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製度視界 史識即興隨筆

鄒英美美德, 製度文明筆記,海外原創,即興隨筆,筆落於Lake Michigan與The Pacific Ocean之間。
正文

羅斯福的稅收製度地圖與川普時代的財政主權

(2025-11-26 09:26:37) 下一個

《文明係列製度財政篇(特別章)》

羅斯福的稅收製度地圖與川普時代的財政主權

前言

美國現代財政史上,隻有兩個時代真正改變了國家的財政主權結構。

第一個是羅斯福的新政與戰爭財政,稅率從79%一路推到94%,構成美國財政史上的製度極限。

第二個是川普時代的財政主權重組,以減稅、關稅和美元體係作為三條同時推進的製度線索,把美國帶入新的財政競爭時代。

兩者相隔近百年,但共同點極其清晰:

當美國認為國家命運受到威脅,財政主權便會被重新定位,資本與國家之間的關係也會隨之重排。

本章將同時展開兩個層次:

羅斯福如何在19361944年構建高稅製地圖,以及川普如何在20172025年徹底改變美國的財政主權方向。

一 羅斯福的稅收製度地圖:從79%到94%的製度背景

1

羅斯福稅製的本質不是反資本,而是戰時財政的國家征召。

1936年《富人稅法案》將最高邊際稅率從63%升至79%。

這不是意識形態,而是大蕭條後美國需要整合資本以支撐國家重建。

2

第二階段來自二戰。

1942年《稅收法案》把最高邊際稅率提高到88%。

進入戰時,美國財政開支暴漲,軍事工業和國家實驗室的投入達到史無前例規模。

高稅率是戰爭財政的自然結果。

3

1944年《戰爭稅收法案》把最高邊際稅率推到94%,形成美國曆史上最高的名義稅率。

但其目標群體極其有限,隻有不到0.1%的頂端收入者真正觸及這一邊際。

更重要的是,實際稅負遠低於名義稅率,通過扣除、企業化結構和信托機製,實際有效稅率多在40%50%區間。

4

高稅率製度在財政史上的地位具有例外性。

美國學界普遍稱其為戰時財政例外製度,而非可持續製度。

羅斯福從未計劃讓94%稅率成為和平時期製度,而是將其視為國家動員與國家生存狀態下的臨時結構。

5

從製度角度理解,羅斯福的稅製不是殺富濟貧,而是資本義務化。

即讓資本在國家緊急狀態下貢獻額外收益,以確保工業能力與兵員補給體係不中斷。

因此,羅斯福既不是社會主義者,也不是反市場者,他依然依賴資本體係來支撐國家機器。

6

因此,美國財政史對羅斯福稅製的主流評價是:

他把資本納入國家動員體係,而沒有摧毀資本本身。

這是一種罕見的極端狀態下的國家資本協作製度。

這就是羅斯福稅製地圖的本質:

極端稅率、例外狀態、有限適用、資本義務化、國家優先。

二 羅斯福時代的製度邏輯:高稅率為何不會被繼承

1

戰後,美國立即將最高邊際稅率從94%降至70%77%區間。

原因很簡單,高稅率的長期成本遠高於短期收益。

它會削弱投資激勵、破壞再投資複利鏈、導致資本外移。

2

高稅率的最大殺傷力來自複利的斷層。

當利潤無法滾存,資本積累就會失去長期動力。

這也是為什麽現代美國民主黨的所有加稅主張,都遠遠達不到羅斯福時代的程度。

3

羅斯福稅製隻能存在於兩個條件:

國家生死攸關

戰爭財政全麵動員

離開這兩個條件,高稅率就會變成摧毀資本複利機製的製度陷阱。

羅斯福實踐證明了一點:

國家可以讓資本短期讓渡收益,但無法長時間壓製資本的複利結構。

三 川普的財政主權:一個與羅斯福完全不同的製度時代

川普時代的財政邏輯與羅斯福正好相反。

羅斯福通過提高稅率獲得財政主權,

川普通過降低稅率、提高關稅、擴張美元主權來重建財政主權。

兩者分別代表了美國曆史上截然不同的兩種財政時代。

五 川普第一任期(20172020):財政主權的第一次重組

川普的核心行動有三條線:

1

2017年減稅法案將企業稅從35%降至21%,是美國稅製近40年來最大幅度的結構性減稅。

目的不是刺激短期消費,而是恢複資本的複利滾存能力。

2

以關稅代替財政擴張,對中國施加體係性的貿易壓力。

這是貿易財政的回歸,關稅成為財政武器,財政進入主權層麵。

3

利用美元體係作為美國的長期財政錨。

減稅減少財政收入,但美元體係的全球吸附能力在補全財政缺口。

四 川普第二任期(2025):財政主權進一步中央化

2025年後,川普的財政主權進入新的結構:

1

創世使命將科研體係國家化,其財政開支不再依賴傳統稅收,而是依賴聯邦主導的資本驅動。

科研本身成為財政能力。

2

關稅體係在2025年全麵擴張,形成一種新的製度關稅,目的在於讓全球產業鏈為美國財政提供外部輸入。

3

AI、能源與軍工結合,形成產業財政,即未來財政能力部分來自 AI 能源體係的產出,而不是傳統稅收。

川普時代的財政主權,本質上是一種現代財政的製度創新:

稅收不再是核心,主權工具才是核心。

四 羅斯福與川普:兩個製度時代的財政比較

羅斯福:

以稅率為財政核心

通過高稅率征召資本

財政=國家生存需要

製度是動員式、強製式

川普:

以主權工具為財政核心

通過減稅、關稅、美元體係與產業國家化來重構財政

財政=國家競爭能力

製度是吸引式、再組織式

羅斯福代表舊財政時代

川普代表新財政時代

兩者共同點是:

當美國需要重整國家能力,財政主權就會被重新結構化。

不同點在於:

羅斯福依賴稅率

川普依賴主權工具

製度餘響

羅斯福的高稅率告訴我們,國家在極端狀態下可以通過稅製征召資本。

川普的財政體係告訴我們,現代國家可以不依賴高稅率,而依賴主權工具本身來重構財政能力。

兩者相隔近百年,卻共同構成了美國財政主權的兩極結構。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