠不止吃吃喝喝。這位潮州老兄,留學日本,跑遍世界,電影監製、專欄作家、美食家,樣樣玩得風生水起。他的文字,像茶餐廳的奶茶,簡單卻有滋味,句句透著人生況味。你說他雞湯?嘿,蔡瀾的雞湯可不膩,他告訴你人生無常,吃好喝好最重要,愛要熱烈,散要灑脫。他監製的成龍電影,拳拳到肉;他開的蔡瀾美食坊,暴暴茶、鹹魚醬,哪樣不讓人流口水?2023年喪妻後,他散盡家財,住維港海景房,喝茶打遊戲,活得像個老頑童。6月25日,他撒手而去,骨灰撒海,不設儀式,灑脫得讓人想叫好。
這四位才子,就是香港文化的活招牌。金庸的武俠是精神燈塔,黃霑的音樂是時代脈動,倪匡的科幻是腦洞狂歡,蔡瀾的美食與雜文是生活煙火。他們聚在一起,煙霧繚繞,酒杯碰撞,聊八卦、談人生,金庸還老愛搶著買單。如今,他們全走了,帶走的不隻是才華,還有那個香港最輝煌的年代——電影耀眼、音樂動人、文學風流的黃金歲月。
要說最受尊敬的,嘖,非金庸莫屬。他的武俠小說,早已不隻是故事,而是華人文化的根,影響了幾代人的價值觀。蔡瀾自己都說,金庸是大宗師,他隻是個跑龍套的。黃霑的詞、倪匡的科幻、蔡瀾的美食,各有各的妙,但金庸的江湖,承載了俠義與豁達,連其他三位才子都得拱手認服。他的影響,深遠得像維港的夜景,永遠留在人心。
四大才子揮一揮衣袖,走了,留下的香港文化江山還在,但那份肆意風流、才氣縱橫的味道,怕是再也找不回來。就像蔡瀾說的,人生好玩,過一天算一天。如今,他們在天上繼續他們的茶餐廳夜談,我們隻能翻開書、聽首歌、吃頓飯,在回憶裏追尋那個屬於他們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