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個偉大"同誌"《人民日報》又搞搞新意思

(2025-07-10 03:16:55) 下一個

有個偉大“同誌”人民日報又搞搞新意思

喲,人民日報又整活兒了!7月7日,陳其浩同誌一篇《稱呼與風氣》,滿腔熱血地呼籲“同誌”稱呼重返C位,誓要讓社會風氣“重歸淳樸”。這架勢,簡直像羅大佑的歌詞翻新:“有個偉大‘同誌’搞搞新意思!”許家印喊許同誌,馬雲叫馬同誌,統統告別“老板”這俗氣稱呼,個個化身革命小夥伴,齊心協力奔向“淳樸”新時代。聽起來多振奮人心!可這“同誌”二字,擱在2025年的現實裏,到底是神仙操作,還是自找的尷尬?咱們得好好掰扯掰扯。

先說這“同誌”情懷,陳同誌寫得那叫一個情深似海,仿佛一喊“同誌”,就能穿越回那“民風淳樸”的黃金年代,人人平等,誌同道合。可惜,時代早就不是那個時代,“同誌”這詞兒也早就不是當年的小清新。在革命歲月,“同誌”是階級劃分的鐵標杆,地富反壞右?對不起,直呼其名,想當“同誌”?門兒都沒有!如今呢?陳同誌卻要搞個大雜燴,甭管你是許家印這樣的大地產商,還是馬雲這樣的大資本家,統統“同誌”上陣!這操作,簡直是階級立場的180度大轉彎。許同誌、馬同誌,聽著挺親切,可按當年的邏輯,這幫“大地主”“大資本家”哪有資格擠進“同誌”圈?陳同誌這“新意思”,是想讓“同誌”變成萬能膠,誰都能粘上?還是說,人民日報覺得2025年的風氣,已經“淳樸”到連階級標簽都可以扔進回收站了?

更別提“同誌”這詞的另一重身份——同性戀的代名詞。陳同誌大概沒刷過短視頻,壓根兒不知道“同誌”在網絡時代早就被賦予新含義。滿大街喊“同誌”,怕不是要鬧出世紀誤會?想象一下,你在奶茶店喊聲“同誌,珍珠少放點”,店員一臉懵,旁邊的小姐姐拋來個意味深長的眼神……這畫麵,堪比年度喜劇!陳同誌一心想用“同誌”喚回“淳樸”,卻沒算到這詞兒在年輕人嘴裏,早就從革命符號變成了調侃梗或亞文化標簽。硬推“同誌”上位,不但喚不回純真,怕是還得讓路人笑到噴奶茶。

文章裏,陳同誌還義憤填膺地批判“老板”“頭兒”這些稱呼,覺得它們助長了官員的“畸形心態”,讓人忘了“公仆”的初心。嘖,這邏輯多眼熟,活脫脫是“喊啥決定人品”的玄學!可真要細究,許家印被叫“許老板”時飛揚跋扈,改叫“許同誌”就能立地成佛?馬雲被喊“馬老板”時資本逐利,換成“馬同誌”就能心係蒼生?這“同誌”的魔力,未免被陳同誌吹得太神乎其神。稱呼不過是語言的外套,社會風氣的內核,還得靠真刀真槍的製度和行動去撐。光靠喊幾聲“同誌”,就能讓風氣“淳樸”?這比賣保健品的廣告詞還虛幻!

更絕的是那段“陳秘書”的感人故事,鄉親們詩詞送別,稱呼樸實,感情真摯,聽著像偶像劇的高光時刻。可惜,這跟“同誌”有半毛錢關係?“陳秘書”是職務稱呼,不是“同誌”的功勞。硬把這故事塞進來,簡直是給“同誌”強行加戲,邏輯跳躍得比蹦迪還歡。陳同誌還順手吐槽“老師”“先生”被叫濫,可他咋不想想,“同誌”要是真滿街喊,怕是也得濫到跟“美女”一個命運——從真誠到油膩,隻差一個表情包的距離。

說白了,人民日報這篇“金台隨感”,想用“同誌”這根小牙簽,撬動社會風氣的大鐵球,結果撬得東倒西歪。喊“同誌”就能讓社會“淳樸”?那還不如喊“親”來得實在,至少淘寶客服還能秒回!陳同誌的文章,表麵是懷舊,實則是把複雜的社會問題簡化為一場稱呼的過家家,情懷滿滿,幹貨空空。地富反壞右的年代早成曆史,“同誌”的階級標簽也該進博物館。硬要讓“同誌”滿街跑,不但喚不回“淳樸”,還可能鬧出滿城笑話。

所以,親愛的陳同誌,您的“同誌”夢,怕是得在2025年的現實裏撞個鼻青臉腫。偉大“同誌”人民日報的“新意思”,聽著新鮮,可惜治不了社會風氣的病。許同誌、馬同誌的稱號,喊著親切,卻改不了時代的底色。想讓風氣好起來,還是少點“新意思”,多點真動作吧。畢竟,喊破嗓子,不如幹出點實事兒。人民日報,下回能整點硬核的嗎?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