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製度視界 史識即興隨筆

鄒英美美德, 製度文明筆記,海外原創,即興隨筆,筆落於Lake Michigan與The Pacific Ocean之間。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加拿大的“影子主權”:美中製度衝突中的北緯協同者

(2025-07-17 06:36:50) 下一個

?

 

《文明係列·製度地緣篇(第二章)》

 

加拿大的“影子主權”:美中製度衝突中的北緯協同者

 

在2025年7月,美國前總統川普宣布對中國鋼鐵產品征收50%懲罰性關稅的同一周,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也同步宣布限製中資鋼鐵重新進入本國市場。

 

這一北美“雙重動作”雖由兩個主權國家執行,卻呈現出高度製度協同的跡象。

 

本文將從曆史淵源、製度機製與地緣結構三方麵,解析加拿大在當前美中製度衝突中的角色定位。

 

一、北美製度協同的曆史邏輯

 

加拿大雖為獨立主權國家,但長期在北美自由貿易架構中,與美國維持深度的製度依附關係。自20世紀90年代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起,加美在關稅、投資、安全審查等領域建立了一整套互通標準。尤其在處理與中國的貿易爭議時,加拿大往往不是主導者,而是“製度跟進者”。

 

2018年,川普首次對中國鋼鐵加征關稅時,加拿大雖短期被波及,但最終與美方協調一致,對間接輸入的中資鋼鐵渠道(如港口混裝、墨西哥轉口)加以封堵。

 

2023年以後,加拿大更在本國《投資加拿大法》中新增條款,加強對中資在稀土、冶金、能源等關鍵領域的審查,並不斷強化與美國在信息共享與政策趨同上的聯動。

 

二、資源型國家的製度防禦

 

作為資源出口大國,加拿大在全球鋼鐵與關鍵礦產供應鏈中扮演獨特角色。近年來,中國企業持續試圖並購加拿大的礦產公司或在油砂、鎳、鈷等領域展開投資,這引發了加政府對“經濟主權”的警覺。

 

在此次行動中,加拿大以“國家安全”為由限製中國鋼鐵產品進口,其實是出於資源鏈控製、輿論合拍與製度一致三重考量:

 

其一,保護本國上遊資源在全球脫鉤格局中的議價能力;

 

其二,維持北美統一輿論陣線,呼應美國“反全球主義”的主旋律;

 

其三,通過“影子主權”方式,對外表現獨立,中樞上依附美國製度結構。

 

三、製度脫鉤下的次級牽引力

 

在美中製度競爭進入深水區後,製度脫鉤已不僅限於關稅與技術禁運,而正擴展至供應鏈結構、第三國協調與投資規則設定。

 

加拿大雖無製度主導力,但在“製度邊境哨兵”角色中,展現出三類實際影響:

 

第一,助力封堵中國“替代出口路徑”。原本可通過溫哥華—洛杉磯、墨西哥灣港等渠道進入美國的中資產品,因加美同步封鎖而受限,倒逼中方轉向印尼、越南等新通道。

 

第二,間接促使印度、巴西成為美方鋼鐵與礦產替代戰略的節點國家,推動“準製度同盟”的再分布。

 

第三,加拿大發布的敏感行業審查清單,已成為英聯邦與五眼聯盟政策製定的“風向標”,其次級製度輻射力正逐步增強。

 

 

總結

 

製度分裂中的“北方協作者”

 

加拿大在當前美中製度對抗中的姿態,體現出一種“從屬而協同”的影子主權邏輯。它雖不設定衝突議題,卻通過主動貼靠美國製度框架,強化本國資源防禦,維持北美統一戰略邊界。

 

當製度衝突已演化為經濟權力與製度合法性的全球博弈,加拿大的每一次配套動作,實際上都是對“西方製度聯盟邊界”的一次隱性修補。

 

它不是製度的製定者,卻是製度秩序的守門人。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