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製度視界 史識即興隨筆

鄒英美美德, 製度文明筆記,海外原創,即興隨筆,筆落於Lake Michigan與The Pacific Ocean之間。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在川普支持者的強烈呼聲下,美國司法係統再度麵對“權力、隱私與真相”三者之間的製度衝突

(2025-07-18 05:59:22) 下一個

《製度快評·愛潑斯坦案件司法公開的製度張力》

 

 

 

在川普支持者的強烈呼聲下,美國司法係統再度麵對“權力、隱私與真相”三者之間的製度衝突。

 

 

 

一、川普發文施壓,司法部長回應解封請求

 

7月17日,川普公開表示,已要求司法部長邦迪(Pam Bondi)提交與已故性犯罪者傑弗裏·愛潑斯坦(Jeffrey Epstein)相關的大陪審團證詞。

 

該指令引發保守派支持者高度關注,但這類檔案公開通常需聯邦法院授權。邦迪隨後回應,將於次日向法院申請解封相關文件。

 

此舉發生在基層保守派對“客戶名單”與“飛行日誌”長期追問不斷升溫之際,政界、媒體及司法係統的製度張力再度浮出水麵。

 

 

 

二、製度程序剖析:大陪審團為何須保密?

 

大陪審團製度乃美國司法體係獨特安排:

 

    1.    它由普通公民組成,根據檢察官提供證據判斷是否起訴;

    2.    其聽證過程與文件嚴格保密,以保護潛在被告與證人;

    3.    若要公開內容,須由司法部正式向法院申請,獲批後方可實施。

 

換言之,哪怕總統本人口頭授權,亦無權越過法院直接解封。

 

 

 

三、為何愛潑斯坦案再成焦點?

 

    1.    川普早在選舉期間承諾會公開相關文件,此次行動有兌現之意;

    2.    司法部長邦迪因遲未公布川普官員涉及信息,受到右翼輿論壓力;

    3.    愛潑斯坦之死仍存疑團,其客戶網絡可能涉及多位政商要人,推動再度公開呼聲。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此類案件中的飛行記錄、賓客名單,牽涉麵極廣,一旦公開,勢必引發政治級地震。

 

 

 

四、製度的邊界與風險

 

此次事件凸顯三重製度張力:

    1.    行政權(總統)與司法權(法院)之間權力劃界;

    2.    民意要求透明與製度設計的隱私保護之間的拉鋸;

    3.    政治鬥爭如何裹挾法律程序,反向幹擾司法公正。

 

愛潑斯坦案的深層影響,並不僅在客戶是誰,而在於製度如何應對公眾對真相公開的需求,是否仍能堅持正當程序的基礎。

 

 

 

五、後續展望

 

若法院批準解封,或將見證政壇重大震蕩;若拒絕,也將促使民間組織或國會另辟路徑尋求信息公開。無論如何,川普此舉已成功將愛潑斯坦案重新置於聚光燈下,使“製度公開”成為2025年選戰前的重要輿論戰場。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