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係列製度貨幣篇(前瞻章)》
螺旋的繁榮:從放水到AI的資本自燃機製
導言
2025年9月7日,鮑威爾正式宣布降息,標誌著美聯儲從名義緊縮回歸實質寬鬆。
而在此之前,從4月市場探底以來,標普500指數已完成V型反轉,累計上漲約21.3%。
同一時期,歐洲、日本、加拿大股市亦集體上揚。
這輪反彈並非企業盈利的自然回升,而是製度預期的提前兌現世界重新進入了放水與科技並行的時代。
但不同於以往,這一次不僅有流動性,還有AI帶來的生產力革命。
於是,一個新的問題浮現:
當貨幣與技術同時釋放能量,全球資本市場的膨脹,是短暫的幻覺,還是進入了一種全新的、螺旋式的繁榮機製?
一、放水的製度慣性:信用的再通脹
美聯儲的降息,不隻是政策轉向,而是製度慣性的自我實現。
過去十年,全球經濟增長越來越依賴信用擴張,而信用擴張又依賴低利率與央行資產負債表的持續膨脹。
當債務規模大到無法以稅收償還,唯一的出路就是讓貨幣貶值放水成為政治上最溫和、最民主的解決方式。
因此,每一次量化寬鬆並不是偶然,而是製度的必然。
這是一場以貨幣幻覺延緩真實危機的製度性自救。
然而,2025年的特別之處在於,貨幣不再孤獨地擴張AI出現了。
二、AI敘事的現實支點:生產力的加速與再分配
AI革命並非虛無的資本敘事。
它已在生產力上留下可量化的印記:
美國非農部門單位產出三年增長7.4%,勞動替代率在多個服務與製造領域超過50%。
AI讓勞動的邊界被重寫,也讓資本重新發現生產力紅利的來源。
於是,放水不再隻是印錢,而成為了放大生產力的製度杠杆。
貨幣擴張提供資金,AI創造效率,兩者疊加
形成了一種正反饋式的增長螺旋:
資金流向技術,技術提高生產力,生產力提升利潤,利潤支撐股價,股價吸引更多資金。
這不是線性增長,而是自燃的資本機製。
AI讓放水變得合理,讓泡沫披上了生產力的外衣。
三、全球資本的螺旋效應:膨脹的自我合法化
放水與AI結合,構成了資本市場的雙引擎。
一個提供流動性,一個提供敘事合法性。
全球市場的繁榮,不再是周期性的反彈,而是製度性自循環。
1. 貨幣層麵:美元擴表、各國央行被迫跟進,全球資金價格下降;
2. 技術層麵:AI提升生產力,降低成本,使高估值看似合理;
3. 心理層麵:投資者將未來盈利預期無限拉長,形成信心自證循環。
這就是如今資本市場持續膨脹的原因
它不是泡沫,而是一種製度自我合法化的幻覺性繁榮。
隻要信心未崩塌,隻要流動性仍充沛,隻要AI繼續講述未來,市場就不會崩潰。
四、未來的極限:點石成金還是幻覺成形
如果趨勢延續,全球資本市場可能進入一個超貨幣時代
資產價格脫離現實經濟增長率的約束,轉而與算法、流動性與心理預期綁定。
換言之,未來的繁榮並非基於生產,而是基於係統對繁榮的信念。
短期內,這種螺旋可以帶來人人吃肉喝酒的表象繁榮:
養老金收益上升,科技企業估值飛漲,家庭資產賬麵倍增。
但這種繁榮的底層邏輯,是信用再膨脹,而非財富再創造。
AI能讓生產力倍增,卻無法讓信任無限。
當貨幣的發行速度超過技術的創新速度,當虛擬市值遠離實際產出,
點石成金的時刻也許真的會到來
但那時黃金的價值,已不在石頭之外,而在心中幻覺之內。
五、繁榮的時間坐標:螺旋的三階段預測
1. 政策回旋期(2025Q42026Q4)
降息放水帶動風險資產齊漲,標普或再漲1525%,全球資本同步複蘇。
2. 泡沫鈍化期(20272028)
AI紅利兌現、估值脫離盈利,繁榮達峰,社會信心極度亢奮。
3. 反噬收斂期(20292030)
流動性邊際失效,財政信任下滑,市場劇震但不崩盤。
整體周期約三年半至四年。
這意味著全球資本市場的名義繁榮,或可持續至2029年初至2030年上半年,
屆時螺旋將從加速進入鈍化。
六、繁榮的賭局與生存的節奏
既然還有三年好時光,是否該全倉殺入,順勢搏一回?
這是每一輪繁榮周期中,最危險也最迷人的問題。
製度確實能再度放水,也確實會製造新的財富周期,
但個人與製度的生存邏輯不同。
製度的底線是赤字,而你的底線是強平。
宏觀趨勢可以對,微觀倉位卻能錯。
融資融券的杠杆能讓人一夜暴富,也能在20%的技術回調中被掃地出局。
未來三年的市場結構將是持續上行劇烈回調再創新高的鋸齒形節奏。
在這樣的節奏中,唯有懂得退與進,才能活過全局。
理性的策略,不是全倉,而是分層:
核心持倉跟隨AI與能源主線,
戰術倉位隨流動性波動增減,
杠杆不超過自有資金三成,
現金與黃金留作喘息。
真正的製度贏家,不是搏一次,而是在三次牛市中都活著。
繁榮屬於勇敢者,但財富屬於清醒者。
製度餘響
未來三年,也許真是好時光的最後一段。
AI帶來生產力的現實,放水帶來流動性的幻覺,
兩者合流,像火與酒一樣,能點燃一個時代。
但火光之後,總要有人清點餘燼。
製度能重啟,個體不能重生。
資本的真相,從來不是搏命,而是理解。
繁榮會繼續。
隻是那份快活時光,未必屬於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